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云龙山文物古建筑保护修复及环境提升工程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已完成一半,预计全部修复工程将于“十一”前完成。 多处文物年久失修 近年来,云龙山部分古建筑景点及设施年久失修损毁严重。为配合云龙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风景区,云龙湖管理委员会牵头,从6月29日起,对云龙山破坏严重、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的景点进行维修。 据云龙山管理处处长陈刚介绍,云龙山景区内的放鹤亭、招鹤亭、碑廊、津浦铁路抗战殉难...
创烧于唐初的耀州窑,到五代出现了青瓷的第一个高峰。且不论其典雅的造型,单是那天青色的釉,就有夺魂摄魄的诱感力,被学者誉为"最美的青瓷".就釉的美感而言,五代耀州天青釉在当时国内各窑口中处于领先地位。学术界关于五代耀州青瓷就是柴窑器的研讨还在继续,尚无定论。收藏界人们也在密切关注着这场讨论。由于五代耀州青瓷史无记述,而窑址发掘也隔时较近,如今,一块天青釉残片也极不易得。因而,何为五代耀窑青瓷,多数人...
近日,位于安徽省凤阳县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明皇陵石刻迎来首次全方位保护性修复。修复工程预计于今年9月底完工。 明皇陵初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竣工,现存31对石象生和皇陵碑、无字碑以及坟丘等,对研究明代陵园形制、建筑风格特征以及帝陵制度的发展演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 明皇陵石刻经过6...
根据文化部对非文化交流“部省合作计划”,由来自塞舌尔、纳米比亚和赞比亚的6名非洲学员组成的“非洲学员文物修复培训班”这两天在南京市博物馆开课了。昨天,是他们第一次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学员们既兴奋又激动,学习间隙,还特地拿出专业相机进行拍照。 文物修复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恢复和长久保持文物原有的形貌,得以继续流传下去,供后人研究、鉴赏。在南京市博物馆一楼保管研究部的修复工作室内,6名非洲...
近日,位于安徽省凤阳县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明皇陵石刻迎来首次全方位保护性修复。修复工程预计于今年9月底完工。 明皇陵初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竣工,现存31对石象生和皇陵碑、无字碑以及坟丘等,对研究明代陵园形制、建筑风格特征以及帝陵制度的发展演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 明皇陵石刻经过600多年日晒...
茶具赛宝 宋代建窑乌金釉小陀杯 宋代建窑乌金釉小陀杯口径:8.2cm 高度:4cm 宋 芝麻釉小陀杯 口径:8.6cm 高度:3.7cm 宋代历史上从皇帝到平民都爱“斗茶”,黑釉茶器是当时非常流行也是最为合适的茶具。2015华夏收藏网茶具赛宝活动上出现了不少开门到代的黑釉茶器,却独有两只小陀杯最受喜爱,只因那残缺的美。它们分别是宋代建窑芝麻釉小陀杯和宋代建窑乌金釉小陀杯。 这只茶器...
对部分船体构件样品进行资料采集和现状评估工作 近距离观察船体构件 开展样品采集工作 2015年8月5日至6日,多位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沉船保护方面的专家齐赴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标志着“小白礁Ⅰ号”沉船船体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 2015年6月,我所根据相关规定,对“小白礁I号”沉船保护修复(I)期2015-2016年度工作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标了该...
经过两年的修复,254岁高龄的香山静宜园致远斋恢复历史原貌,昨天起免费向游客开放。这标志着静宜园二十八景中的首景——勤政殿建筑群修复完工。 经常爬香山的游客都知道,从东宫门进入公园后首个景观——勤政殿巍峨气派,而北侧多年来只有地基依稀可见。实际上,这片地基系出“名门”,属于勤政殿建筑群,由致远斋、韵琴斋、听雪轩三部分组成。始建于1761年的致远斋,曾是乾隆皇帝在香山的理政之所,乾隆“十全武功”中...
重点学习陶、瓷、木器文物修复保护 赞比亚姑娘主攻藏品研究最希望学会陶瓷修复 6名学员中,奇拉拉是赞比亚卢萨卡国家博物馆的一名管理员,负责历史类藏品研究工作。在不少网络旅游攻略中,卢萨卡国家博物馆是“展现了赞比亚的艺术和历史成就”的必去之地。奇拉拉告诉记者,赞比亚有大量文物藏品比如石器、陶器,不少文物存在老化、变形的问题,需要保护和修复。“通过这次培训班,我希望能够学习到藏品管理还有文...
2015年8月6日讯, 据外媒报道,意大利文化部长4日宣布,意大利将投资1850万欧来重建著名的罗马斗兽场的内部地面。斗兽场在古罗马时期,曾是角斗士们和各种野兽生死相搏的地方。 据报道,在宣布将投入1850万欧元来整修这个有着2000年历史的古迹之后,意大利文化部长还在社交网络上表示:“承诺已经作出,斗兽场将重新拥有一片完好的竞技场地。重建计划已经找到了资金支持。” 据悉,斗兽场内部的地面直到...
根据文化部对非文化交流“部省合作计划”,非洲学员文物修复培训班昨天在南京市博物馆举行。培训班6名学员来自塞舌尔、纳米比亚和赞比亚等国家,他们中既有所在国国家博物馆的保管人员,也有国家文化部的博物馆专业人士。他们将在南京市博物馆进行为期18天的文物修复培训,在此期间,他们将学到中国先进的文物修复技术和文物保管技能。
昨天上午,根据文化部对非文化交流“部省合作计划”,由来自塞舌尔、纳米比亚和赞比亚的6名非洲学员组成的“非洲学员文物修复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南京市博物馆隆重举行。南京市文广新局局长刁仁昌、文化部外联局非洲处处长松雁群、南京市博物总馆馆长曹志君、南京市文广新局副巡视员焦蕴华出席了开班仪式。 参加本次文物修复培训班的6名非洲学员,既有所在国国家博物馆的专业保管人员,也有国家文化部的博物馆专业人士,并且...
苏式修复装裱技术传承人苏桂兰在讲授破碎字画的修复技术。李珏明摄 学员们学习苏式修复技术。李珏明摄 冲洗去污、揭旧补缀、修磨残口、矾挣全色、刺制裱绫、镶嵌绫绢、转边扶背、砑光上杆。由中国国家文物局组织的2015年国家文物局纸质文物修复培训班4日在苏州职业技术学院结束。来自全国各省市级博物馆、博物院的25名字画修复工作人员一起学习了苏式修复装裱技术。与民间的装裱技术不同,苏式字画装裱技术...
岁月长河滔滔,凝聚古人智慧与文明的历史文物在风刀霜剑之下,难免容颜沧桑。修复并及时开放郑州文物古迹,既免去了“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寂寞,更使得它们在新的时代环境中,用自身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焕发出令世人惊艳的风采。 秦油坊民居群“旧貌换新颜” 在荥阳高村乡油坊村,一座两重封闭式四合院格外引人注目——它正是油坊民居群中建筑格局和形态保留最为完整的秦氏旧宅。油坊村秦氏家族起源于明代洪武年间,于清代达...
沧桑旧貌换新颜 岁月长河滔滔,凝聚古人智慧与文明的历史文物在风刀霜剑之下,难免容颜沧桑。修复并及时开放郑州文物古迹,既免去了“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寂寞,更使得它们在新的时代环境中,用自身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焕发出令世人惊艳的风采。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左丽慧 秦油坊民居群“旧貌换新颜” 在荥阳高村乡油坊村,一座两重封闭式四合院格外引人注目——它正是油坊民居群中建筑格局和形态保留最为完整的秦氏旧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