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郭壁村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沁水县嘉峰镇郭壁村 这里曾是山西对外的重要通道,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商贾云集、富甲一方。历代文人辈出,明、清两代进士多达十几人,也因此曾为古镇建置所在地。 郭壁古镇民居以家庭为纽带而建,以阁楼宗庙加以城墙相连为寨堡或城,寨与堡或城与山水相融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建筑群体。 郭壁古建筑群,现存明、清民宅3400余间,窑洞数百孔,庙宇7座、阁楼10...
窦庄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沁水县嘉峰镇窦庄村 窦庄古村落,西依榼山,三面环水,风景秀美,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于崇祯二年( 1629 年)历时九年告成。现存古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80%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建筑除大量民宅外,还有庙宇、楼阁、祠堂、书房、校场、法庭、地牢、城墙、城门楼、牌坊、店铺和大量的碑刻等。除佛庙主殿及配殿为元代遗构,其它多为明、清建筑...
古建筑是不可移动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蕴的建筑文化、历史、艺术博大精深,是山西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山西省现存古建筑28027处,其中唐宋辽金及元代建筑533处,占全国同时代建筑的七成以上,其余明清时代的建筑和古村落、古城址也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几十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特别是实施山西“南部工程”以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使数百处古建筑群得...
面对许多文物点在城中村拆迁改造、合村并镇和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遭受破坏的新难题,郑州市自2014年5月起,利用半年时间,在全市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整改”工作,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新路。 整改工作包括详细收集、整理、检查未来3年内规划动迁的村庄及计划迁建地的名称、位置、范围、时限等文字及图纸资料。对未进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的名人故旧居、百年以上古建筑和具有...
·一个人和一种文化载体 “凝固的音乐”,“凝固的文化”,“凝固的历史”……关于建筑的溢美之词车载斗量。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四川地形复杂,多民族聚居,建筑风格具有千姿百态的特点。比如民居,木作做工精细,门窗格扇、廊柱等施雕部位广,做工考究,多采用“历史故事”、“戏剧人物”等题材,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
碛口古建筑群 (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临县城南50公里碛口镇 东依吕梁山,西临黄河水。从明末清初起,商业日益发达,“九曲黄河第一镇”、“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清道光年间有商业店铺60余家,民国五年达260多家。从现存的“永裕号”、“永顺店”、“天聚义”、“信义源”等老商铺的门边油渍可以想象当年碛口的繁忙景象。 碛口保存有七处基本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西湾村、碛口、高家...
李晓春的宅院并不好找,从高速公路下来拐进温江万春镇,再由大路拐上乡间小道——还好,在狭窄的乡间小道,小车刚好能够通行。“我一个平方都没买,租了一个房子,一个院子,就在这里住了8年。”70后,40岁的李晓春过着隐居一般的生活,在后院兴建的几栋老房子,是他毕生的心血,“别看只是几个古建筑,这些都是我从各地收回来的宝贝,通过复原,将展现明清两代的古建文化——传统文化,就在这些建筑当中传承。” 他的收藏...
汾城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襄汾县汾城镇 汾城镇唐初为尉迟公的封地鄂公堡,唐贞观七年县城由古城迁于此,名为太平县,历朝均有修建。现存建筑以鼓楼为中心,由北向南依次为城隍庙、文庙、鼓楼、学前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洪济桥、城墙等,共有40余座古建筑,时代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4年)至清代末期,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组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其整体建筑与规制,仍保持...
师家沟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清 地址: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 村落居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沟的向阳坡地上,村中砖构的窑洞式宅院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环村一周的石板路将村庄围入其中,村中的宅院均为师氏家族所有。路外散布着师家的祠堂、节孝牌坊、油房、染房、酒醋房和长工院等,整个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 师家沟民居建于半山坡上相连的两个台地上,总体平面近于方形。院落的组合以中国传统的...
为做好“第十四届中国承德国际旅游文化节”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文物古建和旅游景区消防安全,日前,市消防部门与市文物局组成检查组,对溥仁寺、安远庙等文物单位的消防安全进行大检查。 检查中,重点对文物单位的消防安全组织情况、消防设施情况、消防值班制度落实情况、用火用电情况、消火栓、灭火器维护保养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监督检查,并对工作人员实际操作消火栓和灭火器的情况进行了拉动。从检查情况看,各文物古建...
西递村古建筑群,位于黟县东南部西递村境内。西递村始建于公元11世纪,其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又因在村西1.5公里处是古代的驿站,又称“铺递所” ,西递之名由此而来,面积近13000平方米。 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住宅大多临水而建,在敬爱堂、追慕堂、...
位于黟县东北部宏村镇宏村,北靠黄山余脉雷岗山,西傍浥溪河、羊栈河,占地280000平方米。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古村落由400多年历史的水圳穿村而过,在村中心和村南分别形成两处大小不等的水面—月沼和南湖,控制着整个村落的形态,形成宏村独特的村落风貌。村内街巷多依水而建,采用石板铺地。村落平面采用仿生学“牛”形布局,水圳是牛肠,月沼是牛心,南湖是牛肚,村头两株大树为牛角,鳞次栉比的古...
呈坎村古建筑群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时代为明、清时期。呈坎古村落始建于唐末,宋、明、清发展壮大。该村落选址于“山水环绕、五星朝拱”之地,规划建设体现了“枕山、环水、面屏”的风水理论和“前面河,中间圳,后面沟”的思路,构建了五街九十九巷的总体框架。 呈坎村现保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达140余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包括长春社在内的20处明清古建筑群,包括1处祠堂、1处社屋、1处更楼、2处石桥和1...
查济古建筑群位于泾县厚岸乡查济村,时代为元至清。查济村始建于隋唐时期,元时开始兴旺,明清达到鼎盛。该村青山环抱,200多处古民居鳞次栉比,依石板路而立,顺溪水而筑,巷道纵横,迂回曲折,三条小河穿村而过。进入村中,首先看到的是“钟秀门”,它和平岭门、石门、巴山门与村中的巴山塔、青山塔、如松塔合称“四门三塔”,构成独具特色的村落风貌,创造了“天人相应,地水协调”的生态环境。 据《查氏宗谱》记载...
黄田村古建筑群位于泾县榔桥镇黄田村,始建于宋,现存建筑均为清代建筑。黄田村村似船形,东依黄 山,南临凤子河,共有古建筑56处,单体建筑135栋,总建筑面积约33058平方米,均保存完好。村中河岸和道路均以石块砌筑,河上架设石桥十余座。村中巷道平直,明沟暗渠相连,活水穿村西流,排水通畅。村中建筑以家庙、住宅和书院、书舍为主,建筑上施以木雕、石雕和砖雕,题材丰富,雕刻精美。主要建筑有洋船屋(笃诚堂)、...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