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金沙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 黄金太阳轮 青铜太阳轮 金沙遗址一瞥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近年来,北纬30度线这条看不见的地球曲线,一直受到人们特别关注。究其原因,是这一带发生过太多的怪异现象和神秘事件。什么埃及金字塔的崛起,巴比伦空中花园、亚特兰蒂斯大陆的消失等等,都是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未解之谜。 同样位于北纬30度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也不例外。一走进这些古蜀遗址...
2012年7月12日上午,《成吉思汗—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展》在自治区博物馆隆重开幕。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韩子勇、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张牧林、自治区文物局常务副局长王卫东、自治区博物馆党委书记买买提•依不拉音、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侯世新等出席开幕仪式并剪彩。《成吉思汗—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展》是内蒙古博物院全力打造的“草原文化系列精品陈列”之一。该展览分为“东胡与山戎”、“匈奴民族”、“鲜卑民族...
近日,我国首台考古实验车考古“移动实验室”平台开进良渚,开展为期一周的“文明探源”课题考古工作。 据了解,“文明探源”项目课题是2004年由国家科技部、国家文物局启动,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该项目意在通过多学科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背景、原因、特点与机制等。 ...
当我们这一辈人头一次听说世上有个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时候,谁也想不到,仅仅过了二三十年,中国的年轻网友们就会用轻松的口吻并无恶意地标签不列颠民族的性格为“蠢萌”。在新世纪的中国眼里,英国居然是个可爱的、有点天真有点傻的“萌物”。 无论如何,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藏品来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瓷之韵——大英...
【核心提示】玛雅文明发展到公元9世纪初的时候达到了高峰,在总面积只有27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我国广西)的尤卡坦半岛上生活着500万玛雅人,也有人估计总数超过1000万人。但在此后不到100年的时间里,玛雅文明迅速崩溃,超过80%的人口死亡,绝大部分玛雅城市被遗弃,石碑上的文字全都停止在公元900年左右,无一例外。对于游客来说,在玛雅古迹当中寻找崩溃前的蛛丝马迹确实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就拿提克...
谈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就不能回避一个问题——中华文明是否有五千年?7月12日,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和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共同主办“文明探源公众考古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研究员向公众公布了历时十年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根据大量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的成果,中华五千年文明并非虚言。 王巍介绍,目前探源工程初步建立起在精确测年基础上的各个地区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5...
据英国《每日邮报》消息,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城一次挖掘中发现了阿兹特克时期15副人骨架,大部分是商人的孩子。这些孩子被一些宗教器物包围,最有趣的陪葬品是一条狗,一起被发现的还有一些碗,长笛,香炉等。 专家称这个大规模的集体葬礼似乎带有庆典的意图,而这里曾经是1200-1300年间特帕奈克人(阿兹特克文明一个时期)重要的庆典中心。 这块土地上即将兴建五座建筑,在开工之前,墨西哥国家人类与历史...
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一座距今5000余年的墓葬。墓葬里出现200多件石器、玉器和陶器。本版图片/资料图片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距今约6000-5000年)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或将证明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进行十年,数百位学者参与;辽宁、安徽两处考古发现提供“物证” 中华文明“上下五...
良渚古城开掘现场 中华五千年文明真不真? “文明探源”考古现轮廓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一项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人文科学重大问题的国家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至今已开展10年有余。探源工程负责人之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对本报记者表示,经考古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源头已初现轮廓。 揭秘早期中华...
考古人员在挖掘现场进行清扫。 炎热的天气,喝水成了降温最直接的办法。 一块陶器残片在外人眼里可能毫无价值,但在考古人员手里却显得十分珍贵。 沉睡千年的古墓终于重见天日。 清晨,伴着微风,考古队员整理好行囊,戴上草帽,背着自己的装备出发了。这些装备就是考古队员的宝贝:有考古发掘用的手铲、用来绘制图纸的文具、用来留存影像资料的照相机、摄像机等。 7点30分,当其他人还在吃...
二里头遗址现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本 项目作为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项目,由科技部立项,国家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