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23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展厅内的丁观鹏十六罗汉像屏之第九尊者原件与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项目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此次展览将集中展示该项目实施三年来科学技术与传统技艺结合保护修复的典型案例。该展览将于9月25日开幕。
9月23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展厅内的文物修复前后对比图。摄影:刘关关 9月23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展厅内的丁观鹏十六罗汉像屏之第九尊者原件与摹本。摄影:刘关关 9月23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准备就绪,将于9月25日开幕。摄影:刘关关 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项...
故宫博物院九十华诞系列展览之“石渠宝笈特展”自开幕后,观众参观热情激增。昨天,记者了解到,故宫“文物科技保护成果展”本周将在神武门与观众见面,这一重要的展览将与观众分享故宫文物修复的成果。此外,昨天,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落户故宫博物院,这是国际文物修护学会第一个,也是该组织唯一的一个国际培训机构,将为全球培养国际化的文物保护修复人才。 支离破碎的文物能够“不着痕迹”地完好如初,故宫在文物修复...
3D打印(即三维打印、增材制造),也称作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e),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它是基于材料累加原理的快速成型操作过程,将计算机中的三维模型通过向物品分层添加材料来创造出实物的一种叠层制造技术,具有不受零件复杂程度限制,完全数字化控制等特点。 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快速成型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在基于激光和电子束等3D打印技术基础理论、成型工艺、成型新材料及应用...
除了目前人气爆棚的石渠宝笈特展外,故宫的又一重要展览将于下周在神武门迎客,向观众展示故宫文物修复成果。此外,今天上午,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落户故宫博物院,这也是继国际博物馆学会将世界唯一的培训中心设在故宫后,第二个在故宫“安家”的重量级培训中心。 上午,文物修复培训中心正式开班,来自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学员,以及埃及、墨西哥、希腊、澳大利亚、印度、英国等国家的国际学员成为培训班的第一批学生。...
“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这是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里要求古籍修复师所具备的本领。古籍修复不仅是个手艺活,还要有中国古典文化知识的积累。目前国内只有南京艺术学院、南京金陵科技学院以及辽宁的一所高校设立了古籍修复专业,招生人数不多。更普遍的传授方式还是师父带徒弟,手把手地教。 工具 修复古籍的工作区像厨房一样,有豆浆机、面粉,还有冰箱。被虫蛀的古籍需要冷藏,以防细菌进一步感染;...
图为河北省抚宁县的一处长城。本报记者 朱林 摄 【编者按】 今年的阅兵式上,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长城主题的花坛。 经过2000年历朝历代的兴建、使用和废弃,现存的长城分布于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4个县域中,总长度超过20000公里。 由于长城多分布于地质较差、边远贫困地方,修建时间跨度大,现址空间跨度大,使得长城维护并非易事。加之很多地方基层文保力量薄弱,地方政府和...
文物的腐化等问题一直是全世界文博界的心头之痛。在中国,文物系统的馆藏文物约有3800余万件,受所处环境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加之材质脆化、老化等原因,它们中的不少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亟待修复的超过200万件。面对如此庞大的待修复文物数量,仅靠人力肯定是不够的。 昨天,占地9000余平方米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在龙吴路落成启用,为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该中心立足上海、...
“原来的街道脏、乱、差,垃圾到处都是,如今的街道干净整洁,真不错!”9月10日,在市仓巷街附近居住的居民对仓巷街环境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据了解,明清时期,仓巷街在“九府十八巷”中被誉为“龙街”。当时“龙街”居住的多为达官贵人,他们对房屋建筑十分讲究,所建房屋结构多为二进、三进,甚至是四进四合院,磨砖对缝,筒瓦覆顶,方砖铺地,明柱檐廊,临街房和上房多有瓦兽装饰。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条窄巷的墙...
8月29日,由商务部主办,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2015年非洲法语国家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北京举行。 本届培训班以“培养训练非洲法语国家的文物修复技术员”为主题,为期30天,来自马里、刚果(金)、摩洛哥、塞内加尔、尼日尔、科特迪瓦、毛里求斯和贝宁8个非洲国家的学员参加。为了让学员更好地了解中国文物修复的工作现状与发展情况,培训班安排了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文物局的官员讲授中国文...
9月7日下午,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和副局长郭宪曾到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调研文物保护工作。赵荣首先察看了文物保护修复和文物保护科研工作,重点听取了隋炀帝萧太后冠饰保护修复项目进展情况汇报,随后与文保院领导进行了座谈。 赵荣指出,这几年省文保院围绕以科技保护为核心,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对省文保院科研保护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是省文保院的事业发展要有长远和全局的眼光,不仅要成...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文物,又是抗战文物。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抗战的历史见证。日前,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将破解长城修缮过程中遇到的“边界”难题。十三五期间在文物保护方面,京津冀三地将从长城抗战遗址联合保护入手,签订京津冀长城保护管理框架协议,推进共同进行三地交界的长城等文物保护与利用区域发展规划,共同上报国家文物局,统一管理、开放。 三地将实现规划、保护、开放统...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网站上发布了2015年亚太地区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的获奖结果。其中,老挝琅勃拉邦省香通寺修复项目获得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奖中的“优秀奖”,这是老挝第一次获得此类奖项。 来自亚太地区各国的共计36个项目参与了本次评选,其中,来自老挝、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及泰国的12个项目获奖。
记者8月31日从陕西省文物部门获悉,陕西省文保专家日前成功修复了一批从甘肃张家川战国墓地出土的珍贵文物。 据了解,这批文物2006年出土于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内,主要包括以金、银、铜、玛瑙等为材质的饰品等,由于年代久远,这批饰品出土时大部分已经腐烂。 鉴于陕西省与德国文保专家合作曾成功修复了唐代李倕冠饰,2010年这批文物被送往陕西进行修复保护。陕西文保专家针对文物情况作出了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