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6年12月28日,“同工异境”——2016学院工笔六人展在中国人民大学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袁玲玲、王海滨、张猛、杨斌、丁磊、王水清六位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的精品力作近六十幅。本次展览旨在探讨工笔绘画在当代文化视域下,对于人物绘画生生之力的生命延展和美学观照。“同工异境”——六位参展艺术家从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和人文思考出发,以精微的笔触,展现工笔绘画的精致与典雅,以写意的精神探索工笔绘画...
12月26日,记者从湖南省岳阳市群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高山田歌“啰啰咚”、云山山歌、幕阜武术、岳州窑烧制技艺、川山毛笔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岳阳张氏正骨术、白羊田天狮舞等岳阳市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此次新增的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多个方面,一次性全部申报成功。截至目前,岳阳市非物质文...
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湖床上静静躺了数百年,始建于明代的古石桥“千眼桥”终于迎来历史上首次大修。中新网记者27日从文物部门获悉,专业维修队伍目前已经进场为古桥“强身健体”。 “千眼桥”位于鄱阳湖都昌县多宝乡至庐山市的湖床上。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丰水季节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枯水一线。近年来,当鄱阳湖水位下降至枯水位时,石桥就会露出水面,成为当地...
西媒称,住过跨越5个世纪的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北京紫禁城向公众开放的区域越来越大。近年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逐渐向参观者开放新的区域,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的紫禁城中,游客可以涉足的地方已占四分之三。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2月26日报道,新开放的自由游览区域主要位于紫禁城的西侧,包括重新修缮过的花园和住宅,以及一些新的展区和两条浏览通道,使得每天前来参观的数万游客能够游览到故宫...
海昏侯国遗址 12月25日,记者从南昌市政府部门获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设计项目已申请进入南昌市招标程序,标志着博物馆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据悉,南昌投资约8.5亿元进行打造。此次招标的设计项目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含施工现场服务等内容)。 此前有消息,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海昏大道以及刘贺墓园的展示服务中心将在明年开工建...
12月19日上午,信阳城阳城址遗址第18号楚墓抢救性发掘进入关键阶段,古棺被大型机械起吊离开墓穴,运往城阳城址博物馆的实验室。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该项目负责人武志江介绍,该墓为战国时期的楚墓,距今约有2300多年。大墓呈甲字形,坐西向东,包含主室、侧室和后室,近期网上热议的“牛肉汤鼎”发现于侧室。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墓葬形制,墓主人属于下大夫一级。目前,侧室和后室均已全部发掘清理完毕。主...
图为溆浦县屈原大道二期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中,M48号墓出土的滑石兽面。 日前,怀化市博物馆、溆浦县文物管理所对溆浦县屈原大道二期工程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共发掘战国、汉代、宋代古墓葬48 座,出土器物 200 余件,是溆浦县考古发掘出土最为丰富的一次。 图为溆浦县屈原大道二期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场M48号墓。 此次考古发掘主要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滑石器,以及少量的...
家中挖地基准备盖房子,没想到在老屋后挖到了古墓,还发现十几件古代器物……宁国市中溪镇村民盛清海看到眼前一幕,主动报了警。记者昨天从宁国市文物部门了解到,盛清海共挖出18件古代器物,据初步鉴定为宋代物品,有3件可能是国家三级文物,其中一件兔毫碗在皖南地区很少见。 “老房子还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面积比较小,挖新房子地基的时候就往后面扩大了一些。”盛清海告诉记者,这几天他家在建新房,地基在老房子...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的研究团队12月1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One》(《公共图书馆》)发表题为《8500年前丝织品的分子生物学证据》的长文,报道了对河南中部地区贾湖史前遗址的重大研究成果。在贾湖两处墓葬人的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他们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残留物。根据遗址中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综合分析,表明8500年前的贾湖居民可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编织和缝纫...
记者12月20日从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获悉,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近日到贵州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时说,通过文物普查,贵州省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14825处。 王红光说,通过文物普查,贵州省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14825处。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00多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国家级名录85项140处,省...
守护北周文王碑的肖太发老人 肖太发今年72岁。他最好的朋友,是一块石头,年龄比他还大得多。 那是一块“天落石”,有几间屋子大小,上面用楷书阴刻着1310多个字,被历史学家们称作“北周文王碑”。碑在龙泉山脉深处,成渝古驿道旁,石佛寺背后,有1400多年历史,康有为曾赞它“精美之独乐”。 “避免遭人为破坏”——这个守碑的任务和承诺,他执行了一辈子,从一个未成亲的毛头小伙直至满头白发。...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 “南粤藏珍——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现正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 广东国宝一次看过瘾 2012年10月,国务院启动对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调查、认定和登记工程,俗称“国宝大调查”。随后,广东省政府亦部署全省文物普查工作。 2013年到2016年的四年间,全省4000多名普查工作者,摸查了403家国有单位的文物收藏情况,记录了82...
河道里挖出的陶器碎片、已经炭化的稻谷,无言地诉说着5000年前古人的生活。 记者 朱丹阳 摄 5000年历史的良渚古城,前前后后考古考了80年,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新闻见诸媒体,这些“碎片”让我们好奇无限,它有故宫那么大吗?地底下埋了什么宝贝?当年都住了哪些人,他们又是怎么生活的? 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考古学会、浙江省考古所、杭州市考古所、宁波市考古所等15位专家学者,近日选出八个项目,...
大榭,是东海之滨的一个小岛。因古时岛上草木繁茂葱郁,远观如水榭,所以取名大榭。 春秋时大榭属越国,秦时属句章县东境,唐时属鄞州鄮县,宋初属明州奉国军鄞县海晏乡。从宋朝到明朝初期,大榭岛及周边小岛始终定格为村级建制,行政上一直归定海县(即镇海县)管辖,岛上有常住居民4万多人。 昨天,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小岛上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他们对占地约20000平方米的大榭岛实施了Ⅰ期大规模考古发...
今天上午,记者从大榭遗址1期考古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报会上了解到,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以及上海和北仑的文物保护机构的考古人员,对占地约20000平方米的大榭遗址实施了1期大规模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为4000平方米。共发现史前至宋元时期各种遗迹现象50余处,出土陶、瓷、铜、石、玉质遗物(小件)200余件。 大榭遗址发掘区斜视角俯瞰航拍照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