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浓缩千年八婺文化、承载金华人百年梦想的大型丛书——《重修金华丛书》最近出版,它成书200册,收录图书文献877种,约64万页,数亿文字,堆起来有3层楼那么高,是金华有史以来最完整、最有价值的文献,丛书的出版是我省文化事业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随着丛书的出版,有关丛书背后的许多故事逐渐被人们了解,其中就有胡凤丹父子当年纂修《金华丛书》、传承千年文脉的一段佳话。 胡凤丹,永康人,...
昆仑山上的和田玉,因质地细腻,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堪称“玉中极品”。历代进贡皇帝的新疆玉石,多取和田玉的最上品。 一个晴朗的夏日清晨,我们骑马离开克里雅河畔的古城和田,南上昆仑,向一片雄伟险峻的山峦进发。那云雾缭绕的冰峰脚下,座落着着名的和田玉产地阿拉玛斯。 穿过几十公里的绿洲,我们进入我国最长的山脉,有“万山之祖”称誉的昆仑山的群峰之中。我们一会迂回于挺拔险峻的岭岩间...
7月16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布了《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本次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共298项,其中新入选151项,扩展项147项。 据了解,2013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文化部部署开...
长:138cm 宽:68cm 范曾,江苏南通人,1938年生于书香之家,自幼即学习历史、文学和绘画,1959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两年后转入中央美院研究美术史,后又转入中国画系学习。他先后师从于吴作人、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刘凌沧等多位名家大师。范曾在文史哲领域博古通今,提倡“回归古典 回归自然”,并坚持“以诗为魂 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开创了“新古典主义”的先河,范曾堪称中国当...
传国玺或传国玉玺,为中国古代皇帝的信物,由和氏璧雕成。 “传国玉玺”取材于“和氏之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获得和氏璧,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
奉节县白帝城博物馆里的“白帝城托孤”群雕。特约摄影马多 白帝城博物馆位于长江三峡瞿塘峡西口的白帝山上,距重庆市区451公里。现有馆藏文物2850件(套),包括石器、骨器、木器、铁器、青铜器、陶器、瓷器、字画、碑刻等。 据传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四川,自称蜀王,因见此地一口井中常有白色烟雾升腾,形似白龙,故自称白帝,遂于此建都,并将紫阳城改为白帝城。 白帝城是观赏“夔门天下...
陈列在国宝工程公益基金办公室中的圆明园兽首缩小版复制品。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是文化部主管的全国性公募型基金会,经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1993年登记,创始人是着名戏剧大师曹禺。2002年10月18日,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与中国文博界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共同倡议设立“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是中国第一家以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保护中华文化遗产为己任的公益组织...
他是一名歌手,2006年发布了第一首单曲,2008年个人首张专辑面世。游鸿明曾为他写歌,诸多内地、港台明星归属同门,他叫林衷清,人们更习惯叫他阿清。如今,已然回归家庭的阿清把根扎在了苏州,他说,因为苏州是一座有文化品位的城市;在这里,他迷上金丝楠木收藏,随之,他和金丝楠木之间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在仿古家具、收藏圈内也渐渐流传。 “这其中的一些金丝楠木老料、金丝楠木阴沉木珍藏了多年,希望有一天,...
嘉宾:袁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袁靖是20世纪70年代末考入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的,在他的回忆中,那时学习的史前考古的主要内容几乎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形状”。首先认识发掘出土的单个遗址中房址、墓葬、石器、陶器的形状,然后归纳出由一群遗址组成的一个文化或类型的房址、墓葬、石器、陶器的形状,最后依据这些遗迹、遗物的形状特征...
6月19日,记者从内蒙古博物院获悉,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期间,内蒙古博物院第61期“博苑”讲坛邀请了复旦大学文物博物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公众考古委员会副主任高蒙河教授讲述考古发现的故事,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的近300名学生聆听讲座。 讲座现场,高蒙河介绍了考古挖墓的流程,评析文物保护的现状,解读遗产利用的价值。高蒙河长期在考古一线工作,近...
白娘子与许仙在西湖断桥上邂逅,浪漫的爱情传唱千年。而在闽南也有一处见证凄美爱情的古桥,那就是位于云霄县的和义桥。南宋时泉州人陈伯卿(陈三)与潮州人黄碧琚(五娘)私奔途中,在和义桥上被抓获,他们的爱情被写进潮剧戏曲《陈三五娘》(又名荔枝记)中。近日,云霄县文史学者方群达经过长达29年的考证,最终确认云霄县火田镇七里铺村前的一处遗址为和义桥。 方群达1985年就开始研究和义桥遗址,通过走访村民...
目前,生物考古学面临着转向问题。“以前都是考古学家提供什么资料,我们研究什么,更像是被动接受,对学科发展本身的贡献度也有限。现在逐渐转变为我们需要研究什么,去找考古学家进行合作。”王明辉告诉记者,现在生物考古通常是在考古发掘之初就已介入,成为发掘工作的一分子。 “通过分析牙结石的成分可以知道古代居民的饮食结构,通过测定人骨的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可以知道他是吃米为主还是吃面为主,甚至可以量化面食在饮食...
6月5日上午,由故宫博物院、故宫出版社、浙江省博物馆、绍兴市文物管理局共同主办的《兰亭的故事》全省巡展活动第九站在兰溪市博物馆开展。 此次展览共分为兰亭修禊、兰亭传奇、唐人摹本、宋人传本、名家临本和绍兴兰亭六个部分。以历代《兰亭序》著名摹本、临本为核心,精选部分重要的有影响的兰亭拓本,系统地展示了历代有关兰亭的书法艺术。观众不仅能见到虞世南、褚遂良和冯承素等最逼近原作的摹本和临本,还欣赏到...
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感受青铜器文化魅力,在石谷阁细品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的石鼓文。今天(5月24日)上午,参加“新丝路•新起点”中国网络媒体陕西行的编辑、记者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登顶石谷阁,感受青铜器和石鼓文的文化魅力,在文物古迹中感受不一样的“中国”。 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何尊、折觥、墙盘、逨盘……作为周秦文明的发祥地,宝鸡自汉代以来就出土了不少的青铜器,数量之巨,精品之...
大英博物馆将从22日起展出8具木乃伊,通过高科技为参观者讲述木乃伊背后的故事,包括他们的生与死。 持续至11月30日的这一展览,题为“古老生命,全新发现”。博物馆科学家利用CT扫描与先进的3D成像电脑技术,将这些古老木乃伊重新展示给观众,包括他们内部的3D图像,以及利用3D技术复制的陪葬物品。 利用高科技手段,科学家从层层包裹的木乃伊得到很多新发现,比如一具木乃伊头颅内还残留着用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