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江西庐山抗战纪念馆日前向游客开放。庐山抗战纪念馆前身是庐山牯岭图书馆,始建于1935年,是民国时期庐山的三大建筑之一。 今年5月,庐山管理局投入2000万元,启动庐山抗战纪念馆项目改造工程。新改造成的庐山抗战纪念馆陈列展览面积1200余平方米,重点展示国共第二次合作与庐山抗战两大主题。
9月25日上午,由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浙江省博物馆、何海霞美术馆承办的《浓墨金碧向天歌——何海霞中国画展》在浙江西湖美术馆隆重开幕。开幕式由浙江省博物馆党委副书记杨铿主持,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陈官忠、何海霞美术馆馆长何纪争、长安画院院长曹湘秦、中国书画名家联会秘书长卢炘和浙江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浩,以及众多媒体记者和社区的热心观众参加了开幕式。 何海霞先生是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他毕生致...
江西省博物馆展出东周时期龙纹圆形金箔,直径30厘米,是国内发现的同期最大的金器饰物。该金箔表面用錾刻技法装饰出三圈动物纹饰,外围环以双层陶制装饰品,其上刻有精美的云雷纹饰,十分精美。 江西省博物馆展出明朝成化年间“三彩鸭形熏炉”,据悉,此“三彩鸭形熏炉”十分珍贵,目前存世仅两件,有关人士表示,此熏炉估价在两千万元人民币以上。 二十六日上午,...
在省展览馆后面一幢普通居民楼,里面一户人家装修、布置简单、朴素,但成捆包扎的一摞摞民间收藏品却透出了与众不同。房子的主人名叫黄明延,省博物馆资深专家。9月25日,他将带着半生的收藏,赴北京参加国庆大典。这些藏品,深藏着共和国国庆大典的幸福记忆。 瑞金“开国大典”没有国旗身影 提起开国大典,人们自然想到的是1949年10月1日荡气回肠的那一刻。但在此之前的18年,即193...
近日,江西省上栗县文物普查人员在当地上栗镇金鸡村杨岐山发现佛教曹洞宗第七代宗师福闽禅师古墓。 据介绍,古墓由青石砌成,上刻有花鸟等图案,距今已有270多年历史,但碑身保存完好。根据古墓上的铭文记载,墓主为曹洞宗正宗第七代宗师福闽禅师,古墓修于乾隆三年。 曹洞宗为中国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良价禅师在江西宜丰洞山创宗,其弟子本寂在江西吉水的曹山传禅,故被后世称为曹洞宗。古墓的发现,不仅为佛教禅宗文化...
江西省新余市在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一处元代水井,该井历史上因具牛头形象而称“牛形井”,如今虽然“风水”已被破坏,但清泉历经六百多年依然不息。 二十三日,新余市博物馆专家章国任向中新社记者介绍,水井位于渝水区良山镇黄虎村,井口呈长方形,长条麻石铺成,长宽分别为二点六米和一点六米,井深仅一米,井壁由青砖垒砌,稍生青苔。 井旁一麻石上,...
22日,记者从九江市文物部门了解到,文物人员近日在德安县吴山乡彭家山发现一处商周时期遗址。 该遗址距德安县城约20公里,依山傍水,东南约150米,西北约80米,在遗址断层发现堆积厚达1米左右的文化层。目前,出土的文物有泥质红陶和磨光石质生产工具等。该遗址的发现,说明德安在远古时期就是一个文化比较发达的地方,又是中原和南方、长江上下游文化交流的结合点,为探索中原文化南下提供了宝贵资料。
当地工作人员前往调查时,发现古墓内物品已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唯存老禅师灵骨。中新社发 赣分社 摄 江西上栗县近日发现佛教曹洞宗第七代宗师福闽禅师古墓。令专家意外的是,这位曹洞宗宗师墓地,却位于另一门派杨岐宗的祖庭,这在全国均属罕见。 十九日,参加现场勘察的上栗县旅游局副局长张建文向中新社介绍说,古墓在上栗县上栗镇金鸡村杨岐山被两村民发现,当地工作人员前往调查时,发现古墓内物品已被盗墓贼洗劫一空,...
一座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水牢,近日于千年古城江西婺源的一处宗祠内被发现,这将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家族宗法制度的宝贵实物。 十六日,完成测量工作的考古人员告诉中新社记者,水牢四面紧闭仅留一小门,高近两米,边长五至六米,水牢内空无一物,外有铁锁将小门牢牢锁住。水牢与祠堂内的水池相连,牢内蓄水深约三十厘米,受罚人员身居其中既不能坐也不能卧,只能始终站在水里沤着,让人生不如死。 婺源县委宣传...
近日,都昌县文物普查队员发现一座宋朝古墓,初步认定系宋代翰林院侍讲伍知章之墓,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都昌县文物普查队员在该县北山乡芙蓉村委会伍家湾自然村开展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座宋代奉旨御葬——翰林院侍讲伍公之墓。墓室位于一处地势较高的山坡上,占地约36平方米,高1.5米,墓堆已遭破坏。据伍家后代介绍,此墓曾遭到盗墓者侵犯,被发现后进行了制止。现墓地已全部用水泥封闭保护。 伍知章号敬堂,...
近日,江西省文物考古人员在修水县古市镇月塘村一仙娘庙发现一口乾隆五十一年制造的大磬。 大磬外面刻有铭文,大意是宁州仁乡六十三州东皋郭段(今江西修水县古市镇月塘村)信人冷子学等人,为感谢屈原之女的保佑,制大磬敬奉,铭文末尾有“乾隆五十一年制”的字样。 大磬为民间祭祀用的乐器,敲打后,能发出清新悠扬的乐声。据《冷氏家谱》等记载,修水冷氏自宋代开始敬奉屈原之女。这一发现,对考...
中国江西新闻网9月2日赣州讯(张志斌 报道)8月26日,赣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42项)经赣州市人民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将正式公布。其内容涵盖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8个类别。 据了解,此次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于今年3月起展开,各县(市、区)共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参评名录项目共计50项,赣州各艺术专家对申报...
近日,靖安县博物馆考古人员在该县双溪镇双溪村高地组发现一座长 45.07米、宽 27.4米,有11个墩 10个孔,全部用花岗石砌成的古石桥。该桥桥墩间距不等,在 3.48米到 4.78米之间,桥面由 6块宽 0.32米至 0.37米、厚约 0.48米的条石拼拢架设。桥面第六孔左右两边的石条上各刻有“刻舟求剑楚人愚,治政大刑蝇虎恶”的石刻桥联,在第 5孔桥面右边最边缘的石条上...
近日,德安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吴山乡樟树村秧塘山,发现了一处商代遗址。另外,在共青城发现了一处寨下商周遗址。 秧塘山商代遗址处于典型的台地,背面是山,两边是河流。遗址处散落了大量的印纹陶、夹砂红陶、夹砂青陶,以及早商时期的陶片。据文物人员介绍,该遗址比较罕见,从早商时期陶片的质地和纹饰来判断,甚至很有可能是夏代遗址,目前,正处于进一步考证当中。遗址的发现,进一步打破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为中原文...
新落成的会昌县三馆一中心百匾堂8月初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记者采访了解到,由130块民间木制古匾组成的百匾堂是目前江西省首家以牌匾为特色的展馆,也为江西保护古匾文化首开先河。 130块古匾彰显历史文化 记者走进会昌县三馆一中心百匾堂看到,古色古香的“百匾堂”三字镶嵌在一块旧门额上,令人未进堂而先感觉到了散发出来的古韵。 300余平方米的百匾堂内收集了各式各样的古匾共计13...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