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学家最近在东帝汶东海岸的珊瑚礁中发掘出许多重要的史前古器物和骨骼遗存,使人类在这一区域海岸边的活动提早到了几万年前。其中,科学家们最重要的成果是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一批钓鱼钩。这些用贝壳打磨的钓鱼钩,制作时间有可能始于1.6万~2.3万年前。不过,这些最早期的渔钩已经不够完整,唯有距今1.1万年的几个渔钩保持了完好的形态,人们仍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些渔钩上面可以绑上线,钩上鱼饵,投入水中来使用。考...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专家近期对元上都遗址考古发掘和史料研究发现,元上都曾建有佛寺、道观和伊斯兰教寺院,是一座多教并存的都城。 据内蒙古博物院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元朝疆域内种族、民族繁多,宗教信仰复杂。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之初就推行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使信教者各安其教,并将各个宗教的领袖集中在大都和上都,建立寺院庙观,给予优厚待遇和特权。 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成果显示,蒙元时期,在今内蒙古地区活...
日前,山西太原晋阳古城遗址东部区域考古勘探有重大发现。此前,根据以往零星调查成果和当地村民打井获得的地下遗物线索判断,晋阳古城的遗迹埋藏深度最深可达20米左右,目前正在进行的传统的洛阳铲考古勘探在12米左右深度时因泥浆灌注探孔现象严重,即已无法取得土壤原状样本,无法满足晋阳古城遗址的考古勘探需求。针对晋阳古城遗址地下情况,考古队认为,使用泥浆护壁、套管跟进、双管单动的普通地质钻探方式比较可行。 ...
【中国文物网提要】为配合向家坝水电站建设,1991年四川考古研究院对四川淹没区进行首次考古调查。2003年、2006年、2007年先后多次进行了复查和勘探,共发现53处地下文物点(古遗址10处、古墓葬43处),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历时近5000年。从2009年1月开始,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地下文物的考古工作正式开始,经过近三年的考古发掘,成果显著。 10月27日,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
新华网西安12月8日专电(记者 冯国)普通人对日常装东西的编织袋或许并不陌生,可是两千多年前的“编织袋”呢?据最新考古研究发现,西汉张安世家族墓地中出土的原来命名为“竹笥”的器具,实际上是由芦苇做成的“编织袋”,这不禁让人对于芦苇的用途价值产生了新兴趣。 据了解,考古人员今年4月份在清理西安南郊的张安世家族墓一未被盗的耳室时,意外发现了装着“山珍海味”的众多非金属器具,经多方专家现场察看初步认...
记者日前从陕西省文物部门了解到,今年3月以来,西汉帝陵管理中心积极协调相关驻地单位、村组的关系,协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西安市考古所对杜陵进行了大遗址考古勘探工作。目前,勘探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勘探面积约80万平方米。 据介绍,杜陵是中国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乡三兆村南。始筑于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汉宣帝葬此,为西汉诸帝陵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座。 ...
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近日,晋阳古城考古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在用地质勘探回转钻机进行钻孔取土样时,在15.5米处的地质层下发现了3、4厘米厚的灰烬层。如果该灰烬层证实为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水灌晋阳城时留下的文化遗迹埋藏层,史书记载将有实证可循。 “普通灰烬层一般只有1毫米深度,而这个却达到了3、4公分厚,必然是由很厚的大灰形成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晋阳古城考古工...
卡里亚库岛上发现的某野猪类动物的颌骨 研究人员找到了1,000到1,400年前,五种哺乳动物从南美洲流向卡里亚库岛的证据。这五种动物是:某野猪类动物(pig-like peccaries),犰狳(armadillos),负鼠(opossum),豚鼠(guinea pigs)和刺豚鼠(agoutis)。其中只有负鼠至今仍存在于岛上。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动物被当时的人类作为食物,而所发现的残骸和遗...
普通人对日常装东西的编织袋或许并不陌生,可是两千多年前的“编织袋”呢?据最新考古研究发现,西汉张安世家族墓地中出土的原来命名为“竹笥”的器具,实际上是由芦苇做成的“编织袋”,这不禁让人对于芦苇的用途价值产生了新兴趣。 据了解,考古人员今年4月份在清理西安南郊的张安世家族墓一未被盗的耳室时,意外发现了装着“山珍海味...
经过近两个月的勘探,晋阳古城考古工作队近日在太原晋源区粱家寨村发现了埋藏地下近15米左右的灰烬层,这对于研究晋阳城意义非同寻常。 灰烬层位于古城遗址东南方向,工作队利用地质勘探设备,分别从三处钻孔15米左右,勘测到这种由木炭形成的灰烬层。 晋阳古城考古工作队领队韩炳华:这个灰层是不是和当年火烧晋阳城、水灌形成的灰层有关系,我们现在只能是一种猜测,但是这种发现是很有意义的。 灰烬层还将作进一步...
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大同云冈石窟所在的武周山山顶上,寺庙林立,生活着众多的僧人。晨起,僧人们有秩序地拿着水桶去水井旁打水洗漱,然后到寺庙诵经,习佛之余,他们会到铸造工场打一些日常用具,在特殊的佛教圣日,他们还会集体到山脚下的石窟膜拜……如果说这样的景象在之前还是文物学家的假想和推测,那么,现在有了实物为证。12月6日,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在距离去年发现的北魏寺庙遗址...
记者昨日获悉,今年3月以来,西汉帝陵管理中心积极协调相关驻地单位、村组的关系,协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西安市考古所对杜陵进行了大遗址考古勘探工作。目前,勘探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勘探面积约80万平方米。 在这次考古勘探中,新发现了大量的文物遗址,其中较重要的有:确定了杜陵大陵园南墙、西墙和北墙遗址位置,各段墙址夯土结构紧密;帝陵封土的四周发现有外葬坑38座,平面大小、形制各有差异,有长方形土圹竖穴结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