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震不倒的古建 一场地震毁坏了多少建筑,又让多少人流离失所,可是在地震中,总有几道身影一直都矗立在那里,岿然不动。那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让它们在那里从不倾塌?又是什么样神奇的结构让它们直面强震毫不退缩? 简介:拖姑清真寺位于昭通市鲁甸县城桃源回族乡拖姑村,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1755年经住寺阿訇赛焕章牵头,到四川、贵州、陕西、宁夏及省内各地募捐,相继建起了唤醒楼、厢房,作为礼拜之所。 榫...
8月11日—14日, 根据《浙江省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嵊泗县县文体广新局文化遗产科、县文物监察执法大队组成文物安全检查小组,对全县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消防安全大检查。 从11日起,文物安全检查小组先后来到了洋山天后宫、金平天后宫和中大街88号民居(王宝龙宅)。这三处建筑均为嵊泗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典型的木构建筑。检查人员仔细查看了文物主体建筑外观,检查文...
据实地调查,武义县城西拆迁区块共有明代至民国年间的古建筑30余幢,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具有较高艺术和历史价值。武义旧城拆迁指挥部邀请了杭州风土设计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对拟保留的20幢古建筑制定保护规划,同时联合文物部门对古建筑根据年代、风格、材质等归类管理,留住数百年前武义的城市记忆。
近日,余姚市文广新局历时5天,完成对全市110个市级以上古建筑类文保单位(点)的消防隐患排查,其中包括王阳明故居、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等7个全国文保单位和8个省级文保单位。 余姚市文广新局组织市文保所、市文物监察大队等文保部门,分三组对全市市级以上的古建筑类文保单位(点)展开消防安全检查,详细查看了各文物建筑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档案、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措施、消防设施及使用、用火用...
日前,笔者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遐迩闻名的下庄村发现清代建筑,有艺术雕刻对联、动物之类的石门,据悉,至今有200至300年的历史。下庄还有众多绝景风光,吸引游客观光、访古。 下庄是一个神奇而发生奇迹的“神珍村子”。位于神奇的小三峡左岸小小三峡上游平定河左侧的后溪河峡谷里, 80余户人家400余人生活在形似一个天坑里的陡坡上。上下河谷是悬崖绝壁,对岸是陡岩,可谓“世外桃源”。从坑口至坑底110...
近日,宁波余姚市文广新局历时5天,完成对全市110个市级以上古建筑类文保单位(点)的消防隐患排查,其中包括王守仁故居、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等7个全国文保单位和8个省级文保单位。 余姚市文广新局组织市文保所、市文物监察大队等文保部门,分三组对全市市级以上的古建筑类文保单位(点)展开消防安全检查,详细查看了各文物建筑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档案、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措施、消防设施及使用、用...
7月22至8月7日,湖北咸宁市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联合消防部门对全市24家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进行全面“体检”,切实督促文物建筑单位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据统计,目前已发现火灾隐患72处,督促整改64处,8家单位被限期整改。 联合检查组先后对咸安去刘家桥民居、沈鸿宾故居、何功伟烈士故居,嘉鱼县温家凉亭,赤壁市新店明清石板街、羊楼洞明清石板街、拜风台,崇阳县米应...
近年来,民族文化因它在旅游市场上占据的优势,而逐渐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被开发使用。许多原先几乎被抛弃的文化遗产不仅随着民族旅游文化的商品化而获得了新生,而且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不少高端游客都对这些颇具文化特色的旅游地青睐有加。据碧山旅游总裁张玫介绍,相比普通游客,一些高端游客对这些文化含量高并且能满足人精神需求的旅游地,更加抱有热情和兴趣。 6处濒危中国古建成世界性遗产 世界...
8月4日,余姚市文广新局历时5天,完成对全市110个市级以上古建筑类文保单位(点)的消防隐患排查,其中包括王守仁故居、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等7个全国文保单位和8个省级文保单位。 余姚市文广新局自7月末开始,组织市文保所、市文物监察大队等文保部门,分三组对全市市级以上的古建筑类文保单位(点)展开消防安全检查,详细查看了各文物建筑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档案、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措施、消防...
近日,含山县启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佘氏祠堂”维修工程暨运漕古镇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佘氏祠堂始建于清康熙41年。现存享堂、寝堂、天井等清代建筑,均为砖木构建筑,体现了古镇传统礼仪、文化内涵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等独特的风俗民情,该建筑2012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镇计划用6个月时间,对佘氏祠堂的享堂、寝堂先期维修。同时,该镇积极筹划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薛瑞丰砻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李鸿章当铺...
在拉萨市历史悠久的老城区中,散落着历时上百年的古建大院。这些历史文脉清晰、肌理独特,民族特色浓郁的古建大院绽放着独特的姿态。精雕细凿的屋檐、精美动人的壁画等等,向游客展示着藏民族古老的历史与文化。现在,这里又因保护维修散发出新的光彩。 本期《美丽西藏》版,我们带您观赏老城区保护维修中的古建大院在游客面前绽放出怎样新的风采? 人们穿梭于拉萨市八廓街的大街小巷,可以感受到这座延续了将近...
位于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老街西的青龙寺院,据传曾见大殿内金柱梁上有唐代纪年墨书,但已漫漶无法辨识。现存原寺另一已毁之关帝殿门枕石一对,上有“大元至正九年……青龙寺”等铭刻,现大殿屋瓦亦可见“至元一年”、“至元六年”、“至正十二壬辰年”等铭记,是国内现存少数元代建筑中有准确铭文纪年的古建筑。虽经明、清历次维修,仍基本保持原建时代特色,是研究元代古建筑和地方佛教文化史的重要实物,被四川省定为省级文物保护...
这座古建筑 建于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迄今已有432年的历史,“石狮李屋”建筑面积812平方米,包括祖堂、天井、大厅、两个小厅、古亭、大小地堂及大门照壁等,整座古建筑布局严谨,造型大方。 这座古建筑的主人 李焘是明代进士,为官15任历52年,官至二品,一生清正廉明,为人俭朴,执法无私,人称“槎城之魁”。同时著述颇多,著有《巽岩文集》、《四朝通史》、《春秋学》等,但大多...
这座古建筑 建于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迄今已有432年的历史,“石狮李屋”建筑面积812平方米,包括祖堂、天井、大厅、两个小厅、古亭、大小地堂及大门照壁等,整座古建筑布局严谨,造型大方。 这座古建筑的主人 李焘是明代进士,为官15任历52年,官至二品,一生清正廉明,为人俭朴,执法无私,人称“槎城之魁”。同时著述颇多,著有《巽岩文集》、《四朝通史》、《春秋学》等,但大多失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