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2年,福州市考古队在福州市地铁屏山站的施工工地开展调查性试掘,竟然挖出了疑是西汉闽越王宫的宫殿遗址。据福州市考古队张勇介绍,发掘遗址的位置,属于福州市著名的“三山两塔”保护区,这对于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福州乃至福建省考古界都是一项重大发现。早在1991年12月,地铁屏山站附近的工地上,就发现了汉代文化堆积层、红黄色宫殿夯土台基以及筒瓦、汉代素面砖、几何图案的陶片等文...
11日下午,福建博物院研究员林公务告诉记者,国家文物局和相关专家到福州调研,与会者在10日的座谈会达成了保护地铁屏山站地下文物考古发掘的一致意见。在座谈会上,福州市副市长表示要支持屏山站考古的正常进行,保证时间和经费。林公务说,他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 “屏山站的选址上可能有点问题。”林公务说,既然这是冶城的遗址所在地,就一定要保证所有的考古工作得以正常进展。 随后,记者...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福州,地铁开发与遗迹保护,狭路相逢。拨开层层泥土,福州2200多年文明史的起点——闽越古城(冶城)遗址 显露真容。 按照安排,屏山地铁站考古将在11月30日截止,届时,考古发掘不管进行到哪,都将全部中止。但考古人员却说,现场需发掘的共有28个探方,可目前真正完成的,只有5个。闽越古城的考古工作,难道注定无法善始善终? 最新消息:国家文物局督...
重庆大足石刻许多造像表面造型已模糊不清,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照片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甘肃庆阳北石窟寺露天造像目前几乎损失殆尽;近十年来,我国古代城墙先后发生坍塌事件多达14次,仅平遥古城城墙就坍塌了3次。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急需实现从抢救性保护阶段向预防性保护阶段的跨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李宏松表示,一直以来我们都将“抢救第一”作为文物保护工作...
12月13日,福州市地铁屏山站考古现场,一名工地工人在展示挖出的汉瓦(黄色)和汉代素面砖。 近日,福州市考古队在福州市地铁屏山站的施工工地开展调查性试掘,竟然挖出了疑是西汉闽越王宫的宫殿遗址。据福州市考古队张勇介绍,发掘遗址的位置,属于福州市著名的“三山两塔”保护区,这对于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福州乃至福建省考古界都是一项重大发现。早在1991年12月,地铁屏山站附近的工...
在福州地铁屏山站建设过程中发现了2200年前闽越古城(冶城)遗址。经考古人员发掘,从西汉至清代,上千件文物出土,考古收获颇丰。 然而,近期当地媒体的报道却引发了人们的忧虑。据11月5日《海峡都市报》报道,“按上级安排,屏山地铁站考古将在11月30日截止,届时考古发掘不管进行到哪里,都将全部中止,还没有发掘的部分遗址,将不再发掘。目前,100多名工人正在10多个探方内同时施工,尽最大的...
西安修首条地铁与文物保护相协调 地铁开挖前先考古避让文化埋藏层 西安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也是蜚声全球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文物和古遗址。当地人笑称:“西安地下都是宝,拿着铲子随便找个地方挖挖,就可能铲起一个千年前的文物。”西安地铁自动工开始就面临争议。甚至有专家指出,西安这样的古都,本就不该修地铁。对于地铁建设者和文物保护者来说,摆在他们面前...
高健斌讲述他“喊话市长”的善意初衷 在微博上向福州市长杨益民喊话的文物工作者——福建博物院研究员高健斌(即网友“春风过驴耳”)6日来到人民网福建频道演播厅,讲述他“喊话福州市长”的善意初衷。高健斌认为,沉睡2200年的闽越古城遗迹因遭遇地铁建设而面临保护困境,目前只能选择的最理想保护方式是,将原地保护...
记者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今年,省财政共下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1000万元,积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据统计,自2007年该专项资金设立以来,省财政已累计投入6700万元,带动社会投入近1。6亿元,有效促进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据了解,目前,全省已有8个项目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
18日上午10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吉首市坪朗村,举行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暨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字化保护正式启动的开机仪式。 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峒河峡谷里,苗族同胞居住的吉首市坪朗村一派喜庆气氛,苗族同胞们身着节日的盛装,有的打起了苗鼓,有的唱起了苗歌。简短的仪式一结束,便在一户村民家的柚子树下,在村前峒河的沙滩上,对第一个数字化保护的国家级非遗项目—...
11月19日,第二届亚洲文化论坛在昆明举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出席了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莫言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需要传承,又需要冒风险大胆创新。 【解说】莫言以自己家乡山东高密的剪纸和泥塑为例,讲述了非遗传承面临的威胁。他认为,人的生活多样性创造出了多样的文化瑰宝,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的公开化,导致了文化的逐渐消亡,这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只有传承和大胆创新,才能让非物质文...
为保护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自去年开始,县文广新局组织实施了“非遗保护之留住技艺”工程,邀请摄像和摄影专业人员成立摄制组,对我县民间“串蓑衣”、“打草鞋”、“编制竹编嫁妆九件套”等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全程影像记录。 截至目前,县文广新局已完成6个项目的拍摄工作。同时,以纪录片的形式在电视台播放,宣传我县...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辉博士莅临灵宝西坡遗址第八次考古发掘现场,对该遗址进行环境考古研究,获得了重要发现。 环境考古是一种揭示人类及其文化形成的环境和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影响的考古学分支学科。通过研究,对于确定遗址各文化层的年代,了解古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及其变迁历史,了解古代与环境直接有关的文化发展状况都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王辉博士对该遗址在仰韶时期的地形地貌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在...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穆槿)近年来,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安化黑茶千两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也开始加强专利保护,这一举措成为安化黑茶实现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以及更好地传承发展、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有力支撑。有关专家认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利保护,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近日在第十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
11月15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昔阳县三处建设工地先后发现了7座宋金时期砖券单室墓,内有金时期的精美壁画和28件宋代器物,拟建博物馆进行保护。 7座宋金墓葬先后在昔阳县中医院建设工地、松溪路改造工地及澳垴山公园工地发现,省考古研究所、昔阳县文物管理所、昔阳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了发掘。其中,昔阳县中医院发现4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均为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其余3座墓葬在松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