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很多人都知道景德镇的瓷器名声大,看了景德镇的瓷器都对其赞口不绝。而很多人却不够了解景德镇窑厂的历史。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 在景德镇制瓷史上有一件不容忽略的大事便是明代御窑厂的建立。为了满足皇帝的宫廷用瓷,明洪武年间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宋、元两朝景德镇监造选购皇家用瓷的基础上,专门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派遣督陶官,为皇帝烧制各种宫廷、外交、礼品用瓷。 御窑厂凭借帝王之威势,汇集大批...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陶瓷制品就是养一盆花也需要有一个陶制的花盆。那么第一个发明制陶的人是谁呢?据古籍载他名叫 宁封子是黄帝身边一个能工巧匠。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制陶的故事。 传说黄帝时期人们虽已懂得用火烧熟食物吃,但却没有锅、盆、碗、罐等只能把猎获的食物用明火烧熟后双手抓着吃。口渴了就到河边爬下用双手掬水喝。这对老年人和小孩特别不方便。 有一次,宁封子从河里捕回很多尖尾鱼,...
此瓶高47厘米,器身呈扁圆状,口微侈,粗颈,溜肩,硕腹,椭圆形圈足,底足内有釉。 壶身饰缠枝四季花卉。其独特的造型和新颖的纹样,为一代青花瓷器之冠。 此作于2011年12月16日亮相北京盈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以1.219亿元成交。
谭兆璋收集多幅古地图显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清嘉庆年间墨迹本《记事珠》。 针对日本的“购岛”闹剧,中国政府于9月25日发表了《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白皮书从历史、地理和法理的角度,全面阐释了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然而,29日,即将成为野田内阁中重要阁僚的日本...
明成化(1465--1487年)一朝政治腐败,但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却异常精美。特别是成化斗彩由于采用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工艺,在中国陶瓷历史上堪称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创举。 一、青花 成化官窑产品造型中青花大件很少见,胎体洁白、胎体轻薄,半透明度很高,迎光透视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其釉质独特、白润如凝脂,给人以细腻温润之感,故前人常用“如脂似玉”形容其釉色,足见其感人...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有绝对年款的瓷器极少,出土所见实物皆为民窑器物。器型有罐、梅瓶、炉等。青花器物绝大部分胎体比永乐、宣德器物厚重,纹饰以云气纹为多,占全部纹饰的很大比例。由于人们对这段时间生产的器物认识不清,且所出的陶瓷论著对这一时期也多不提及或一笔带过,因此被一些陶瓷史家称为“混沌时代”或“空白期”。 此时,由于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时局不安定,民窑生产受到影响而减势,但没...
宣德一朝仅10年,但这段时期在我国瓷器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说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开始和发展时期,那么宣德则为鼎盛时期。前人对宣德瓷器的评价是十分高的,其数量、质量、品种均是非常可观的。 此时,颜色釉中的20种釉色,除回青外,基本上都已经出现了,对颜色釉的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明清两代瓷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在釉下彩方面出现了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釉上彩有釉上红彩和五...
永乐、宣德共经历了30多年,在青花发展史上处于鼎盛阶段,有所谓"诸料悉精,青花最贵"的说法,其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特别是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带回了制作青花瓷所用的"苏泥麻"青料,为能烧制出富有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青花 从永乐朝开始,青花瓷的制作已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 永乐青花用料有两种:一种为进口的“苏泥麻”青料,另一种是国产料。永乐、...
洪武时期处于元代末和明代永乐、宣德之问。从传世品来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逊色于元末与明永乐、宣德时期的瓷器。故可以把洪武时期看作是明代瓷器发展的低潮阶段。传世的洪武瓷器分两大类:青花与釉里红。 一、青花 洪武官窑青花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产品,继承了元青花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多。此时的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较低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多为灰蓝色,铁结晶斑点不明显,不同于典型永乐、宣...
4、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三朝处于明中期。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弘治晚期与正德则发色灰蓝。但此期也有个别器物发色浓艳,有铁锈斑。 成化多淡描青花。纹饰布局前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花叶似手掌撑开状;叶子多齿边,花叶均无阴阳正反;鱼藻的水草飘似海带;山石似钥匙状无凹凸感;边饰...
青花瓷中,产地以景德镇青花瓷为佳,说到青花瓷发展过程,明青花瓷的工艺已经日益娴熟,现代青花瓷作品有很多都仿照明青花瓷,笔者在世博会纪念礼品中也见过一例明青花瓷仿品。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 乐轩德时期为青花瓷器的早期,虽然比不上甜白、脱胎的精致,但由於苏泥渤青钴料的输入使用,使这时期的青花大放异彩;画工的艺术修养很高,利用青料的散晕,...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趋向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从洪武帝创建大明到崇祯帝上吊殉国,明王朝经历了267年的兴衰。在此期间,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都有了很大发展。自唐宋以后,瓷器贸易已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到明代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为前代所不及。当时,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日益繁荣,大量生产御用器皿和民用瓷器,以质量高、销路广,代表了明代制瓷水平,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就有较为详细地描述...
瓷盘底部的生产年代(上) 瓷盘中的地图表明日本版图中不包括钓鱼岛。(下) 首席记者 田蹊 摄 据兰州晨报报道:9月27日,为了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家住兰州市北滨河路润泽苑的著名收藏家、国家拍卖文物鉴定师王志林拿出了自己收藏多年的一个19世纪日本仁孝天皇(年号:天保)地图瓷盘,在瓷盘内绘有日本的版图,钓鱼岛不在版图之内。 当日记者在王志林家看到在一个直径为44厘米的青花瓷盘中绘...
经过整治后的武汉市黄陂区大余湾明清古村落28日正式对外开放,这座保存有上千幅清代手绘彩色壁画的村落,从600多年的历史沉寂中逐渐苏醒。 大余湾明清古村落位于武汉黄陂木兰山脚下,是一个余姓村民集聚的村落。据介绍,该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1369年,村民皆是从江西婺源搬迁而来。 明清时期,村子里诞生了100多位秀才进士,出现“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近现代涌现出余传韬等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