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舍利子(韩旭摄) 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至高的尊敬和供奉。半个月前,市考古队员在清理岘山脚下的安乐窝墓葬时,发现了5颗五彩舍利子,目前已存放于市博物馆。 昨日,市考古所所长陈千万介绍,半个月前,他们在清理岘山脚下的安乐窝墓葬时,在墓顶上意外发现了一个绘有图案的八角形盒。盒中,装有5颗大小不一且形状各异的晶体颗粒和一枚刻有“金玉满堂”字样的钱币(如图)。去年12月25日,“第二届襄阳道安论坛”迎来百...
西晋文物 记者昨悉,鄂州市博物馆考古队在对鄂钢桥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后,于近日出土了56件深埋地下约2000年的西晋珍贵文物。其中,23件金银器,2件青铜弩机属十分罕见,而金器中的斧形金钗、戟形金钗在我省六朝考古中属首次发现。 鄂钢桥墓葬规模大,形制结构独特,出土遗物有特色,与已发掘的孙将军墓级别相当。该墓墓圹形制规整平面呈“中”字形,由墓道、甬道、横前堂、过道及后室组成,土圹残长1...
近日,市博物馆接到开发区一位谢姓村民反映,称在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市博物馆当即组织人员前往调查。经调查,该墓葬是一座由多块天然巨石垒砌构成的东西向石室墓,墓穴空间不大。因长期风化作用及雨水剥蚀的影响,墓葬保存状况不佳,未见葬具及骨骼。 这处新发现的墓葬位于市开发区中云街道大炮台训练场东北约200米左右的半山腰之上。墓室东西长315厘米、南北宽120厘米。仅北壁和西壁保存原状,东壁与南壁以及...
据悉,鄂州市博物馆考古队近日对鄂钢桥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后,出土了56件西晋文物。 鄂钢桥墓葬是鄂钢材料公司在二车间改造工程施工取土中发现,为一座六朝时期的多室券顶砖墓。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鄂州市博物馆考古队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据悉,鄂钢桥墓葬规模大,形制结构独特,出土遗物有特色。该墓形制规整平面呈“中”字形,由墓道、甬道、横前堂、过道及后室组成。该墓横前堂虽遭破坏,仍出土陶瓷...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公元前2500年统治古埃及的法老兰尼弗雷夫的王后的墓葬近日在开罗南部被发现。基于从墓葬中搜集的证据,研究人员发现,这位古埃及王后的名字为Khentakawess—与她前两任的王后名字相同,这让她成为Khentakawess三世。这些发现给研究人员提供了埃及第四与第五王朝的非常珍贵的信息,这两个王朝曾参与建造其中一些最古老的金字塔。
近日,河南省温县一处输气管道工程沿线发现大型汉代墓葬群,已探明墓葬近200座,目前正在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已发掘古墓60余座,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铜镜等文物300多件。
近日,旬阳县文物管理所接到举报,甘溪镇一村民在基建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文管所立即派人赶往现场,联合甘溪镇文化站及时都到达施工地点。出土地位于旬阳县甘溪镇甘溪社区四组102省道内侧。据了解,文物是村民在宅基地挖庄基过程中所发现,施工方李某拨打了文物部门电话提供了线索。文管所人员到达现场时已出土铜鼎、铜钫各2件,铜勺1件,“半两”铜币2枚。铜器均已残损,“半两”铜币锈蚀较重,粘为一体。 经现场勘察,...
房悦墓,亦称房公墓,讹传为"皇姑墓".位于高唐县城关镇县,房悦生活于东魏时期。 1972年春,生产队因抗旱打井用砖,将房悦墓掘毁,出土墓志铭一盒。墓志铭为边长0.565米的正方形,其上有孟顶形、四角各有一铁环的石盖,通高0. 175米.顶刻阳篆:"魏济州刺史房公之铭".墓志文共二十六行,满行二十六字. 墓主房悦,是房法延的第三子,为广平文献王的"郡马".历任国常侍、青州镇东府中兵参军、司徒...
记者13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去年12月于广元市昭化古城发现的大坪子墓地,经研究论证为迄今川内发掘的最为重要的汉墓群之一,其土炕木椁墓及出土文物印证了秦灭巴蜀以后,大量移民入川时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的融合。 记者在昭化古城墓地发掘现场看到,各种探方前后延伸,左右“一字”排开,有的只剩下土坑,有的是画像汉砖砌成的墓室,有的成坑摆放着青铜器皿。 “此次考古发掘,我们主要采用了布方...
前天下午,咸阳市干县的罗师傅在路过一个施工工的时候,对挖掘出土方的颜色产生了好奇,结果经过专业人员的发掘。还真的发现了两座古墓。 记者:“我们现在就来到了咸阳市干县的注泔镇,在我所站的这条马路旁边的工地就是发现这两座古墓的现场,我们现在通过镜头可以看到工地的施工已经停止了,发现古墓当天,当地的文物部门就已经介入了调查。” 罗师傅:“我走这里经过,看到挖出来的土有白颜色的,因为我对考...
近日,在安吉县三官马鞍山建设工地上,考古工作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终于揭开了两座贵族墓葬的神秘面纱。其中一座为双人墓,墓室4.2米见方,深3米多,墓道近5米。该墓葬出土器物种类丰富,有陶灶、鼎、壶、瓿、罍、铜镜、钱币、铁剑等,共计30余件。 省考古专家根据现场出土的器物推断,该墓葬处于西汉末东汉初时期,同时,较丰富的器物种类、较多的器物数量及出土的器物中有3个鼎的规格,这表明墓主人身份比“士大...
房悦墓:境内出土瓷器最多的墓葬 房悦墓,亦称房公墓,讹传为"皇姑墓".位于高唐县城关镇县,房悦生活于东魏时期。 1972年春,生产队因抗旱打井用砖,将房悦墓掘毁,出土墓志铭一盒。墓志铭为边长0.565米的正方形,其上有孟顶形、四角各有一铁环的石盖,通高0. 175米.顶刻阳篆:"魏济州刺史房公之铭".墓志文共二十六行,满行二十六字. 墓主房悦,是房法延的第三子,为广平文献王...
“一共挖出26件陪葬品。”株洲市文物局副局长陈晓华介绍,这些文物会全部打包带回博物馆,经过修复、整理以及研究之后进行原址保护,预计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原址保护工作。 上个月月底,株洲市石峰区田心街道一工地内挖出了一座古墓(详见本报12月11日A08版《每天经过的水泥路下藏着东汉古墓》)。12月20日下午,考古人员在现场进行最后的清理和打包工作,古墓现场清理工作告一段落。 记者赶到了古墓...
2014年11月10日晚10时许,固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该局九分子派出所报案称:固阳县日新城村有可疑人员及车辆出现,可能在盗掘古墓。接报后,该刑侦大队侦查员立即进行走访和调查,发现金山镇日新城村北山确实有古墓盗洞,而且盗洞附近有两台车辆及大量挖掘工具,判定确有犯罪行为发生。后经固阳县文物鉴定所认定,此处为北魏时期古墓葬。案件上报后,固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副书记张志刚作出批示,对破坏国家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