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庐博物馆联合编著,仲召兵主编的《小青龙》报告,已经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书文字部分184页,图版103页。报告共分八章,第一章概述,桐庐县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及小青龙遗址的地理环境、发现、发掘与整理经过。第二章遗址地层堆积、地层及地表采集遗物并分析了遗址的形成过程。第三章良渚文化遗存,分墓葬、灰坑、烧火坑、建筑遗迹四节予以介绍,除灰坑择要介绍外,其他遗迹均逐一、...
2月3日—5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7年度业务交流会召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全体职工、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河海大学等专家学者共七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业务交流会。 本次业务交流会共汇报项目43项,基本涵盖了2017年度省考古所展开的考古、文保、遗产监测、对外文化交流等重要业务工作及活动。其中展开汇报的考古项目主要有:旧石器地点考古调查、上山文化义乌桥头遗址、余姚井头山遗址、良渚古城、良渚古...
柬埔寨的吴哥古迹于1992年被世界遗产委员会以濒危遗产的形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柏威夏寺也成功列入该名录。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面,由法国和日本牵头,组织国际上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发起拯救吴哥保护行动,并成立了保护吴哥遗址国际协调委员会(ICC),从而揭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合作行动的序幕。经过多年努力,吴哥遗址于2004年成功地从《世界濒危遗产名录》中被移除...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古今重叠型城市”,是历史城市的延续。这类城市的共性是沿用时间过长,历史古迹破坏严重,作为九朝古都的洛阳就是这类城市的代表之一。而建都时间早在公元前770年、建都时间长达500余年的东周王城,作为古都洛阳城市考古的一部分,从文献和考古整合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究,可谓是城市考古研究的一个有益探索。 碎片化资料分类分析以求达到体系化 城市考古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
秦人来自哪里?如何迁徙入主中原?秦文化怎样形成及变迁?十余年来,中国多家文博单位联手对陕西、甘肃及宁夏境内进行了持续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解开了一系列被众说纷纭的秦人历史谜团。 作为这一项目的发起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通过联合考古,目前对于秦文化的形成及变迁有了更早的认识;确定了秦人本是东方民族,西迁到甘肃东部,为周王室守卫西陲;...
记者12日从重庆出版集团获悉,由重庆出版社与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历时14年打造的《大足石刻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已正式出版,是迄今关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最全面、最权威的考古研究报告,填补了大足石刻在出版史和考古史的空白。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世纪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研...
秦堂山遗址位于上兴镇东塘村委章村西约300米处,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自2013年以来,溧阳市联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秦堂山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累计发据面积690平方米,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器物和标本300余件。 其中,2017年进行的第三次考古发掘面积220平方米,发现马家浜文化墓葬134座、灰坑77座、洞类遗迹150余个,为溧阳新石器时期文化研究提供了重...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联合主持的襄汾陶寺遗址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赢得了全国文博界的关注。今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中,陶寺遗址再度“惊艳”全场,获得“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陶寺遗址的考古价值和独特魅力。 “世界考古论坛·上海(SAF)”是创建于2013年的非营利性组织,是国际考古学界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宣传考古...
12月8日上午,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在上海开幕,本届“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评选结果揭晓。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晓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驽、高江涛共同主持的《陶寺遗址:“中国”与“中原”的肇端》荣获本届世界考古论坛“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这是山西考古研究成果在世界舞台上,首次彰显独特魅力。 “世界考古论坛?上海(SAF)”是创建于2013年的非营利性组织,是国际考古学界的高端学术交流平...
11月22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一行6人对21件(套)借展文物保存现状进行巡查。 2015年为充实《济之源——济源历史文明展》,济源市博物馆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借展21件(套)文物。这批文物为探索济源夏都原城遗址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一行首先对一楼展厅展线上的借展文物一一进行核对,随后又到文物库房查看了借展文物的保管环境,并表示文物借展提高了馆藏文物的利...
10月19日,参观者在汝窑博物馆中参观 建在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附近的汝窑博物馆19日正式开馆。千余件在此发掘出土的文物集中展出,其中有20余种汝瓷器型为传世汝瓷中未见的,属第一次公开露面。 从1987年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了14次发掘,发现窑炉、釉作坊、过滤池等烧造设施,并出土大量汝窑瓷器标本,许多器型都是传世汝瓷中所未见的...
中国首个国际性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机构——“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7日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平原镇上攀村挂牌成立。 该基地依托壳丘头文化遗址聚落群而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合共建。该基地包括七项功能定:闽台地区乃至中国东南地区史前文化遗址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基地;“国际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课题研究基地;国际南岛语族研究机构和专家开展学术研讨交流的平台...
平潭正在建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这可是中国首个国际性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机构,将于11月7日正式挂牌!基地选址平原镇上攀村,一期将于11月初完成,而二期将在明年4月份完成。 基地分两期建设一期将在11月初完成 据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合成立了国际性考古科研基地——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国际南岛语族研究中心”。 国际南岛语...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12册早期版本经书,经专家鉴定,该书为国内现存不多的《崇宁藏》零本 近日,记者从山西省文物局了解到,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整理旧藏书目、拓片时,新发现了12册早期版本经书。经专家鉴定,确认该书为国内现存不多的《崇宁藏》零本,在文物、文献、版本上有极高价值,成为此次普查的重要成果和新发现。 《崇宁藏》又称《崇宁万寿藏》《崇宁万寿大...
根据《浙江省文化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文化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要求,浙江省文物局柳河局长率检查组于9月28日对省考古所长兴县碧岩土墩墓群考古工地安全工作进行了检查。 上午,检查组对碧岩土墩墓群考古工地进行了实地检查,听取了省考古所刘斌所长、王海明副所长对今年全所考古工作、安全工作情况的简要汇报。长兴“龙之梦”基建项目的考古工作是省考古所配合基本建设考古项目工作中的典型代表,时间紧、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