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乾隆款御制铜胎画珐琅彩欧式仕女图鼻烟壶 铜胎掐丝珐琅鹤足双龙耳盖炉 读者来信图 珐琅器受宠 高仿品可以假乱真 专家提醒 文/图/表 记者郭晓昊、林琳 鉴定 本期鉴定者:北京匡时瓷杂部经理孔超 读者:该珐琅器高15.5cm,口径5.3cm,足径4.4cm,特点是:深蓝色,体轻而薄,边部位嵌铜料,铜料软熟,不像当今铜料坚而硬,颈部上下有粒状绿色碎石料,底部也有一圈...
本质说的才算(胡耀明名言)。 2008年,杭州朋友小陆告诉我,当地有一位古瓷的高手W君,大家都说他玩的不错。我就说:可不可以介绍认识?小陆说:他在某古玩城开了一个古董店,我带你去。当天W君正好在店里,当时店里没有其的访客。 W君,年约60岁,中等身材,容貌端正,热心和气,满脸笑容,初次见面,我们相谈甚欢,他知道我从台湾来,是玩硬货的,就很慎重的把店门关起来上了,上了锁,从保险箱里拿出一件五代越...
相信青花瓷对人们来说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但你知道青花瓷的传说吗,作为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以典雅素静的外表被人们冠以“人间瑰宝”的美喻。所以关于青花的传说历来也被人们乐此不疲的传唱。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吧。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
钧瓷是我国陶瓷中的珍奇瑰宝,也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镇,始于唐,盛于宋。北宋徽宗时成为御用珍品,并在禹州城北“古钧台”附近设置窑,烧制宫廷用瓷,故窑名“钧窑”,瓷名“钧瓷”。 钧瓷的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有声,清脆动听,圆润悦耳,犹如金属,釉色莹润,五彩缤纷,古朴典雅,...
不论是在海南各地的博物馆,还是私人藏家手中,海瓷都是一个热点中的热点,海瓷收藏成为海南收藏界的名片。在海南省博物馆的历史陈列展厅,精心摆放了多件西沙出水海瓷,这当中,怎么也不会绕过著名的珠光青瓷 一件福建青瓷,西沙出水;一个日本传说,声名远扬;一件件海捞瓷,勾画出一部中国陶瓷的外销史,描述出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世界贸易史…… 在西沙海底的无数瓷片中,有常见的中国瑞兽,犄角牡丹,宫...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花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底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晚期在珐琅彩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粉彩是雍正瓷器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
巴基斯坦位于阿拉伯海北部,是我国唐宋以来商舶到西亚地区的必经之地。早在19世纪这里就出土过中国唐宋时期的瓷器标本。 巴基斯坦的布拉明那巴德(Brahminabad),是7——11世纪印度河畔的商业中心(1020年)毁于地震。出土有唐越窑青瓷残碗,也有五代、北宋时期的陶瓷。卡拉奇东南的巴博,是13世纪衰落的古港,1958年巴基斯坦考古部在这里发现了9世纪的越窑水注和北宋初期的越窑刻花瓷片等...
马来西亚的很多居民具有中国血统。自古以来,马来西亚是中国通往印度的海上要冲。考古学家在柔佛河流域发掘的古文物中,有中国秦、汉陶器的残片;史实证明:这条商路在公元1世纪前后就已开通。刘前度在《马来西亚的中国古瓷器》一文中说:“甚至今天,在柔佛河岸还可见到荒芜的村庄跟营幕的遗地,在黑色的泥土上四散着中国碗碟碎片……” 越窑青瓷在马来西亚的发现主要是沙捞越河口的各遗址,出土过9——10世纪的越...
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远古时期两地人民就友好交往,中国陶瓷艺术、冶炼技术、农耕技术和儒家思想在半岛广为传播;三国时期,朝鲜半岛到中国留学的主要是僧侣;唐宋时期,两地海上交通最为活跃,大批使节、学者、商人来到中国。中国东南沿海建有新罗馆、高丽馆,许多中国商人也经常来到高丽首府开城。宋仁宗天圣元年,徐竞奉使高丽,著有<高丽图经>,中国的文化书籍、织物、药材、乐器、瓷器对朝鲜半岛的贵族...
追溯中国的制瓷业可至东汉时期,鼎盛于明清。而中国继“丝绸”之路后开辟的第二条对外贸易路线便称之为“瓷路”,自此开启了中国外销瓷的历史。中国“瓷路”对菲律宾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中国“瓷路”的开通与繁荣将菲律宾推向了世界经济舞台。自8世纪末起,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阶段瓷器输出以广东近海一带的窑口出产的碗和瓮为主,如越窑的青瓷...
泰国,古称暹罗,位于中南半岛中部,是一个由泰族为主体的民族组成的国家;泰族是属于汉藏语系的民族,至迟在公元初已定居于泰国北部。泰国陶瓷业与中国的陶瓷业有着历史联系,早在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中国的青铜器就已从云南传入泰国。汉代开始我国丝绸和陶瓷开始传入泰国。考古发现在泰国出土的陶瓷主要是中国长沙窑器,近年来也出土了一些越窑瓷器,如在马来半岛苏叻他尼州的柴亚及其附近地区发现了大量残片,其中有越窑钵,证...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素三彩在陶瓷发展历史上并没有像青花瓷那样风行,如今也并非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常见品,但是其特有的工艺特色,却深受一些藏家推崇。 素三彩之“素” 陶瓷界将“素三彩瓷”定义为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素三彩中的“素”有两种含意:一...
白瓷在中国瓷器史上经历了一个悠久的过程。唐代有“类银似雪”的邢州窑白瓷,宋代有“官员品味”的定州窑白瓷,元代有“脉白体菊”的彭窑白瓷,明清以后有独白天下的德化窑白瓷和瓷都景德镇的永乐、宣德之“甜白”瓷。毫无疑问,作为单色釉的德化白瓷及其素雅圣洁之光成为中国单色釉瓷器中的佼佼者。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陶瓷工艺争相模仿从德化窑瓷器的“白”可以看出“色有其用”的妙处。德化白瓷的“白”可以分为多种...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时期。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瓷器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