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去年12月组织举办的“收藏、鉴定、市场、拍卖”高峰论坛上,我曾经问一位专家学者,有什么建议可以改变目前书画拍卖市场上赝品泛滥现象?鉴定家在这里能起哪些作用?专家回答说:陈先生主张引入高科技因素,但成本太高,可操作性不强;还是要提高收藏者参与者的鉴定水平,于是圆桌会议上大家七嘴八舌,都主张大办收藏鉴定培训班。但其实放眼当下,这一类的班着实办了不少,除了培养起一批初级爱好者以外,学学美术史常识而已,...
服饰以金玉,起源久远。而束带之用玉,则典籍载之最早见之于唐。而咸阳北周若干云墓出土的一条白玉九銙八环蹀躞带,将目前所知的玉带最早时间提前到了北周时期。自唐已降,历五代、宋、辽金、元乃至明。历代都将玉带与统治阶级权力与地位所相匹配,超迈金犀,拱若至高。本文详细介绍明代玉带板的收藏与鉴定。 《明史o舆服志》载:“凡帝王、一品、公、侯、伯、驸马、或皇帝特赐,方可用玉带”。《大明会典》上绘制的明代宫廷使...
前不久,有位藏友捧一蓝布盒,让我给掌掌眼。说是国民党撤离故宫时,没来得及带走的一盒彩墨,盒上还贴有“民国三十五年故宫文物所封”封条,封条上还盖有文物所公章。我扫了一眼,便说:“不用打开了,假的。”藏友纳闷了,问:“为什么?”我说:“你看看那封条上的字体就知道了。那是电脑扫描出来的‘任政体’书法。” 任政(1916-1999年),字兰斋,曾是上海邮电局职工。1979年,上海字模厂为填补报刊杂志活字...
1.早期制作接近乾隆时风貌,故有“乾、嘉窑”之论;晚期作品见拙,故又有“嘉、道窑”之说。 2.青花色调大多稳定,同于乾隆时期;少数出现黑暗、浅淡和漂浮的色泽。 3.器型、胎与釉等虽不如乾隆时规矩,但基本上保持着前朝的制作水平。从整个时期的瓷器制作水准来看,早期器物较为精细,远胜于晚期的制作;晚期则工艺低下,近似道光粗率笨拙的风格。 4、彩器的豆辨绿釉,明显不及乾隆时光润,色深而不匀。乾隆时釉...
1、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2、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 4、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釉面上兰紫色彩斑,...
崇祯无官款器。器型不多,以钵式炉多见,此外还有碗、杯、瓶、花觚等。青料有石子青、浙料等。发色粗者多晕散、精者稳定。纹饰图案除传统题材外,高士图尤其多见。婴戏图小孩头大脚小比例不谐调。山水人物图(高士图)中秋草、括号云、小太阳等为典型特色。胎质粗疏。釉白中闪青,有的发灰。 1、按原有的认识,崇祯瓷一般为釉闪灰青,光泽度不强。 2、制作较粗的器底有填砂痕,底釉发青,胎釉之际无橙黄色。 3、多见酱...
1、天启除个别官窑外,所见大多为民窑器。器型大多不规整。此时出现了日本风格的造型。一般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削刀痕和重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 2、胎质粗糙为多,淘炼不精。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 并有万历遗风。胎釉制作较粗,釉发青灰。 3、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施釉稀薄。盘、碗之类器底部分填砂粘着部分明显。釉底器足切削整齐,露胎部分较多,有的胎釉之际并无棕黄色调。 4、青花有四种...
万历朝官窑瓷器生产从未间断,传世品很多。其官窑青花瓷器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作品承袭嘉靖风格,后期作品下启康熙风格。万历朝时烧造瓷器数量很多,大器型所占比例大,大罐、大缸、大觚、大瓶、大盘、绣墩等很多,小器型如盘、碗、笔杆、文具等也一应俱全。万历官窑青花小件瓷器的胎子相当精细致密,大器稍差,釉子光润肥厚,足内施亮青釉。万历早期使用回青,青花颜色艳丽泛紫,中晚期使用国产青料“无名异”和"元子"等,呈蓝中...
明代到嘉靖朝后,一般分期划为晚期。自嘉靖之后,在瓷器烧造上似乎已是一朝不如一朝。当然,官窑器中也有精进之物,但在民窑器烧造上已大都不如前朝之瓷。这是一个总体概念。要辨识嘉靖到万历之瓷,在大致判定是明瓷之后,首先要在这个总体概念之中有个大体感受,然后,再去进行这三朝瓷的具体的辨识。要识这三朝之瓷,试从胎釉、彩料、纹饰等几个方面来举其鉴别要领。 在瓷胎上,自嘉靖起质量已远不如明代早、中期的淘炼精细、...
正德朝的青花瓷胎体比成化和弘冶时的要厚重。立型大器胎厚欠精细,有的甚至出现缝隙;釉子肥厚光润,白中闪青或闪灰。青花料有的使用"平等青",颜色洁谈闪灰;有的使用"石子青"也叫"无名子",颜色浓艳闪灰。正德后期开始使用"回青",颜色浓艳闪紫,用双勾平涂技法绘画。常田纹饰有海兽波涛、翼龙、云龙、云凤、龙穿花、凤穿花朵云、双狮戏球、仕女婴戏、缠枝番莲‘缠枝牡丹、四季花果、山石牡丹、灵芝、蕉叶、花鸟、孔雀、...
要把握弘治时期青花瓷器的特点,必须从明成化青花传承上看,因为弘治青花瓷器不管是青花、色釉还是彩瓷基本上都是成化瓷的延续和发展,总体风格相似。这个时期,成化斗彩的制作已经停止,黄釉、白釉刻填绿彩则负有盛名。该朝瓷器传世量远比不上成化和永宣时期,由于物以稀为贵,弘治青花市场价位居高不下。器型:主要有葫芦瓶、香炉、高足碗、折沿盘,撇口盘、三足炉、罐、收口碗、撇口碗等。官窑中琢器不多见,常见的盘、碗类圆器...
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窑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笔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笔触,其青花发色浓重,有浓淡层次和黑褐色结晶斑,与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
1、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开创和发展时期,而宣德则为鼎盛时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细,釉汁均净,造型工整,凝重浑厚,胎质细腻,多细砂底,器形多样,青花浓艳,纹样优美而久负盛名。琢器接口少见,胎体比永乐时厚重、坚致。 2、釉面特点为桔皮纹。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 3、青花用三种色料;①进口苏泥勃青料,②国产料, ③进口和国产混合料...
由于工艺技术的改变和政治上的改朝换代并不是同步的,因此永乐和洪武晚期,以及部分宣德瓷器的区分比较困难,但从一般掌握的现象看,大致可列出下述几点: 1、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地位,成为明清两代的典型。 某些特殊器形可视为始于或盛行于永乐朝,如瓢形扁壶、抱月壶、大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或三系、四系)盖罐、花浇、压手杯、尖底莲子碗等。 2、盘、碗之类撇口器的口沿极薄,手...
空白期瓷器又称“黑暗期瓷器”,指明代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年)三朝烧制的瓷器。《明实录》等文献记载,历时约30年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朝廷都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造瓷器。正统三年,规定禁民窑烧造与官窑式样相同的瓷器。正统六年,命景德镇烧造金龙、金凤白瓷罐和九龙九凤青花缸。景泰五年,减饶州岁造瓷器三分之一。天顺元年,进行派中官赴景德镇督烧瓷器。但是,由于战争频繁,饥荒不断,皇室内部为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