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月17日,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第二届“墨读中国”书画艺术展在西肯孔院中方合作院校华北电力大学举办首展开幕式。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周坚、校长杨勇平、副校长王增平,西肯孔院外方院长潘伟平等出席开幕式。刘述伶、萧宽、梁登山、任鉴易等三十余位著名书画艺术家,及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彦伶、黑龙江双锅集团董事长马成果、北京天石易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蔺熠等企业界人士,刘述伶、萧宽...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时值寒冬腊月,文藏界一场鉴定评估活动——北京金远见文物鉴定有限公司瓷杂书画鉴定评估专场暨2018金远见(北京)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拍征集活动,宛如冬天里的一把火,于1月20日上午九点钟正式开始。让文藏界的朋友们提前感受了新时代春天般的温暖。一大早,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友便带着自己的宝贝,陆续来到鉴宝现场,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井然有序的有据鉴定程序依次鉴定。 ...
每一件传世艺术珍品背后都有说不完的传奇故事。 《伯远帖》《中秋帖》《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国宝级艺术品,都曾经颠沛流离,差一点流失海外,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顺利回归了祖国的怀抱。这些国宝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二希帖”差一点被拍卖至海外 《伯远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书写的一封信,行书,共5行47字。《伯远帖》上有宋徽宗赵佶的御题和收藏印,北宋时由宫廷...
由北京文物保护基金会和《东方文化》杂志主办的“2018新时代石刻艺术协同发展研讨会”20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中国石刻艺术的创新发展各抒己见。 北京大学传统文化发展基金管委会主任段宝林在题为《如何发展新时代的石刻艺术》发言中称,新时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石刻是一种物质载体,更是文明的传承。在新时代,国家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更要服务人民,更加系统地梳理中华史、人类史,进而促...
日前,“2017年度文化部财政部创业创意重点人才扶持计划作品展”在北京举办,知名艺术家、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叶佑天,成为我省唯一受邀艺术家参加了“2017年度文化部财政部创业创意重点人才扶持计划作品展”。 文化部张旭副部长观摩叶佑天的诗意动画作品并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前景 本展览旨在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领域创业创意水平,充...
图为 2018 年 1 月 16 日拍摄的资料图片,显示了荷兰商人约翰•芬特纳•凡•弗利辛根(John Fentener van Vlissingen,左)和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馆长阿克塞尔•鲁格(Axel Ruger,右)在荷兰拉伦辛厄尔博物馆 (Singer Museum)欣赏最近发现的梵高 1886 年素描杰作《蒙马特高地与采石场》。图片来源:法新社/罗宾•凡•隆科珲杰森。 图...
北魏墓葬壁画摹制作品与云冈石窟部分雕塑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亮相,参观者不仅可以借机一睹北魏时期地下“豪宅”的面貌,还能近距离欣赏来自云冈石窟的菩萨头像、立像等雕塑。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的“主角”是位于大同东郊的沙岭7号墓。这是一座北魏时期的地下“豪宅”, 据墓室出土漆皮文字推测,墓主人系鲜卑人,是侍中主客尚书平西大将军破多罗氏的母亲。这座铲形砖室墓的墙壁上布满了精美的...
纵观文物艺术品市场,近几年来艺术品市场化、金融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迅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景象后人们仍需看到,中国艺术品市场还不成熟,一方面是市场与金融资本的快速结合,另一方面艺术品价值认定和价格评估却缺乏稳定标准,市场信息混乱,艺术市场面临缺乏权威性与公信力的尴尬,艺术品价值与价格关系混乱。针对文物艺术品保护问题,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古文物协会执行会长,...
贝叶梵文《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 7世纪——8世纪 贝叶墨书彩绘 西藏博物馆藏 此《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共47页,每页文字7行,其字体可能为梵文在尼泊尔地区发展的地区字体。每页中央均有附图,描绘释迦八相、观音、度母等,附图两侧还各有装饰带,中间打孔,上下描绘佛塔。古代印度没有纸张,通常将经典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称为“贝叶经”。 1月12日,“祥云托起珠穆朗玛——来自雪域高原的艺术瑰宝...
提起海上胡若思(1916—2004),人们也许比较陌生,尽管他是上海中国画院的首批画师(相当于教授级别),但因他在上世纪80年代后移居美国,渐渐远离人们视线。然而,胡若思作品时有在海内外拍卖场上亮相,且屡有上佳表现,尤其2006年有多件力作破百万元,最高近600万元,并将不少大名家抛在后面。笔者以为,胡的作品能走俏,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胡若思有深厚的传统功力,过硬的绘画技巧。胡若思九...
过去,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各种造型不同、材质各异的器具默默地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造型、装饰及技艺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营造生活的艺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如今,这其中许多平凡的器具正在慢慢地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的已经很难找到了,有的虽然幸存下来了,但它们或是已经进入博物馆,或是被私人爱好者收藏,虽然仍在继续发挥着作用,却已是另外的方式了。 无...
列支敦士登,这个阿尔卑斯山谷中的小国,面积还不到扬州广陵区的一半大,但在邮票的设计、制作上,却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国”。18日,《云中谁寄锦书来——走进“邮票王国”列支敦士登》将在扬州博物馆展出,这也是扬州博物馆新展厅——现代艺术馆的首场展览,于方寸间展示列支敦士登的文化、艺术、民俗、美景。 为扬设计专属邮票见证两国友谊 列支敦士登的德文意思是“闪亮的宝石”,它是全球第六小的“...
一般消费者对于美术陶瓷艺术品的鉴别因缺乏专业知识面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不过,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也许能对陶瓷艺术品的鉴别有一定的帮助。 1 外观造型必需新颖、别具一格,颜色雅致、釉面细腻、手感光滑的器具,在注重艺术性和装饰性的基础上,也可注重实用性。 2 以上看下、从里到外、看有无变形、扭曲,有无缺釉、粘釉、磕碰掉瓷及疤痕现象。把陶瓷品放在柜台上,看是否平稳,有无翘曲现象;有口有...
据《资治通鉴》记载,掌管百工事务的少府监裴匪舒,善于经营牟利。唐高宗永隆二年(公元681年),裴匪舒上奏说,若将御苑中的马粪卖掉,每年可得钱二十万缗。皇上问宰相刘仁轨可否,刘仁轨回道,获利倒也丰厚,但恐后代提起你李家卖马粪来,于名声上不大好听。皇上听刘仁轨这么一说,这件事就此叫停。 尽管卖马粪这件事与唐太宗无涉,但在高宗时期确实发生过,而且被载入史册。那么,修史严谨的司马光为何要从《朝野...
1933年,近代曲学大师吴梅的高足卢冀野先生,完成并出版了《中国戏剧概论》一书。此书从戏曲的起源,一直写到"乱弹"和话剧,堪称是当时最完整的一部贯通古今的戏剧史著作。然而,他在自序中这样评价自己的书: 我说过一个笑话:中国戏剧史是一粒橄榄,两头是尖的。宋以前说的是戏,皮黄以下说的也是戏,而中间饱满的一部分是"曲的历程".岂非奇迹?所以中段的叙述,无论如何比两端来的得酣畅一点,就是这个缘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