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新社西安10月27日电(记者 冽玮)秦兵马俑一号坑考古发掘执行领队许卫红27日向中新社记者透露,正在进行第三次发掘的秦俑一号坑又有新发现,找到了两件彩绘鼓面遗留,直径均为60厘米,材质为皮革,色彩鲜明。这是一号坑首次发掘清理出土的彩绘鼓面,非常珍贵。 据了解,漆鼓遗迹过去在秦俑坑中多有发现,在一号坑的多处战车上都有战鼓设置,属于秦代军队武器装备之一。此次发现的两件漆鼓,位于第9过洞,分别散布在...
自2009年6月13日以来,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进展顺利,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其中包括首次发现的皮质秦盾、较完整的弩韬等。新华社发 秦兵马俑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正在考古现场进行发掘(2009年8月摄)。 秦兵马俑博物馆人员正在考古现场对一个秦俑头进行清理保护。新华社发(秦兵马俑考古队供图) 这是秦兵马俑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人员在实验室对一个秦俑大脚进行保护...
10月22日晚,2010年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颁奖典礼在西班牙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奥维耶多的坎波阿莫尔剧院隆重举行,西班牙索菲娅王后和莱蒂西娅王妃及西班牙政要、中国驻西班牙大使朱邦造、文化参赞庄丽肖及驻西班牙外交使节等近1500名嘉宾出席了颁奖仪式。中国秦兵马俑考古项目荣获社会科学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副馆长曹玮研究员及秦兵马俑考古人员许卫红研究员、张卫星副研究员代表秦始皇帝陵...
秦兵马俑一号坑考古发掘执行领队许卫红27日向中新社记者透露,正在进行第三次发掘的秦俑一号坑又有新发现,找到了两件彩绘鼓面遗留,直径均为60厘米,材质为皮革,色彩鲜明。这是一号坑首次发掘清理出土的彩绘鼓面,非常珍贵。据了解,漆鼓遗迹过去在秦俑坑中多有发现,在一号坑的多处战车上都有战鼓设置,属于秦代军队武器装备之一。此次发现的两件漆鼓,位于第9过洞,分别散布在两辆战车的前方。为木胎彩绘漆器,通体有残留...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园之际,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又有一系列重要发现。这些“重宝”包括彩绘漆鼓、完整弩韬的织物遗迹。 漆鼓遗迹在俑坑中虽多有发现,但鼓面却一直“不识庐山真面目”。本次发掘广泛开展小面积解剖的“精工细作”,意外地找到了两处彩绘鼓面遗留。因受淤土叠压,上层鼓面下陷低于鼓壁,又与下层粘结在一起,可谓“只缘身在此山中”。 弩韬形似蚌,曾数次发现,但一般都是和弓弩遗迹混杂,可瞻性稍逊。本次...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园之际,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又有一系列重要发现。这些“重宝”包括彩绘漆鼓、完整弩韬的织物遗迹。 漆鼓遗迹在俑坑中虽多有发现,但鼓面却一直“不识庐山真面目”。本次发掘广泛开展小面积解剖的“精工细作”,意外地找到了两处彩绘鼓面遗留。因受淤土叠压,上层鼓面下陷低于鼓壁,又与下层粘结在一起,可谓“只缘身在此山中”。 弩韬形似蚌,曾数次发现,但一般都是和弓弩遗迹混杂,可瞻性稍逊。本次发掘...
中新网10月15日电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日前又有一系列重要发现。这些“重宝”包括彩绘漆鼓、完整弩韬的织物遗迹。漆鼓遗迹在俑坑中虽多有发现,但鼓面却一直“不识庐山真面目”。本次发掘广泛开展小面积解剖的“精工细作”,意外地找到了两处彩绘鼓面遗留。因受淤土叠压,上层鼓面下陷低于鼓壁,又与下层粘结在一起...
彩绘漆鼓鼓面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又有重要发现,考古队日前宣布,发现了两处彩绘漆鼓鼓面和一件完整的弩韬织物遗迹,可谓秦俑坑中的“宝中之宝”。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秦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徐卫民昨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漆鼓和弩韬以往都曾发现过,但是彩绘鼓面和完整的弩韬织物是首次发现,所以称之为“宝中之宝”。漆鼓是兵马俑中用于作战指挥的战鼓,据考...
西班牙当地时间5月19日,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社会科学奖评选结果揭晓,陕西秦兵马俑考古项目以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在27个提名项目中力克强劲对手,获得“2010年度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社会科学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该奖项。 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是1980年由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基金会创立的国际奖,该奖设通讯交流和人文学、艺术、文学、社会学、科学技术、国际关系、体育、和平共八项奖。...
记者26日从秦兵马俑博物馆获悉,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有新进展,考古人员在秦兵马俑坑中首次发现了秦军使用的盾。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暨丽开园即将开园的新闻发布会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秦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透露,考古人员最近首次在秦兵马俑坑中发掘出来秦盾,为复活秦兵马俑的艺术形象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 长期从事秦始皇帝陵考古工作的秦兵马俑专家袁仲一说:“盾的质地看上去是皮革的,长约60厘...
记者26日从秦兵马俑博物馆获悉,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有新进展,考古人员在秦兵马俑坑中首次发现了秦军使用的盾。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暨丽开园即将开园的新闻发布会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秦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透露,考古人员最近首次在秦兵马俑坑中发掘出来秦盾,为复活秦兵马俑的艺术形象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 长期从事秦始皇帝陵考古工作的秦兵马俑专家袁仲一说:“盾的质地看上去是皮革的...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秦兵马俑博物馆不远处一工地施工时挖出疑似古墓。15日记者获悉,该墓已经文物部门勘探清理,属距今2000多年的秦代墓葬,但该墓已被盗掘。据悉,该墓被发现后,西安市和临潼区文物部门均派人员前往现场查看。临潼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胡胜利说,该墓位于临潼区代王街办斜杨村,距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不远。虽属秦墓,但属于贫民墓,规模较小,经过考古人员进一步勘察,发现墓室内凌乱不堪,没发现文物,可以确定已被盗掘和破坏。...
英文《中国日报》9月9日报道:自2009年6月13日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以来,秦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的工作人员至今已发现了114件“新兵”,为进一步研究秦兵马俑、秦始皇陵及中国古代军制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出土文物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更多的研究课题。 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考古队队长许卫红告诉记者,现在她和她的同事们仍然在发掘现场清理着袒露出来的陶俑,“我们在第一个过洞里发现了37件陶...
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道县田广洞村鬼崽岭发现一处人形石像群,规模达到数千个。这一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石雕人物像的又一重大发现,立即受到各方关注。从湖南西南永州驱车170公里是同衙于女书发源地的道县田广洞村。沿着村道小路,记者远远看到一座突兀耸立的山峰,山峰中部的崖上是一片松树林。据介绍,石像群便藏于这片松树林里。当地人把神奇石像称为“鬼崽崽”,鬼崽岭因此得名。鬼崽岭下的池塘被叫做鬼...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