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北庭故城遗址 日前,当笔者走进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镇时,不禁眼前一亮:道路两旁的白墙灰瓦、青砖红门仿古建筑群整齐划一,不知不觉间仿佛进入了一个盛世大唐繁华的古代集市,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北庭镇位于县城以北8公里处,辖区内的北庭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于2012年被正式列入首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2014年北庭故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北庭镇获得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
图为博物馆内珍藏的唐宋时期塑像。王小军摄 新疆北庭高昌回鹘佛寺也称西大寺,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都护府遗址西1公里处,为高昌回鹘王国皇家寺院遗址。佛寺残迹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约70.5米,东西宽约43.8米。经过4年多的修葺建设之后,这座沉寂了千年之久的古代西域高昌回鹘时期的古刹终于重见天日。 新落成的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分北庭回鹘王家寺院壁画展厅、北庭故城遗址展厅两个部分,总面...
两方唐代梨园弟子墓志日前现身洛阳师范学院,专家初步推测墓主人为唐代粟特乐人曹乾琳夫妇。这是洛阳首次发现唐代梨园弟子墓志,为古代丝路文化交流研究再添宝贵资料。 正在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文物陈列馆展出的这两方墓志,出土于洛阳市龙门园区张沟社区。其中,曹乾琳墓志长宽各47厘米,盖文篆书“大唐故曹府君墓志铭”,墓志文字为楷书,字迹清晰可见。其妻刘那罗延墓志长宽各37厘米,盖文楷书“大...
图为博物馆内珍藏的唐宋时期塑像。王小军摄 图为游客在博物馆内参观。耿丹丹摄 新疆北庭高昌回鹘佛寺也称西大寺,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都护府遗址西1公里处,为高昌回鹘王国皇家寺院遗址。佛寺残迹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约70.5米,东西宽约43.8米。经过4年多的修葺建设之后,这座沉寂了千年之久的古代西域高昌回鹘时期的古刹终于重见天日。 图为馆内收藏的佛首。王小...
黑釉马 1981年洛阳龙门安菩墓出土。高73厘米。马双眼炯炯,双耳后抿,引颈剪鬃,颈后部一绺马鬃下垂,体态雄健,短尾上翘,四蹄抓地,依稀倔犟地将要飞奔启程。下半身施黑釉,面额、鬃、背和尾为白色,鞍鞯为绿、黄、白三色层次相间,装饰菱格纹。造型讲究,比例匀称,骨骼肌肉凸现,矫健有力,气势雄伟,制作精细复杂。以高岭土为胎,白色胎体,低温铅釉陶。
考古人员日前在我国隋唐时期重要窑址——河南巩义窑址保护控制地带内,新出土数以万计的唐代瓷片和大量基本完整或可复原瓷器,为巩义窑址瓷器生产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实物资料,并对进一步探寻瓷窑和作坊遗迹分布提供了线索。 巩义窑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部,由分布在白河两岸的一系列窑址组成,是我国隋唐时期一处重要的烧制白瓷和唐三彩的古窑址,也是青花瓷的发源地,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
在隋唐两宋时期,由于大运河通济渠段的开通,淮北柳孜成为当时沟通中国南北经济的重镇和货物集散地。在隋唐大运河出土的众多精美的隋唐至金元时期的瓷器与残片中,有一种被誉为“饶玉”的白中略微泛青的、酷似中国古代白玉质地的青白瓷,特别值得推崇和关爱,它就是我国宋代著名窑口——景德镇窑的青白瓷。 青白釉莲纹葵口碗。高7.2厘米,口径20.3厘米,底径5.9厘米。 碗敞口,口沿呈六葵口,斜直腹、浅圈...
曹乾琳墓志 (资料图片) 近年,洛阳地区陆续出土了不少粟特人的墓志,但是关于粟特乐人的墓志,一直没有发现。近日,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文物陈列馆展出的粟特乐人曹乾琳及其妻刘那罗延的墓志,受到专家学者关注。相关专家表示,此两方墓志填补了我市唐代粟特乐人墓志的空白,为古代丝路文化交流研究再添宝贵资料。 1 初步推测墓主人为粟特乐人 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教授毛阳光...
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飒露紫”石雕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西方人来到中国,从洞窟、宫殿和画商的密室里搜罗艺术珍品,带走了雕塑、家具、瓷器、书画等大量国宝。在《谁收藏了中国》 一书中就讲述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入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故事。 1 唐太宗昭陵的二骏石雕成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藏品 1935年至1936年,美国的中国艺术收藏家们首次在全球亮相。...
精美玉器。长城网 冯喆 摄 10月24日,“一带一路”民间文物精品展在唐山尚座古玩城圆满闭幕,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35位研究人员、学者专程来唐参观展览,并对展览作出极高的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健民先生说,这是他看到过的器物最精美、说明最贴切、主题最鲜明、意义最深远的一次“大展览”。 在展出的一个月中,有些外地或外籍华人的研究人员、爱好者是通过媒体介绍,专程来唐参观的。唐...
由澳门记者联会主办的庆祝澳门回归17周年“一带一路节点——澳门”图片展近日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举行,共展出98幅澳门记者的摄影作品,题材涵盖文化、经济、建筑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澳门东西方文化的多元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存、城市发展与人文保护的兼容并蓄。
10月24日记者获悉,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近日已经开工,该项目将在原址保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还原历史风貌,突出“全唐风”,并将与已建成的天堂、明堂、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形成轴线,遥相呼应。届时,游客可登上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俯瞰洛阳城,感受隋唐古城风韵。 据介绍,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的应天门系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城门阙遗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