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24--26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保安在泾渭基地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本次培训共有20名保安参加。 此次培训聘请了某集团军教导大队教官担任教练,培训的主要内容为:队列队形、礼仪姿态、基本格斗技巧等。 通过此次培训,使参训保安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显著提高。掌握了安保工作专业技能,增强了安保人员组织纪律性,提高了安保人员整体素质,强化了安保队伍凝聚力。(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10月22日至24日, “第五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促进汉藏佛教美术与西藏考古界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扩大汉藏佛教美术的学术关注度和影响力,推动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汉藏佛教美术研究的深入。来自中国、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瑞士、奥地利、加拿大等国的80余位学者就辽金西夏时期的吐蕃佛教艺术研究、中国内地遗存的藏传佛教文物和遗址考察...
昨日,《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草案二次审议稿)》提交广州市十四届人大第八次常委会审议,其中,对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的文物考古做了详细规定,未经文物考古调查就擅自开工建设,将被责令停工,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审议稿,第三十二条规定,在地下文物埋藏区进行工程建设或者在地下文物埋藏区以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属于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
中国考古学会、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40余位考古专家,最近对神木县石峁遗址发掘现场联合考察认为,神木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在陕北黄土高原绵延的山梁上,这一遗址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墙与以往发现的数量庞大的石峁玉器,显示出石峁遗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这一规模巨大的史前城址,堪称北方石筑城址考古的重大突破,初步发掘成果令人惊叹和震撼,为中国文明起...
经过3次发掘,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至今已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古生物化石。专家认为,此处遗址极有可能为重构中国北方乃至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奠定坚实基础。 据鄂尔多斯市考古研究院院长杨泽蒙介绍,乌兰木伦遗址内涵丰富,出土遗物数量众多,迄今已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骨制品、动物化石2000余件,还有大量炭屑等遗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一项富有争议的最新研究解释了复活节岛巨石像是如何运输的,这些巨石像可能曾经“行走”式搬运,类似于搬运冰箱。而之前研究人员曾认为将巨石像平放在原木,进行滚动式运输。 实验中18位强壮男子通过三股麻绳来搬运巨石像,左右两侧的麻绳负责左右移动,巨石像背后的一股麻绳防止巨石像正面跌倒 最新实验显示如何搬运复活节岛巨石像,证实巨石像的&ldquo...
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举办的“东北亚古代聚落与城市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19日至2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蒙古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55位学者参加研讨会,其中46位学者作学术发言。 本次会议围绕东北亚地区古代聚落与城市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探讨了东北亚地区古代文化的发展、演变、交流与融合的动态过程,为各国学者的...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近几年,DNA测序技术发生了重大突破,一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成本已降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时的十万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在痕量的、严重降解的DNA样本的测序,被污染样本的定性定量鉴定和信息学排除等技术领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为古代生物样品DNA分析提供了前所...
于阗是我国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一度繁华。根据对出土文书的释读,专家为世人展现了公元6世纪至9世纪前后于阗古国的盛景:桑树连荫,机杼不绝,盛产丝绸,且生产方式与内地不尽相同。 著名历史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梵文贝叶经及佛教文献研究室主任段晴教授通过对“锦”“织户”等于阗语汇的破解,还原了古于阗丝织业的实景。 研究古代丝织品的专家早就指出,于阗绿洲拥有...
摘要:本世纪考古文献对楚辞研究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推动了对屈原生辰的研究,揭示了屈原生辰的宗教意义以及屈原生辰与创作之间的种种联系,批驳楚辞研究中的某些奇谈怪论提供了铁证,为屈原从事巫术活动提供了旁证材料等等。 关键词:屈原 楚辞 出土文献 二十世纪特别是建国以后是楚辞研究的丰收季节,而楚辞研究的空前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本世纪众多考古文献的发现〔1〕。 这些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文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