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空白期瓷器又称“黑暗期瓷器”,指明代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年)三朝烧制的瓷器。《明实录》等文献记载,历时约30年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朝廷都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造瓷器。正统三年,规定禁民窑烧造与官窑式样相同的瓷器。正统六年,命景德镇烧造金龙、金凤白瓷罐和九龙九凤青花缸。景泰五年,减饶州岁造瓷器三分之一。天顺元年,进行派中官赴景德镇督烧瓷器。但是,由于战争频繁,饥荒不断,皇室内部为争...
根据有关资料,综合诸多专家论述,领悟探求永宣青花器二者之间微妙不同之处,归纳得出以下结论: 一、宣德时期瓷土选料,是景德镇附近麻仓山所产“麻仓土”。同类器物相比,永乐稍轻薄,宣德显厚重。此碗“露胎部位瓷质润白,呈现浅淡火石红,无旋纹痕。” 二、宣德青花瓷“釉面一般都能见到像橘子皮似的橘皮纹。”检验青花碗,确实从釉面上看到这种和永乐器截然不同的差异。器物表面显示出的细微现象,为我...
1、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开创和发展时期,而宣德则为鼎盛时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细,釉汁均净,造型工整,凝重浑厚,胎质细腻,多细砂底,器形多样,青花浓艳,纹样优美而久负盛名。琢器接口少见,胎体比永乐时厚重、坚致。 2、釉面特点为桔皮纹。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 3、青花用三种色料;①进口苏泥勃青料,②国产料, ③...
1、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俗称“成化无大器”,但也不是绝对的。 2、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 3、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
1、器型大多不规整。此时出现了日本风格的造型。崇祯时,器型不规正的现象较天启时更为突出,一般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削刀痕和重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 2、胎质粗糙为多,淘炼不精。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 并有万历遗风。 3、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施釉稀薄。崇祯时,器口普遍施加黄色酱釉。 4、青花有四种不同色调,其中晕散和黑灰的与那种纤细轻淡的色调相差悬殊。崇...
1、嘉靖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4、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兰,青金兰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 5、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征。...
1、正德时期,大器日益增多,修胎欠佳,接痕明显。 2、此时正处于大明瓷由细致、薄胎向粗糙、厚重过渡的阶段,因而粗细兼有。 3、釉面有白中闪青的特点。 4、图案纹饰中,多有表现回教、道教色彩的装饰。青花器的绘画,除沿用一笔勾勒点划外,兼用双线勾勒、填色平涂法。民窑器物,大多粗率豪放。 5、器足露胎处一般修切平齐,也有滚圆状出现。较浅的器足多向里收敛,有跳刀旋痕...
1997年冬,笔者在西安古玩市场上买到一只青花莲子罐。这只莲子罐破得厉害,口、颈及上腹部碎裂成八片,用几十枚铜扒钉锔合。颈下肩部暗刻一圈蔓草纹,胫根部暗刻双旋纹一周。颈部用一圈下垂角旗纹(是变体莲瓣纹在晚明到清初时期的简约画法)装饰,罐腹一侧画雄狮纹,另一侧画蕉树纹,地面用“地皮小草”勾点表现(见图1、图2)。 从造型、胎质釉色、纹饰特点、暗花工艺等方面看,这只莲子罐无疑应是明末崇祯朝民窑高...
明式家具,专指明中叶以后形成的一种家具风格,亦是我国工艺美术的一项艺术成就。明式家具涵藏着无穷的美学意蕴,它的美学价值远远超出了传统家具本身的外在价值,实为中国古典艺术之奇珍。明式家具之所以优秀,因为其“型”是建立在“意”的基础之上,使我们通过“型”而悟到“意”,也可以由解“意”...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局部 文/汤哲明 将“海派”绘画视作中国近现代画史的发端乃至近代绘画的摇篮,毫不为过。事实上,至民国时期“海派”画家的人数,保守估计恐怕也要占当时画坛的六七成之多,论者谓之为中国近代绘画的半壁江山,似犹有不足。更为难得的是,海上画坛以无与伦比的包容性与自由度,令各地画坛的主流风格,几乎都能在此立足,在近代史上曾经涌现过的有影...
傅山的巨幅行书。 傅山的巨幅行书。 他被明朝遗民推为精神领袖,更被小说家神化为武林绝顶高手,他就是傅山,而在艺术上他主张: 近日,由广东省博物馆和山西省博物院共同筹办的《傅山书画精品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此展共展出了山西省博物院典藏傅山以及其子孙傅眉等人的作品67件,是傅山书画艺术的一次全面...
(通讯员 杨波 王悦 记者 王海燕)修复后一直实行封闭管理的明康陵、明思陵上周末首次向市民揭开神秘面纱。从9月22日起到10月7日,两座陵寝将持续开放16天,每天下午1时到3时接待游客。 这次陵寝开放,是昌平十三陵“访古寻幽之旅”户外运动旅游活动的一部分。活动期间,市民购买景区套票,可游览神路、长陵、定陵、昭陵,以及两座从未对外开放的陵寝——康陵和思陵。 “这是两座陵寝首次接待普通游客。”...
9月22日上午,在2012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综合签约授牌仪式上,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探索蓝色文明——水下考古创新团队”获“宁波市文化创新团队”称号。“探索蓝色文明——水下考古创新团队”依托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和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宁波基地这两个国家级科研基地为平台,创造性地开展浙东海洋文化遗产的调查、发掘、研究、保护与展示等方面工作,旨为宁波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注入鲜活的文化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