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南越王宫博物馆今日终于奠基,可以说,它将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又一个有历史意义的长期性的文化地标建筑。历史上,镇海楼是明代的广州城标志性建筑,建国后60年有两个文化地标的建筑,一个是南越王墓,另一个就是今天的南越王宫博物馆。”昨天,广州考古专家麦英豪在南越王宫博物馆奠基仪式上说。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和广州市长张广宁等,出席了奠基仪式。 备受关注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奠基仪...
我市7项目冲刺国家级“非遗” 25日,记者从市文化馆获悉,继卓筒井深钻汲卤技艺、徐氏泥彩塑和沱牌酒传统酿制技艺3个项目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今年,我市又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筛选、论证、评审,选定了涪江船工号子、象山花锣鼓等7个项目,冲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此次冲刺国家级“非遗”的有,涪江船工号子、象山花...
六安市文化部门近期搜集、整理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确定12个项目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市这次申报的项目分为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俗、曲艺等类型,分别是:寿州锣鼓、思帝乡锣鼓、金寨古碑丝弦锣鼓、六安锣鼓书、紫金砚制作技艺、豆腐传统制作技艺、霍山黄芽制作技艺、小调胡琴书、淮河柳编工艺、大救驾制作工艺、迎驾酒传统酿造技艺、四顶山庙会等。此次申报的项目,地方特色浓郁,代表性强。
青田石雕是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44个项目之一。由青田县青年作家陈墨、洪炜津等人编著,浙江摄影出版社印刷的“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青田石雕》,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青田石雕》一书系统地讲述了青田石雕的发展历史与演变过程,科学地评价了青田石雕的地位与价值,将青田石雕誉为“国之瑰宝”...
敦煌写经成“国宝 天津博物馆的敦煌写经等20件古籍文物近日入选文化部确定的首批及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些文物在天津博物馆的收藏中既具代表性,也是精品。 天津博物馆的敦煌文献,除大量佛经外,还有俗文学、文书、民族文字和道教的一些经卷。这些敦煌遗书在对佛学、古敦煌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天津博物馆特藏的350卷敦煌遗书大多是佛典的经部文献,其中...
日前,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小朱杲村的村民史延刚将挖沙时挖出的20余件文物无偿捐献给莱州市博物馆,经专家鉴定属于汉代陶器,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17日上午,莱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小朱杲村,为史延刚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 上个星期,一场大雨过后,史延刚在村北挖沙时发现土里露出了两个陶罐,就小心地挖了起来,结果这下竟挖出了20余件文物。挖出文物后,老史心里欢喜,虽然有人说这些东西很值钱,但老史还是及时上...
我州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于近日正式展开。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在评审论证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基础上,确定了我州重点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统音乐———弥渡民歌,传统舞蹈———剑川霸王鞭,传统技艺———剑川白族布扎、大理石制作...
刚有4项目成为省级“非遗”,佛山又有4项目冲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昨日,记者从佛山市文广新局获知,行通济、八音锣鼓、陈村花会和粤曲星腔四个项目经广东省文化厅推荐将申报国家级“非遗”。 4项目中,行通济、八音锣鼓和粤曲星腔均为第二批省级“非遗”;陈村花会则一路“过关斩将”,刚申...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利川小曲》、《利川灯歌》采录现场。此两项目经过利川市文化部门的专业人士月余的紧张采录,其文字、音乐、摄影、录像、设计等工作已近尾声,目前正在赶制申报国家级文本。
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冷却盛醋(资料图片) 继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阆中王皮影、南部马王皮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名录之后,我市又有5项省级“非遗”向国家级“非遗”发起冲刺。昨(19)日,记者从市文化馆获悉,相关申报材料即将上报省文化厅。 市文化馆副馆长卢军告诉记者...
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具有悠久制作“七夕贡案”历史的水乡望牛墩镇,目前正把“七夕”节中民间制作“七夕贡案”而形成的“乞巧”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这朵民间艺术奇葩。 望牛墩是一个以“牛”为标志的岭南水乡城镇,对牛郎织女的相会之日&m...
近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省三次严格审核对外公示,目前进入报批阶段。深圳市传统舞蹈类别大获全胜,坂田永胜堂麒麟舞、大船坑麒麟舞、松岗七星狮舞榜上有名,占据6个新晋省级非遗项目的半壁江山。 昨日,记者从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获悉,已经顺利通过20天公示期的坂田永胜堂麒麟舞和大船坑麒麟舞经广东省文化厅推荐,将作为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向国家级非遗名录迈...
昨日从东莞市群众艺术馆获悉,我市有6个非遗项目申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们是:东坑木鱼书(东坑)、赛龙舟(龙舟月:万江)、赛龙舟(中堂龙舟景:中堂)、麒麟舞(樟木头麒麟舞:樟木头)、七巧节(望牛墩)和麒麟制作(清溪)。 “这些项目经过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推荐和省文化厅确认,被认为是东莞比较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全省此次共推荐9...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应将甲骨文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在近日举行的“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年纪念大会暨甲骨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呼吁,为进一步加大甲骨文的保护和研究力度,希望有关部门把甲骨文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呼吁得到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赞同。 王宇信说,甲骨文是中国最早成系统的文字。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
山海关6000米长城展新姿 8月12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对山海关6000米长城保护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经过实地勘察和听取情况汇报,专家组认为工程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通过验收。 山海关古城墙保护工程是国家实施长城保护工程的首批项目,总投资2亿元,国内六个省市十余支专业队伍参与了相关项目。工程于2006年8月开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工程项目部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