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何为"中国白" "中国白"产自福建德化。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与江西景德镇和广州潮州(一说为湖南醴陵)齐名。德化窑是中国古代德化白瓷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德化县而得名。中心窑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地,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运输方便,是烧制瓷器的理想之地。 德化窑历史悠久,历经了千年的风霜,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中...
昨日,三峡博物馆,市民参观德化窑瓷器。 记者 邹飞 摄 商报记者 杜瑜 昨日,“千年不息德化窑:‘中国白’陶瓷及其艺术传承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幕,80件古今不同历史时期的德化窑精品佳作集中展示,展期截止10月9日。 德化制瓷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相对于景德镇御窑,德化窑是民窑的代表,所产瓷器以“白”见长,尤其是明代白瓷独树一帜,不仅推动德化白瓷达到鼎盛,还成就了...
中国东南部福建省德化所产的瓷器,创烧于宋代(公元960——1279年),明代(公元1368——1644年)以后得到巨大发展。其中尤以白瓷塑佛像最为著名,代表了当时德化窑瓷器烧造工艺的最高成就。德化白瓷制作精美,格调高雅,历来被视为中国白瓷的代表,享有"国际瓷坛上的明珠"的盛誉。 明代德化窑所产的白瓷选料讲究,制作精细。产品釉质细腻,光泽明亮,似脂似玉。瓷胎质地洁白坚硬,胎釉结合紧密,浑然一...
在今福建省德化县,故名。其中该县境内的碗坪仑、屈斗宫、南窑岭等都是著名的烧造白瓷窑址。宋代创烧,至明代所产白瓷在全国制瓷业中成为代表性的品种,清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德化白瓷,瓷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近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中国白”之称。 寂园叟在《陶雅》中评:“德化所出白瓷花盆,瓷质雪白,价廉而式样不俗”,观...
德化窑瓷器在今福建德化,故名。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发现由宋到清历代窑址达一百八十处,重点发掘了屈斗宫、碗坪仑两处窑址。那么德化窑瓷器特征有哪些呢? 1、 清代德化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相比釉感较硬。 2、 白瓷产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一般来说,明代以生产供器和瓷塑为主,清代以生产碗、壶等日用器物为主。 3、德化窑瓷器 塑极为著名,...
德化窑是建窑的代表,窑址在福建德化。素以焙烧白瓷着称,创"建白瓷".洁白晶莹,人誉为"天鹅绒白". 其产品以塑制佛像着名,除乳白色外。还有带牙黄和粉黄色的。日用瓷器多用贴花,堆花和印花,作装饰,畅销国外。 据传在唐代,德化就开始烧造瓷器,至明代,建安的乌泥窑衰落,德化窑继之而兴。乌泥窑以乌泥为着,德化窑则以象牙白为着。 德化窑的牙白釉瓷,世称"建白",盛行于明清之际,其釉色为乳白色,故又称"象牙...
明末清初,德化瓷器,由于窑炉结构、配方原料和烧成气氛的变化,由乳白演变为淡青色的白釉,这种色调很类似当时景德镇的白釉,只是釉光比较景德镇白釉刺目,因而又有“填白”或“甜白”之称。胎骨的瓷土淘洗不如建白瓷精细,加上成份有所变化,呈色由“糯米胎”变成普通的白色或灰白色,质地非常坚实。 德化青花瓷器白釉质地和青花色调的特点,大体有如下的发展趋势;前期白釉质地洁白微泛淡淡的水青色,青花色调比较肥厚滋润,...
水下考古队员在珊瑚岛一号沉船水下作业 近日,西沙群岛长乐群岛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发现大量清代石雕构件,泉州文史考古专家认为,这些石构件很可能来自海丝起点泉州。 泉州市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红兴前往现场进行水下考古工作。昨日,他表示,初步明确,沉船遗址发现的瓷器碎片均来自泉州德化窑系,石构件与瓷片属于同一艘船上,来自泉州的可能性也不小。 作业时浪涌大 发掘困难不小 ...
德化窑系产品是中国历代外销瓷贸易的重要角色,产品外销量巨大;德化青白瓷是中国最早出口的瓷器产品之一;德化明代创制的阶级窑是最早被外国移植成功的窑炉技术的先祖;德化白瓷是最先被欧亚各国作为本国学习标本试烧成功的先师;德化瓷自宋代以来的千年时空中,以其难以想象的巨大体量和完整的先进生产工艺,提升和改善了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和物质生活,推进了世界物质文化的进步;以明清德化白瓷为代表的中国瓷艺产品,成为几百...
福建德化窑陶瓷中,龙被大量地融进陶瓷这土与火的艺术之中。德化的雕塑工艺品以釉质和形态取胜,龙的形象常常运用于雕塑中,例如立龙观音、游戏观音、伏龙罗汉等,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除雕塑工艺品外,德化陶瓷主要为各种日用生活器皿,这些器物的装饰通常刻、划、印并重,因器而异。龙的形象亦时常运用于器物的装饰或造型当中,诸如龙凤、云龙、龙鹤、双龙戏水等纹饰及龙凤花瓶、龙瓶、蟠龙烛台、双龙灯具、龙嘴壶、龙虎爵形...
在今福建德化,故名。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发现由宋到清历代窑址达一百八十处,重点发掘了屈斗宫、碗坪仑两处窑址。碗坪仑烧瓷较屈斗宫早,烧青白瓷,有的接近白釉,刻花蓖划纹装饰较多,盒子遗留甚丰,盖面所印阳纹装饰达一百余种,题材之丰富在南方地区首屈一指,南宋时有专门制作盒子的作坊。屈斗宫元代办烧青白瓷,从南宋至元代。明代盛烧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胎釉浑然一体,如同白玉,被赞为"象牙白"、"...
1、 宋元时期所烧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划纹装饰。器物中盒子多见,式样有圆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种,盖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纹饰。 2、 明代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 3、 清代德化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相比釉感较硬。 4、 白瓷产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炉、瓶、壶、碗、洗及瓷塑...
德化窑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其始于宋代,明代得到很大发展,以烧造白瓷着称。其“象牙白”可与明永乐时景德镇创烧的甜白瓷相媲美。景德镇的甜白瓷中微微泛青,德化窑则是一种纯白釉器,胎质致密,釉面纯净晶莹、光泽如绢,釉色凝脂、通体透明,在光照下隐现出肉红或乳白的色调,又称“鹅绒白”,外国更赞为“中国白”。它釉色纯洁莹白,胎与釉浑然一体.结合的非常紧密,釉层和胎质几乎分不清。其优秀作品不以纹饰为主,而刻意追求材...
德化位于“闽中屋脊”戴云山麓,地处福建省中部。土地总面积2992.1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202个村(社区),人口30.66万。是千年古县、中国瓷都之一,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 德化县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具有林、瓷、电、矿四大优势,其中高岭土、铁矿石、石灰石远期储量均在亿吨以上,黄金储藏量20吨,位于全省前列。 远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地区就有陶器生产,唐末五代瓷艺已...
明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高43cm 清 德化窑白釉兽耳炉 高7cm 口径13cm 足径10.5cm 中国的瓷器可以分为两大系,即青瓷系和白瓷系。据考古研究,青瓷的发现最早在东汉(公元25-220年)初期就有了,到晋代(公元265-419年)青瓷就发展得相当完美,而在宋代汝哥官定钧时发展达到最高峰,有专家认为青瓷是中国陶瓷的鼻祖,其实白瓷的发展更早。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