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14日表示,中国已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共涉及上亿件文物藏品,普查将通过新技术和新平台把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示出来。 据介绍,可移动文物是相对于不可移动文物而言,比如瓷器、玉器、碑刻、字画等。中国已进行的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均未涉及可移动文物。 本次普查主要是系统地掌握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和基本状况,建立中国可移动文物登录体系和管理体系,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
日前,通州区将在全区范围内启动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准确摸清可移动文物家底并建立名录和档案,全力呵护好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通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2200多年建城史绵延至今,使大量可移动文物沉淀于此。但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未做过可移动文物普查,因此除了文物系统及注册博物馆收藏的可移动文物外,全区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及保管情况,一直处于底数不清的状态。 为了更...
日前,余杭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摸底工作顺利完成。共调查单位551家,反馈有文物收藏或疑似有文物收藏的国有单位共计14家,合计藏品数量达到了4万余件(套)。 为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今年4月,余杭区根据国家、省市文物部门部署,成立了以副区长为组长,良渚遗址管委会、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等1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查领导小组,印发了《余杭区第一次全国可移...
日前,樟树市全面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这次普查范围是行政区域内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法人收藏的可移动文物,包括普查前已经认定和在普查中新认定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时间从2013年开始,2016年结束,主要包括1949年(含)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等...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了解到,近日,西藏首次启动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可移动文物指馆藏文物和可收藏文物。西藏是全国文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可移动文物是西藏文物资源的 “重头戏”。据介绍,此次普查工作的范围不仅包括1965年(含)以前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文献资料和手稿等,而且涵盖由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1965年后的藏品,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
从省政府网站获悉,山东将于近期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将分普查实施和验收汇总两个阶段进行,时间从2013年底持续至2016年底。通过普查,让散落在各地的珍贵可移动文物重新回归大众视野,让更多人从中领略到文物之美,感受到山东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 据了解,本次普查的范围是我省境内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法人所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包括普查前已经认定和...
14日,贵阳市召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对下一阶段的普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贵阳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系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对可移动文物进行“摸家底”。此次普查的范围为全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 普查的可移动文物包括1949年(含)以前,珍贵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重要古籍、文献...
13日,早报记者从有关部门给市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的意见答复中获悉,针对上海3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登录点保护缺乏法律的局面,上海正酝酿起草新的文物保护条例,有望将沪上的不可移动文物登录点进行分类分级保护。 上海市文物局在答复中称,2007年至2011年上海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4422处,其中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占3266处。 但这些文物登录点的后续保护面临...
从今年9月中旬开始,安顺市启动历时4年的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将对全市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 据了解,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今年5月开始到10月份结束,主要任务是成立机构、编制方案、组建队伍、开展培训等工作;第二阶段是从今年11月份到2015年12月,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开展摸底调查、文物认定、信息采集和数据审核;第三阶段从2016年1月到当年10月结束...
2013年9月11日,老河口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动员大会在市委宾馆七楼报告厅召开,这标志着我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全市各党政机关暨国有企业单位分管负责人,市党史方志办、档案局、科技局、发展和改革局、教育局、宗教局、民政局、财政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国土资源局、统计局、人民银行、文物局等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市普查办相关工作人员,共计120多人参加会议。 会议旨在贯彻...
记者从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动员会上了解到,我市已启动对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将对我市境内1000余家国有单位收藏的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 据市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普查不改变文物权属现状。通过普查,一是全面掌握我市现存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现状、保管权属和管理等情况;二是总体评价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为科学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三是建立、完善可移动文物档案和可移动文物名录;...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近日发出《关于加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经费保障与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方财政部门要按照《通知》中“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分别负担”的要求,担负起相应的支出责任,切实保障普查经费,重点支持普查组织动员和人员培训、国有单位文物调查、信息采集和数据审核处理等工作。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笔者从市政府法制办了解到,为准确掌握和科学评价我市文物资源情况与价值,建立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健全文物保护体系,保障文物安全,近期我市启动了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普查工作将历时四年,至2016年底结束。 据了解,我市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本次普查的范围是我市境内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
记者昨日从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天津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已正式下发至各区县文广局,这也标志着本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又一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一项旨在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国家工程。通过此次普查,将全面掌握本市国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