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网站获悉,2月2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4年年会在京召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曙光在主旨报告中强调,2014年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规范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发展。 记者了解到2014年的重点项目包括召开“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实施南海I号沉船发掘和保护工程,中国考古1号远航西沙开展水下考古...
“一件在泡水状态的青铜器从脱水到定型一般要1年半到两年半,而尺幅较大的丝织品修复就要更长时间。‘慢工出细活’是文物修复的规定动作。”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 这番话,道出了目前我国腐蚀文物维修遇到的瓶颈之一,“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关键技术未能突破;修复工艺复杂,周期长”三大瓶颈让大量文物处于不可抗拒的损害中。 据励小捷介绍,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腐蚀文物的抢救维修。“十一五”期间投入6亿元,改善博物...
连日来,省委副书记李军深入调研特色文化发展。他指出,要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铆足劲头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提升贵州文化发展核心竞争力。 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国家级名录列全国第七位。如何进行保护和发展,实现从“非遗”大省向“非遗”强省转变?1月6日、15日,李军先后两次邀请宣传文化系统、文化企业负责人,侗族大歌传承人、歌师、整理者以及民族民俗文化学者、“非遗”工作管理人员讨论研...
近年来,峄城区把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提城市文化内涵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推进,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以名录保护为重点、基地传承为载体、特色队伍为纽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峄城区围绕“查清资源、规范整理、保护传承、合理利用”目标,按照“不漏村镇、不漏线索、不漏种类”的普查要求,对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覆盖的调查和登记,并建立融声、画、文为一体的文字资料、TV资料、图像资料电子文库。...
文物是“凝固的历史”,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记者2月25日从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全面攻坚,皖北大运河文化遗址保护展示利用,皖南古村落古民居保护样板工程,含山凌家滩等6处大遗址保护,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程等项目,成为深受关注的重头戏。 今年7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召开,我省联手其他7省市共同参与的大运河申遗将迎来“落槌”之日,在做好遗产申报的同时,我省正在积极谋划皖...
人殉 秦公一号大墓全景 编者按:在周秦汉唐文明中,不少人将秦人的创举看作中华文明发展的根基之一。秦始皇兵马俑被发现后,不少人将研究的视野定格在了秦国。然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秦帝国——秦国是从何而来?曾经辉煌一时的雍城又在哪里?一直没有考古方面的资料佐证。于是,考古人员开始长达10多年的调查勘探,直至秦雍城遗址的发现。这是秦国19位国君的执政区,秦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近300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按照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及其有关的物品和劳动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在与大自然的相互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不断传承、创新和积淀的成果,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
记者从2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4年年会”上获悉,今年,我国将开展实施“南海Ⅰ号”考古发掘和保护工程、“中国考古01”号远航西沙开展水下考古等重点工作。 据悉,本次会议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探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何深化改革,保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保持快速、平稳的发展势头,做好2014年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国家水...
2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部长蔡武和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介绍了2013年文化改革发展情况和2014年重点工作,并答记者问。 2013年,全国文化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蔡武概括了六点内容。一是简政放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二是国家艺术基金正式运行,实现了文化艺术资助模式的转型。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
近一段时期,“我国博物馆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经费仅占博物馆业务经费的5%左右”这两个观点又成了媒体眼球经济的受害者,一时间批判扑面而来,但是似乎都没有解释清楚文物腐蚀、文物保护的内涵和外延。单单就统计学的角度讲,没有条件和环境信息的两个数据,基本上没有正确的意义。 文物的自然损坏称为腐蚀,依据文物遭受腐蚀的深浅程度,一般将馆藏文物腐蚀程度规定为四个等级—基本完好:文...
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露明介绍说,非遗保护工作启动已经十来年了,通过多年的努力,一些鲜为人知、甚至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又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非遗的根本灵魂是活态传承,不是‘临终’关怀,申报非遗项目,是为了让它们传承下去。” 王露明表示,“为了让非遗项目传承下去,每个非遗项目都有传承人,他们的责任是让这个非遗项目传承下去,如果不带徒弟传承的,未来将被踢出“局”。“如果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对它们...
2月11日至13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一行来豫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后赴宝丰县、浚县实地调研了马街书会和浚县正月古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孙鹏、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刘春晓以及平顶山市、鹤壁市有关领导同志分别陪同调研。 考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马街书会期间,马文辉司长还参加了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文化厅和平顶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
郑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淳俗浓、人文荟萃。多位市政协委员建议,在我市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尤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现状:政协委员张自福说,我市的“非遗”工作面临着传承人后继乏人、保护改革不到位、保护组织经费短缺、专业人员匮乏等问题。 建议:张自福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非遗”保护工作,要让干部群众感受认同文...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施行。为贯彻落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切实保护好我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11年8月起,我厅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调研,依照《非遗法》,从我省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已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10多个省(市、区)好的做法,起草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随后又多次征求了各市文化主管部门、非遗保护中心和法制咨询专家的意见,对《条例...
湾里区一座古墓被盗,图为盗洞口。 在利益的驱使下,盗墓贼神出鬼没,我省一些古墓频频被盗。省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因种种原因,那些散落于荒野的古墓正面临保护难题。 古墓频频被盗 一些珍贵的文物藏于古墓中,带着精良设备的盗墓贼往往铤而走险,四处作案。 去年10月18日16时许,渝水区鹄山乡一山头,一伙盗墓贼开着小轿车,正用仪器探测文物,路过村民发现后赶紧报案,警方出警将其抓获。据了解,盗墓贼“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