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27日,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考古新发现研讨会在宜宾举行。“向家坝库区考古是目前四川最大的考古发掘工程,相当于四川的三峡库区考古。”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说,预计明年5月底考古发掘将完成。而叫化岩新石器时代遗址等的发现,将川南地区的历史提早了3000年。【探访】金沙江边探方密布10月26日,记者跟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前往屏山县楼东镇考古发掘现场探访。“现在我们正...
编者按:10月26日至27日,向家坝水电站四川淹没区考古新发现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会上,来自四川大学、三星堆研究院等20多名国内考古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就向家坝水电站四川淹没区考古新发现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现摘取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找到墓葬 还要找到人群聚居地 宋治民(四川大学教授):在实地前往石柱地、桥沟头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以后,我觉得向家坝水电站四川淹没区考古发掘工作做得很扎实,很辛...
为配合向家坝水电站建设,1991年,四川省文物考务研究院在宜宾市文物管理所、屏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协助下,对淹没区(四川)进行首次考古调查,2003年、2006年、2007年先后多次进行了复查和勘探,共发现53处地下文物点(古遗址10处、古墓葬43处),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历时近5000年。从2009年1月开始,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地下文物的考古工作正式开始,经过近三年的考古发掘,目前已完成...
昨天,国家文物局就《水下考古工作规程》向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征求意见。规程明确了原址保护是进行水下遗址保护的首选方式。当水下遗址面临被破坏的危险而无法实行原址保护时,可选择水下考古发掘的方式进行保护。 为规范水下考古调查、发掘、出水文物保护、资料管理等工作,确保水下考古工作人员和文物安全,国家文物局委托有关单位初步研究起草了《水下考古工作规程》。 规程将遗物分为人工遗...
历时近4个月的辽国首都辽上京遗址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近日获得重要发现。考古专家表示,此次发掘基本明确了辽上京皇城乾德门的形制结构和营建过程,为研究辽代历史、建筑、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辽上京遗址考古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工作主要对辽上京皇城的乾德门进行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 根据发掘情况判断,乾德门包括主门和瓮城两个部分。其中...
30330412011-10-28 07:30:10.0向家坝淹没区考古大发现 宜宾人的历史前推3000年宜宾人/战国晚期/蒸菜/淹没区/向家坝水电站2968天府要闻天府要闻/enpproperty--> 抢救性发掘现场 蝉翼带钩 目前发现的最小的铜鍪 配套使用的陶罐 ■明年9月,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考古遗址将淹没江水中 ■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抢救...
10月26日至27日,向家坝水电站四川淹没区考古新发现研讨会在宜宾举行。来自四川大学、三星堆研究院等20多名国内考古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一行实地考察了石柱地、桥沟头遗址,并就向家坝水电站四川淹没区考古新发现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记者对此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和报道,并在此为您盘点诸多专家在研讨会上热议的话题,试图从他们的交流中,来捕捉更多宜宾乃至川南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专家考察石柱地遗址 ...
“郑和船队途经肯尼亚拉穆群岛时曾有一艘船沉没,部分船员留了下来,他们的后代还居住在岛上的一个小村里。”这个遥远的传说在肯尼亚及东南亚一带颇为盛行。带着疑问,去年中方水下考古队员起航远行,在帮助肯尼亚拉穆群岛地区完成水下及陆上文化遗存、遗址、遗物的考察、发掘过程中试图破解历史谜团。目前,中方水下考古工作人员表示,经过多方考察,第一年的中肯合作水下考古中并未发现郑和船队沉船线索...
10月27日上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先生,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徐光冀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忠义,朱岩石等考古界学者,实地考察南宋皇城遗址。 专家们先后踏勘了南宋皇城主要宫殿区遗址、皇城南门丽正门遗址、北门和宁门遗址以及馒头山东麓路东城墙遗址。并听取了南宋皇城大遗址综保工程的进展情况,历年的考古成果以及考古勘探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等。 听取汇报后,专家们对...
2011年10月27日,在江苏省昆山市美研中心举行了姜里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昆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金乃冰出席会议并讲话,昆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赵红骑和张浦镇镇长王建华分别致词。会议由昆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清主持。姜里遗址考古领队、苏州考古研究所丁金龙副所长介绍了姜里遗址考古成果的概况:姜里遗址在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为配合姜里村新农村建设,2011年7月-9月,苏州...
一座棺木裸露,却没有尸骸;一座有尸骸却未见棺木;一座保存完整的砖室墓葬,等待着考古人员开棺一探究竟…… 这就是昨日上午,记者在市区幸福中路道生碱店北侧的“1897项目考古工程”现场所看到的一幕。 “我们考古挖掘出了10余座墓葬。”现场考古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多数为两汉时期的墓葬,只有一座是民国时期的墓葬。 民国墓葬可能是衣冠冢 在考古工程现场南侧,有一个墓葬坑,巨大的棺木裸露在外。棺...
从事水下考古人员,必须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水下考古培训并考核合格。昨日,国家文物局官网发布消息,就该局委托有关单位研究起草的《水下考古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征求意见。“规程”对水下考古组织管理、调查、发掘、资料管理及刊布、出水文物保护、水下考古安全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详尽的要求。其中要求,从事水下...
随着9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到案,今年6月发生在陕西省凤翔的秦公六号大墓被盗案告破。记者调查发现,盗墓分子形成出人的、出钱的与出技术、出货的等地下产业链。此案中,主要犯罪嫌疑人对秦墓的了解程度可与专业考古人员媲美。陵区安保落后,无任何技术防护设施。 20米盗洞直达“黄肠题凑” 今年6月,巡护人员发现秦公六号陵园出现异样,没有封土的大墓上显现的盗洞已黑不见底,周围散落的是些新出的黄土和青膏泥。宝...
在被火山灰覆盖的塞伦发现的“白路” 最近,考古学家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塞伦考古遗址发掘中,偶然在几米深的火山灰下发现了一条“白路”(sacbe)。塞伦位于萨尔瓦多,被火山灰埋了1400多年,是中美洲保存最好的玛雅农庄。在这里,研究人员可以看到陶碗上的指纹、园子里农民的脚印、茅顶房、织篮、装着豆子的罐子,甚至栖身于茅顶上的老鼠的粪便。遗址为人类了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