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今日,从山西省文物局获悉,山西省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基本完成,全省国有单位为41316家,其中部分国有单位初步摸排统计的文物近30万件(套),下一步将启动文物认定工作。 可移动文物,是国家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进一步掌握文物藏品数量、丰富文物藏品宝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一项重大的国家工程。 与山西省得天独厚、源远流长的...
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文物大区。这些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实物见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些文化遗产,始终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 由于文物的时代不同,质地不一,种类繁多,功能各异,需要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掌握总体情况。根据我国目前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从管理角度出发,将文物划分为不可移动...
日前从山西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山西文博行业将对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 可移动文物,是相对于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这些不可移动文物讲的,我们所常见的字画、碑刻、古玩都在其列。2013年,国务院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为所有可移动文物办一个“身份证”。 目前,山西已经率先对省博物院、省考古所、省文物交流中心等文物藏品较多的文博单位进行了普查,下一步就要开展文博行业之外国有单位...
在中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如火如荼之际,第37个“国际博物馆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旨在号召博物馆通过藏品联结观众,推动社会发展及国际文化交流。文物大省山西18日对外通报称,目前该省已普查了近30万件(套)可移动文物,在日后的普查过程中将不乏首见天日的奇珍异宝。 从山西省普查情况来看,由于是首次开展全社会性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一些国有收藏单位多年未曾打开的文物库...
宝鸡市金台区近日发现两座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时期石窟。石窟位于金台区硖石镇刘家底村一处断崖的半中腰,右边是一个宽、高约2米,室深1米的浅红色沙石窟,窟内依石壁雕刻有三尊石像,中间一尊佛像盘腿而坐,两旁的呈站立姿势;左边石窟略小,也有三座佛像。最为奇特的是,在两座石窟相连处还有一尊盘腿而坐的佛像,头部占了全身三分之一。 石像经过一千多年虽风化的比较严重,但造型完美、仪态安详。据专家初步断定石...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正在进行中,而将收纳各地可移动文物信息的“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也将上线。昨日记者获悉,根据河北省已取得的普查数据,我省此次参与国有文物普查的可移动文物总计可能超过百万件,其中石家庄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前期摸底将有33万多件可移动文物进行登记和认定。 2012年10月我国启动了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可移动文物是指可收...
记者上周从乌鲁木齐市文物局了解到,今年乌鲁木齐市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将对前期摸底的9家文物收藏单位的可移动文物进行登记和认定。 可移动文物是指可收藏文物,即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乌鲁木齐市文物局局长吴伟成说,去年该局招募近40名文物保护志愿者,在今年的可移动文物普查中,...
正在进行中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到了哪个阶段?目前面临怎样的难题?下一步有什么样的打算?2014年的重点任务有哪些?记者日前经过重庆、成都及北京的走访,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答案。 何谓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建国60余年来,中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是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项目。从2012年10月开始,2016年12月结束。 普查的对...
记者8日从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了解到,四川省已于去年底完成省内可移动文物收藏数量的初步统计,共有896家国有单位反馈收藏有文物,涉及文物数量共计176.5233万件(套)。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要求,四川省此次的可移动文物普查从2013年开始,共调查国有单位63419家,有896家国有单位反馈收藏有文物,232家属于博物馆、档案馆等专业文物收藏单位...
白玉莲藕荷叶形花插(首都博物馆藏品) 唐三彩三花马(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 红陶袋足鬶(上海博物馆藏品) “文物”这个词在生活中很常见,但说到“可移动文物”,却让人有些陌生了。 日前,国家文物局通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最新情况,让“可移动文物”成为近期的热词。 涉及上亿件藏品 什么是“可移动文物”? 据悉,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
苏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正在有序推进,配合这一行动,近日我市专门制订了可移动文物认定工作方案,并成立了相关专家库。 文物认定是苏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关键性环节,主要内容是文物认定工作组对各系统外非专业国有单位所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进行类型、年代、质地、级别、规格等指标项的鉴定,并出具认定结论,认定为文物的,纳入本次普查范围,进行文物信息采集和登录。 去年7月到10月,我市开展了...
国家文物局1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最新进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本次普查对象为国有单位的藏品,暂不涉及民间收藏。普查工作去年开始在全国展开,涉及150万个国有单位、上亿件文物藏品。” 我国曾在1956年、1981年和2007年分别进行过3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但从未涉及可移动文物,后者存在数量不清、保管状况不明等问题。2013年4月18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
开栏语:正在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是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项目。此次普查对于全面掌握和科学评价我国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健全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和文物保护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保障文物安全,进一步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有效发挥文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14日透露,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将对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及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建立可移动文物登录体系,实现可移动文物及社会服务平台管理。到2014年底,公众可通过该平台进行检索查询。 记者了解到,此次普查共涉及150万个国有单位、上亿件文物藏品。目前,全国已有半数省市基本完成国有单位调查工作。 据悉,本次普查以自查申报为主,国家文物局建立了全国可移动文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