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群众论坛总论坛第三场举行 参与者积极建言献策 “广东文化产业总产值占全国6.18%,远低于其经济规模所占的11%的比例。而文化消费支出只占其家庭总消费支出的15.4%,和湖北并列为全国第13位,这与我们这个经济强省的地位极不相称。”昨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群众论坛总论坛第三场在广州举行。 如何振兴粤剧成热门话题 昨天的论坛上,如何振兴粤剧,也...
记者昨日从禅城区文体旅游局获悉,禅城区博物馆一年一度消暑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7月10日至8月29日期间,禅城区博物馆所辖的佛山梁园、广东粤剧博物馆、鸿胜纪念馆将向家庭参观者优惠开放。据介绍,本年度博物馆消暑活动主题是“爸爸妈妈和我去博物馆”,博物馆将新增众多亲子项目让家长带上小朋友一起参与。 据介绍,今年博物馆活动实行优惠计划的时间为7月10日至8月29日。在这期间,以家...
广东粤剧,又称作大戏或是广东大戏,发源于广东地区,在粤港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以广东方言创作并演唱的地方戏曲种类,一直以来都以音韵优美、唱词古朴典雅著称。在粤剧领域,曾经涌现出众多名家名段,如红线女、马师曾、梁醒波,以及《香夭》、《帝女花》等等。 但是近年来,随着流行文化的吞噬,以及文化断层的影响,粤剧在民间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年轻人不爱听不爱看不爱学,粤剧的传承,像许多其他的地方戏曲一样,面...
广东粤剧博物馆将重塑一大一小两尊华光师傅像,今年华光诞民俗活动前完工,其中的小像还将参与华光诞巡游。 广东粤剧博物馆2003年建馆时,已用红木塑造一尊华光师傅像,规格为2.3米高×1.2米宽(不带底座)。时隔7年,塑像已显破旧,身上金箔部分浮。今年,禅城区博物馆(包括广东粤剧博物馆、梁园和鸿胜馆)打算重新塑造一大一小两尊华光师傅像:大像与旧像比例、造型完全一样,材质上不会考虑用红木,...
广州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即将诞生。昨天起,31名非遗传承人推荐名单向社会公示,涉及了粤剧、玉雕、打铜器工艺等多个项目,其中最年轻的传承人仅37岁,是岭南古琴艺术类的谢东笑,而“西关打铜工艺”项目也榜上有名。 名单将公示7天,如无异议,31人将正式成为第二批非遗传承人。据介绍,该批非遗传承人中,最年轻的是岭南古琴艺术类的谢东笑,年仅...
近日,广东省为庆祝粤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广州举行庆祝粤剧“申遗”成功系列活动的新闻通报会。我国粤剧名家红线女以及广东省粤剧界知名人士、粤剧研究专家和粤剧院团近百人参加。 自2003年粤港澳联合申报粤剧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在三地政府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9月,粤剧成功“申遗...
为庆祝粤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昨日(28日)上午,包括粤剧名家红线女在内的近百名广东省粤剧界知名人士和粤剧研究专家以及粤剧院团有关人员,在广州红线女艺术中心举行庆祝粤剧申遗成功系列活动的新闻通报会。 在粤港澳三地政府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9月,粤剧成功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确定每年11月下旬举行“粤...
在粤剧申遗成功之际,中国粤剧网开通仪式,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广州红线女艺术中心举行,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左一)出席了仪式并为中国粤剧网揭幕。 包括粤剧名伶红线女在内的广东文化界百余人二十八日聚首广州红线女艺术中心,宣布未来数天将在广州举办多场大型系列活动,共庆粤剧申遗成功。郭凤女、罗家宝等多位粤剧名角均将一同参与。同日,中国粤剧网宣布正式开通。 二00三年,粤港澳三地达成粤剧合作申遗的共识。...
冷风中,史上最盛大的华光先师宝诞,吸引了海内外数百粤剧艺人前来赴会,也吸引了一墙之隔广佛地铁兆祥公园站内施工工人们倚墙观看。11月18日下午,2009粤剧华光诞民俗活动在佛山禅城广东粤剧博物馆举行,当天还同时启动了广佛肇三区文化共建。
城大展出八和会馆的戏曲文物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与八和粤剧学院合办「和翕八方:香港八和会馆戏曲展」,由即日起至十一月一日,展出香港八和会馆发展资料和多项会馆珍藏的戏曲文物,包括历史照片、舞台戏服及道具等。展览分为「始创八和」、「锣鼓齐鸣」、「粉墨移风」、「剧艺薪传」及「八和展望」五部分,印证粤剧今昔发展,社会各界人士可望透过展览重温香港粤剧辉煌鼎盛的年代,了解、关注和支持香港粤剧的未来发展。...
昨天,新华社香港分社发布了粤港澳联合申报的“粤剧”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记者马上采访了广东方面具体负责落实“粤剧申遗”各项申报事宜的广州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负责人黄斌。 粤港澳达成合作共识 黄斌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粤港澳三地联席召开的三地文化合作会议上,就达成三地合作申遗“粤剧”的共识,并签署了《粤港澳艺文合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