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力争2016年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 ●2017年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 ●2018年通过国家环保模范 ●2020年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考核验收 市创建办近日印发了《巴中市五创联动工作规则(修订稿)》,对职责任务、会议制度、督查考核、信息反馈、公文审批等方面作出规定。 规则指出,市五创联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省、市委的有关决策要求,坚持...
有人会说,景德镇人的修坯技术是一流的,器壁厚薄不均,泥料可塑性差,都可以靠修坯来弥补,即所谓“三份拉坯,七分修坯”。君不知,景德镇在清代之前还没有发明修器物内壁的刀具——条刀,那时只有修器物外壁的板刀。条刀是清代康熙朝发明的,“三份拉坯,七分修坯”只是清代以来的做法。采用拓坯工艺只需要简单地修修口、清清底而已。明代器物的形状,远不及清代规整,其原因就在于此。考古工作者在成化御窑窑址里发现了少量壁薄...
位于明月湖畔的扬州双博馆,建成并开放已有10年。昨天,各地专家会聚扬州,为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展览提升与改造献言献计。 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就展览文字、展板、灯光等展厅里面需要改进的地方献言献计。也有不少专家认为,展览要加强与观众的互动,还要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例如可以开辟一个雕版书房,吸引参观者走进去,感受古人是怎么读书的。 据悉,扬州双博馆计划明后两年对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展览进行提升与改...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泉州的海丝文物多不胜数。昨日泉州博物馆馆长向记者特别介绍了一件南朝时期的墓砖藏品,墓砖上的海水图案证明了泉州和海丝的联系早在南朝就存在。而泉州泉苑茶庄第六代传承人陈五鹏收藏的装茶叶的锡罐,也承载了茶叶的海丝文化。 墓砖图案说明 佛教从海路传来泉州 泉州博物馆藏有一件2007年在南安丰州出土的墓砖,墓砖上的时间为南朝天监十一年(512年)。上面有立莲观音纹墓砖、观...
印度洞穴壁画 茫茫宇宙,到底是否存在与人类一样的高级文明?天生的好奇心不断驱使人类对外星文明进行探索。近代以来,目击到外星飞碟、声称发现外星人尸体的案例层出不穷,麦田怪圈也多次被认为是外星人所为。但会不会,外星人早已到过地球?近日,有外媒称,印度中部的古老洞穴壁画中描绘的对象与外星人和UFO极相似。疑似外星人的形象还出现在中国的古岩画和古陶盆中,也有疑似外星人遗骸的照片在美国出现。而怪象频现的...
专家分析称,这些壁画有些画中人疑似携带武器(左),有些没有嘴和鼻子像穿太空服(下),有些看上去像UFO(上)。 外国媒体10月31日报道,在印度中部的恰蒂斯加尔邦存有一些古怪的洞穴壁画,画中描绘的对象与现代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外星人和UFO极其相似。考古学家们怀疑这些壁画或许是一万年前外星人造访地球时留下的遗迹,他们现已寻求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协助,以调查其猜想是否属实。 古老壁画惊现“太...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13日报道,位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米纳克希神庙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之一。神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涂有绚丽多彩的色彩,宛若空中的彩虹,十分美丽,也是前来的游客们的必游之地。 米纳克希神庙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整体建筑则建于16到18世纪。米纳克希神庙刚建成时只是单一的灰色,多亏了近几十年来大量的修复工作,色彩绚烂的油漆以及水泥被运用到神庙当中,使得神庙看起来绚烂无比。 神...
10月24日上午,由嘉兴市文联主办,张宗祥书画院和嘉兴博物馆承办的“兰亭印集·当代篆刻名家邀请展”在嘉兴博物馆正式亮相,展览将持续到11月1日。 据介绍,嘉兴是中国篆刻艺术发展史的重镇,自明代以来有史料记载的篆刻家就有500多人,编辑《印谱》不下200多种,如:丁元公、陈万言、陈克恕、达受、胡鞠邻、吴徵等著名书画篆刻家都是嘉兴人,他们的艺术活动和金石生涯,曾经对中国篆刻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月24日上午,由嘉兴市文联主办,嘉兴博物馆和张宗祥书画院承办的“兰亭印集•当代篆刻名家邀请展”在嘉兴博物馆开幕。嘉兴市政协主席高玲慧,副主席王淳、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登峰、嘉兴市文化局局长金琴龙等领导出席,开幕式由嘉兴市文化局副局长陈建江主持。 展览共展出当代篆刻名家的篆刻精品印作103方,大部分为西泠印社社员的作品,形制各异精彩纷呈,让观众大饱眼福。由西泠印社副社长,著名篆刻家李刚田先生...
吴让之印章(资料图) 相比于书画、瓷器、玉器等,印章的鉴藏,还是一个比较偏门的门类,在收藏界,一般将之归于文房(即文房用品,如笔,墨,笔架,砚台,水盂,笔洗等)。印章的鉴藏,主要从印材、印文、印款、印饰四个方面入手。四个方面只要有一个方面占优就可收藏。新手入藏首先是要将产地搞清,现在新石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四大名石仍是重点,四大名石里的高档石材更是重中之重。其他石...
唐山市档案馆珍藏《明清画家印鉴》一册,全书共收录420位明清画家、23位宋元画家及65位明清收藏家的印鉴6000余枚。 《明清画家印鉴》是一部记录明清画家、宋元画家、明清收藏家印章的精典书籍。由中国20世纪驰名世界的书画鉴定大师王季铨,与德国美术史学家维多利亚·孔达(Victoria Contag)博士在上海共同编著,运用汉语和德语两种语言编写,用3年时间收集6000余方印章,并诠释其文字内容,...
中国最后一次官刻汉文《大藏经》,万寿寺还保存着5600余册可移动文物普查带你走近这套尘封的“龙藏” 2013年,湖州启动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而现保存在道场山万寿寺的清光绪三年前印乾隆版《大藏经》,正是第二阶段普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万寿寺始建于唐中和年间,五代吴越王钱镠题名为“正真禅院”,北宋改名“妙觉寺”。宋神宗元丰三年敕赐“护圣万寿禅寺”。宋宁宗时被钦定为“五山十刹”中江南名刹第二。...
一项调查发现,仅有17.3%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去博物馆,61.1%的受访者只是偶尔光顾。专家指出,很多博物馆或是板着面孔在说教,或者在灌输,所以人们就不太愿意去参观、游览。(《中国青年报》10月15日) 有这么多人不愿“亲近”博物馆,想必不会只是自身的原因。尽管这种原因确实存在,比如,长期缺乏利用博物馆的教育,使得我们很难马上认识到“走进博物馆”的意义与价值;在必然与或然之间,人们往往也会犹疑,乃...
今年74岁的王富静,与邮票结缘已有大半个世纪了。从最初的只是觉得邮票好看,到举办个人邮展,再到发表集邮学术论文,担任省级邮展评审员,如今他已是省内知名度很高的集邮家,收藏邮票万余枚。 大半个世纪的邮票情 上世纪50年代,还在上中学的王富静经常帮邻居取送信件。他渐渐对信封上一枚枚精美的邮票着了迷,从此开启了集邮生涯。“当时,因为正是建国初期,我收集的主要是新中国及东北解放区邮票。”王富静说。 ...
嘉庆·青花矾红描金懋勤殿云龙纹玺印盒 印盒,亦称印奁,使得盛放印泥的文房用具。由于宋代以前用印一般为泥封、色蜡、蜜色、水色等,而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印泥,因此一般认为印盒主要出现在宋代以后,但在目前传世的藏品中却偶尔也可以看到唐代印盒。印盒为文房用具中器型较小者,因此在拍卖市场上,多为名贵之材或名工之作,抑或名家之用,这也使得其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文房品种之一。在今年香港嘉德的秋拍中,有一件清代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