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北宋,高5.2cm,口径23.3cm,足径10.2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釉色白中闪牙黄,口沿无釉。盘内印花装饰。内壁印祥云纹,内底印一矫健行龙。 定窑瓷器上常见龙凤纹装饰,说明定窑瓷业生产与宫廷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定窑白釉印花折枝花卉纹碗,北宋,高9.3cm,口径26.6cm,足径8.7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口微撇,深弧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泛牙黄。口镶铜釦。碗外壁光素,内壁模印折枝花卉纹。 此碗形体较大,制作工整,印花生动,反映出宋代定窑印花白瓷的烧造水平。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芙蓉纹花口碗,北宋,高6.4cm,口径19.8cm,底径6.3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口呈六瓣葵花形,斜直壁,圈足。通体施牙白釉,釉面有黑色细小杂质颗粒,外壁可见泪痕状流釉。口镶铜釦,近足处及足底露胎。内壁模印缠枝芙蓉花纹。
定窑白釉印花鸳鸯鹭莲纹碗,北宋,高7.5cm,口径20.7cm,足径6.6cm。故宫博物院藏。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里外施白釉,口沿处无釉,镶铜釦。碗内印花装饰,内底为鸳鸯、鹭鸶、莲花纹,近口沿处有一道回纹。印花布局严谨,纹饰清晰。碗外壁光素。 此类碗形为宋代定窑典型风格,对同时期的宿州窑、泗州窑、景德镇窑等均有较大影响。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菊纹笠式碗,北宋,高4.6cm,口径16.6cm,足径3.6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呈斗笠式,圈足。内外施白釉,口镶铜釦。外壁光素,碗内印花装饰,内壁模印缠枝菊纹,近口沿处印回纹一周。
定窑白釉刻乾隆御制诗印花蟠螭缠枝花卉纹洗,北宋,高4.3cm,口径18.4cm,足径11.1cm。故宫博物院藏。 洗敞口,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温润,局部形成泪痕状垂流。口沿无釉,镶有铜釦。外壁光素无纹,内印花装饰,内底印双螭纹,内壁印回纹、缠枝花纹各一周。盘外底錾刻乾隆御题《咏定窑盘子》诗:“越器出庐奴,七言曾咏苏。巧轮今冶矣,朴副古多夫。哆口铜平锁,圆形月就模。云中见龙爪,如有复如无。...
1月4日下午,市民黄先生将自己收藏二十多年的战国印纹陶罐捐赠给市博物馆。 家住中驰湖滨的黄先生,先后在北京、西安、新疆、河南等地做过生意, 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爱上了古玩收藏,最喜欢收藏陶瓷器具,“每到一个地方, 第一个要跑的就是古玩市场”。 二十多年前,黄先生到了河北某地一个古玩市场,看到这件印纹陶罐后,感觉应该是一件“老东西”,怕自己看不准,他打电话给一名内行的朋友,两人讨论后,认定这是2...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海石榴纹笠式碗,北宋,高5.7cm,口径20.3cm,足径4.4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呈斗笠式,圈足。内外施白釉,口镶铜釦。碗内印花装饰,近口沿处印一周回纹,内壁印缠枝石榴花纹。 石榴因多子而满足了人们祈求多子多孙的愿望,故被赋予吉祥寓意,被大量用作各种工艺美术品的装饰题材。此碗所印缠枝石榴花异常清晰,反映了定窑印花瓷器高超的制作水平。
定窑白釉印花凤衔花纹笠式碗,北宋,高5.2cm,口径17.8cm,足径3.5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呈斗笠式,圈足。内外施白釉,口镶铜釦。外壁光素,内印花装饰,主要纹饰为凤衔花纹,近口沿处印一周回纹。
定窑白釉印花蟠螭花卉莲瓣纹洗,北宋,高4.6cm,口径17.4cm,底径10.7cm.故宫博物院藏。 洗口微撇,浅弧壁,平底。通体施白釉,口镶铜釦。洗内近口沿处印一周回纹,内壁刻划蕉叶纹,内底模印折枝花及蟠螭纹。 此洗综合运用印花、刻花装饰技法,印花纹样清晰,刻花刀工有力,为宋代定窑瓷器中颇富代表性的器物。
2016年的第一天,杭州西湖博物馆里人潮涌动。十年感恩大展“万斛汇西湖”步入倒计时阶段,更有一场由西湖小学孩子们精心设计策划的“西湖印象”作品展,吸引着游客与“小馆长”们亲密互动。 现场,与西湖文化有关的五十多幅书画作品悬挂在空中,边上还有一长溜的漫画作品,再搭配上绸扇、西湖传统文化知识卡片,“小馆长”们将博物馆装点得活泼灵动。 最吸引人的还是“小馆长”和游客的亲密互动。一位“小馆长”现场吹奏...
昨日,西泠印社美术馆为喜欢印学和艺术的专业人士以及幸运的杭州市民,奉上迎接2016新年的“风斋藏南宋瓷印展”。 本次瓷印展,展出了西泠印社理事、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黄惇收藏的169件景德镇窑南宋青白瓷印,这是罕见的以瓷印为主题的展览。类分书信用印、凭信用印、姓氏押印、文房用印、佛道用印、吉语及图像印六种,所有六类瓷印,都是宋代日常生活用印的反映和写照。工艺上秉承刻制、模压之法。展览使人们了解历史上的...
打印出的电脑效果图 贝尔寺被炸毁之前的样子 今年8月份,IS极端组织将位于叙利亚的2000年古寺贝尔寺炸成平地,著名的帕尔米拉拱门成为其留在世上的唯一遗迹,但可能很快也将“惨遭毒手”。一个考古组织宣布将利用世界最大的3D打印机,通过现代3D打印技术将这扇拱门“搬到”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和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 据英国媒体28日报道,名为数字考古研究所(IDA)的组织宣布,他们将利用世界最大的...
黑龙江省博物馆展出“每月一星”天门军之印 黑龙江省博物馆“每月一星”系列展,以宣传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珍贵的馆藏精品。12月29日,“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七十六期《天门军之印》特展开幕式在省博物馆举行。 本期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览展出的天门军之印是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出土于宁安县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原藏于渤海文化馆,后调归黑龙江省博物馆。该印为青铜...
【摘要】印度考古局曾作为英属印度时期主管考古发掘、保护、修复以及碑铭学研究的一个行政机构,是今天印度考古局、巴基斯坦博物馆及考古部的前身。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始于1784年孟加拉亚细亚学会成立,终于1861年北印度考古部的成立;第二时期从1861年亚历山大·坎宁汉担任北印度考古部考古总监开始,至1900年结束;第三时期始于1902年约翰·马歇尔接任考古局局长,至1944年结束——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