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6日,在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杜斗城即将荣退的日子里,他的60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结集出版了《敦煌学·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一书,用这种特别的方式答谢恩师,并在兰州大学举行了新书发布会。 丝绸之路,沟通中西,津梁万物。敦煌这颗明珠,作为世界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地,犹为璀璨夺目。在当代中国敦煌学、考古学的记载中,杜斗城教授一定占有浓墨重彩的篇章,30多年来他潜心敦煌学、考古学、宗教学的教学...
为提升洛阳市文物考古水平,增强发掘过程中的文物现场保护实力,进一步将文物考古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2016年8月29日,由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的考古技术工人培训班在宜阳县张坞乡苏羊村开班。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书记周立、办公室主任贾中宝出席开班仪式。包括来自洛阳市文物局定点帮扶村——宜阳县福昌村贫困家庭子女在内的2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开班仪式由洛阳市文物局驻福昌村第一书记、...
为提升洛阳市文物考古水平,增强发掘过程中的文物现场保护实力,进一步将文物考古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2016年8月29日,由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的考古技术工人培训班在宜阳县张坞乡苏羊村开班。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书记周立、办公室主任贾中宝出席开班仪式。包括来自洛阳市文物局定点帮扶村——宜阳县福昌村贫困家庭子女在内的2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开班仪式由洛阳市文物局驻福昌村第一书...
为了加强文物单位消防安全工作,2016年8月29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请郑州市消防支队宣讲团,在郑州西山基地举行2016年消防培训和演习,进一步提升职工和保卫人员对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郑州西山工作站,是遵照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意见,为做好对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古城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于1999年10月设立的。郑州西山基地(含工作站),2006年开始动工,2010年竣工投入使用,建...
今年7月,一部凝聚十年心血的考古报告《越南义立冯原文化遗存发掘报告》正式出版。始于2006年,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在越南进行的田野考古发掘,可谓国内考古机构第一次在国外独立完成的田野考古,具有中国考古走出去的破冰意义。 从上到下依次为出土的陶釜、玉器、陶豆、玉器。资料图片 20世纪80年代,一批关注东南亚考古的中国学者就已经注意到...
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的一项研究成果分析了提洛尔冰人的衣服和箭袋的材料来源。研究表明,冰人的衣服和箭袋至少来自5种不同的动物,其中帽子由棕熊皮制成,箭袋则由狍皮制成。 提洛尔冰人俗称奥茨冰人,是一具拥有5300年历史的木乃伊,1991年在意大利奥茨塔尔阿尔卑斯山脉被发现,此后20多年的分析让人们得以了解其祖先、饮食、工具、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衣着情况。尽管保存相对完好,但奥茨冰人主要衣服...
古籍是古代书籍的简称,它以文字形式记录下中华民族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由于古籍不易保存,所以对古籍有效的保护传承十分重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自建院后,对古籍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为提升对院藏古籍的预防性保护能力,优化...
8月10日下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赟带领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赴扶风调研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建设情况。记者了解到,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正在加紧建设,科研展示区所有建筑单体土建安装工程基本完工,主体工程和二次结构工程已全部完成。 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项目位于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是依托周原遗址高标准建设的国内外首座国际化周文化考古研究机构。项目融合了周文化元素的仿古建筑,包括文物库房、文物...
办人函〔2016〕7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 为充分发挥考古研究成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准确把握遗址的属性、价值和文化内涵,编制好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规划,国家文物局定于2016年9月举办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的考古研究培训班,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工作安排 (一)培训时间:2016年9月13日至9月2...
日前,舟山博物馆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签署为期四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每年合作开展一场精品临时展览,主题为青铜器、唐三彩、壁画,或具有东西方文化交流意义的考古发现等;双方互相选派业务骨干,交流学习文物修复、文物鉴定技能;开展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对比研究;围绕文物鉴定、文物修复、展览策划、宗教考古、文化遗产、“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等主题共办培训班、研讨会;共建舟山宗...
6月中旬往往是我国南方降雨集中时期。今年进入6月,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6月18日以来,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景德镇市遭遇今年以来最强降雨天气,持续的大暴雨致使城区内多处出现积水状况。据江西省水文局监测数据显示,受强降雨影响,昌江流域发生较大洪水,昌江流域各水文监测站显示20日水位线均超警戒水位线,为199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积极应对强降雨天气,组织人员...
6月13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在5月下旬召开的中国首届考古学大会上,山西省考古所的王益人研究员及其丁村遗址群考古学研究荣获“旧石器考古成果奖(裴文中奖)”“翼城大河口西周墓葬实验室考古”及主持者谢尧亭研究员等荣获考古资产保护奖(金尊奖)、“考古汇网站及其线下公众考古活动”荣获“公共考古奖(金镈奖)”提名奖。 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群发现于1953年,经历了1954年和1976年—198...
自5月2日黄岩区屿头乡前礁村发现南宋赵伯澐墓后,墓中文物发掘、研究进展广受关注,6月8日,黄岩区政府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省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初步研究成果。专家组鉴定赵伯澐墓是省内50年来发现的唯一未遭盗窃的南宋墓葬,考古价值重大,墓葬中60余件丝绸服饰堪称“宋服之冠”。 经考证,墓主人赵伯澐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他的父亲赵子英曾任黄岩县丞,把家安在黄岩。赵伯澐出...
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教授领衔的“史前亚洲东北地区玉器技术及原料交换:软玉器物的考古学研究”国际合作项目,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近120万港元经费支持后,已经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 邓聪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这一玉器考古研究国际合作项目吸引中国、俄罗斯、日本多位考古学研究专家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担任项目...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一项轰动全球的研究成果: 西安米家崖遗址发现5000年前中国人酿啤酒的证据 这几天,新华社、英国BBC、美国国家地理等一些国内外知名媒体,都报道了一则与中国有关的科学新闻,说的是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了中美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在西安市米家崖遗址发现了5000年前酿制啤酒的证据,这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早酿酒证据,说明中国古人可能早在5000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