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碑文拓片 近日,陕西富平县村民在整修温泉河时发现一通石碑,立即报告文物部门,文物部门迅速赶到现场察看,据专家初步研究,为一明代石碑,即迅速运至博物馆保存。 该碑方形,首遗,碑通高1.6、宽0.5米,正面楷书:“輿徒並濟”四个大字,右面碑文,行草,9行,满行43字。碑文:“布衣禹疏曹于河撰∕兆人振德傳在前書∕邑李公桥,洄而上半里则连城,门通塗也。唐...
近日,四川安岳文物局称,计划今年起向境内57个文物保护处配备66条狼狗,加强对唐宋古石刻群保护,每条狼狗伙食标准是每月150元。该县境内保存着10余万件从隋唐到明代的石刻雕像,上世纪以来,由于偷盗,部分石刻受到不同程度损坏。(3月30日《京华时报》) 去年,号称有1600个防盗报警器、37000个烟感探测器和400个摄像头的故宫尚且遭遇盗窃,而近日,安岳县文物局副局长唐文军的一句“...
明代进士墓 南安康美大岭山上有座进士苏希栻之墓,昨日,因当地工业区征地所需,墓葬在其后裔族人的主持下开挖。三方由明代状元庄际昌撰文的墓志铭重见天日。 昨日现场汇聚了来自北京、河北及福建的文博专家,而随着墓志铭的发掘,墓主——进士苏希栻当官七个月即辞官回乡的故事,和阜阳始祖入闽的历史渊源,再次成为文博界和苏氏族人热议的话题。 明代进士墓地三迁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南安康美大岭山,山上墓葬...
3月28日,市潞简王墓博物馆馆长周冯建对记者说,前段时间,他们在清理原豫北监狱遗留下的大量泥土时,在潞王陵次妃墓一道牌坊发现了一个出水口。随后,他们对整个陵墓群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发现了该陵墓完整的排水系统。 潞王陵次妃墓排水系统经历400年历史,大体上保存仍较为完整。整个排水系统全长约1200米,依据次妃墓北高南低的地势修建而成,大体呈现四纵四横格局。整个排水系统均由青石垒砌而成,上口亦用青...
29日上午,2012年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在扬开幕。会议披露,明年元月,国家文物局将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讲话。市委书记、市长、市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谢正义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关强,国家环保部自然生态司副巡视员侯代军,省文物局局长龚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袁秋年,副市长董玉海出席会议。 励小捷在...
核心提示 一季度“倒春寒”席卷昆明古玩市场,市内各主要市场普遍人气不振,很多古玩艺术品商家转手店面。 今年一季度,昆明古玩市场遭遇“倒春寒”,各古玩艺术品市场不同程度出现经营不景气。 记者连日走访昆明各古玩艺术品市场,看到小龙四方街翡翠大楼、岔街一号古玩城、圆通收藏文化城、景星珠宝花鸟世界、聚隆珠宝文化城等主要市场古玩经营总体遇冷,经营者普遍感到今年一季度古玩艺术品生意难做。 在小龙四...
文/王国强 他的书法艺术创作与发展是在三秦文化的传统积淀滋养下逐渐形成的,受其影响,他的书法,从技巧表现方面讲,八法俱在,行笔施墨应规入矩;字形结构寓巧于拙,随势变化极尽美妙;线条表现刚柔并济,颇具大家之象。在他的技法之外,其书法的内在精神,雄浑博大,意蕴文雅,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内涵。 韩亨林先生的书法与当前一些以扭曲变形、追逐流行的书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是站在文人的立场上,...
庆功栽杨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的传统,涌现出了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植树以清明时节为最佳,此时气候温暖,春雨飞洒,利于树苗成活。 远古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植树造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有春天植树的风俗。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里有“夸父追日”的传说,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为森林,造福于人类,反映我们祖先植树造林的美好...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并流传至今。 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
蹴鞠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 “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
清明(原名:杏花村) 唐 杜牧 【诗歌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 这首诗文学界基本上肯定这是一首伪诗。第一,这首诗很可能不是杜牧写的,第二,很可能不是为清明写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施爱东博士做客人民网《金台会馆》时指出。 【清明诗意】 因为这首诗词最早出现在南宋末年,过去编杜牧各种各样的集子,这首...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 关于“清明”...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