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摘要】辽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王朝,上接唐、宋,下开金、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关键作用。辽王朝就是处在这个节点上,承前启后,使汉唐文化深入到中国北部广大地区,东北黑龙江流域、漠北蒙古高原、向西今新疆乃至中亚,莫不受其熏陶。从辽开始,在北部中国建立起大量的固定城市,发展生产,从此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得以远播北疆,因而使北族得以空前发展。随后金、元相继而起,并直接承袭辽代而建立统治,此即为...
7月9日,河北省平泉县文物工作者在一座早期被盗的辽墓中,出土《萧绍宗墓志铭》和《耶律燕哥墓志铭》各一盒。专家称,这两盒墓志铭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可校订《辽史》,补《辽史》之不足。 平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馆员郭宝存介绍说,2012年9月,位于平泉县北五十家子镇八王沟西山坡上一座早期被盗的辽墓被雨水冲刷盗洞处出现塌陷,导致墓室暴露,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经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对该墓葬进行抢救性...
7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永志对记者表示,该所正式启动2016年多伦小王力沟辽代贵妃墓葬考古勘探。 2015年6月至12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当地文物单位,对锡林郭勒盟多伦小王力沟辽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辽代大型墓葬两座,最终确定墓主人身份为萧太后外孙女。此次考古发掘亦被国家评为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志庸在接受...
昨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多伦正式启动2016年多伦小王力沟辽代贵妃墓葬考古勘探。 据此次考古项目领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志庸介绍,作为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多伦县小王力沟辽代贵妃萧氏家族墓,虽然考古发掘暂告结束,但留下许多待考证谜团。在墓葬不远处,发现了辽代牙帐城(即管理某一地区的行政中心)遗址,这些遗址与萧氏家族有什么关系,有待考证。这里又是辽代贵妃家族墓地,有没...
7月4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2016年多伦小王力沟辽代贵妃墓葬考古勘探。 据此次考古项目领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志庸介绍,虽然对辽代贵妃家族墓考古发掘暂告结束,但仍留下许多待考证谜团。在墓葬不远处,发现了与墓葬有关联、同时代的较大遗址,这与萧氏家族有什么关系,这里是辽代贵妃家族墓地,有没有家族其它成员墓葬,都有待考证。基于此,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此次辽代贵妃墓葬考古勘...
位于辽宁省凌源市的小喇嘛沟辽墓群是一处保存较完好的辽代契丹贵族家族墓地,出土大量珍贵的金银器文物。然而,大多文物在出土后未采取任何保护及保养措施,甚至发生新的腐蚀,亟待保护修复,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日前对这些亟须保护处理的器物进行修复。小喇嘛沟辽墓群位于辽宁省凌源市凌源镇八里堡村,1994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发掘,共清理了11座墓葬,出土了丰富的随葬遗物。其中,金银器是重要的一类遗...
简介:墓M3出土的三节莲花形铜灯、手持柄式莲花香炉,为不可多得的辽代文物精品。 墓M2全长近四十米,墓门仿木结构,唐风浓郁。该墓出土的许多文物与辽陈国公主墓出土遗物相似,但制作更为考究。墓葬还出土了五件玻璃器,应为伊斯兰玻璃,为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墓葬中发现墓志一盒,中部阴刻篆书“故贵妃萧氏玄堂志铭”几字。据墓志可知墓主人为辽圣宗妃,其家族在辽代九帝中共出过四位...
2015年6月—12月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锡林郭勒盟文物站、多伦县文物局对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蔡木山乡铁公泡子村小王力沟辽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辽代大型墓葬两座(编号m1、m2),取得了重大收获。 这两座墓葬的发掘意义重大,对辽代历史的研究必将起到推动作用,甚至可以说填补了辽代历史研究的某些空白。特别是m2墓葬中发现墓志一盒,中部阴刻篆书“故贵妃萧氏玄堂志铭”几字,墓志详细记...
崛起于塞北草原的契丹,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民族。 这个民族建立的王朝在中华大地纵横驰骋了两百余年,在创造一个个辉煌,留下一个个谜团后,突然消失得杳无踪影。 5月13日,由内蒙古博物院和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神秘的契丹——辽代文物精华展”将在南宋官窑博物馆名窑传承馆开展,展期三个月。 想探索契丹文化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这次展览共...
资料图 辽代陶瓷的釉质精良,莹润如脂,色泽鲜艳,平滑光亮,给独特多姿的造型穿上色彩斑斓的外衣,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老窑瓷 辽代陶瓷釉色基本上是以白釉、黄釉、绿釉以及“黄白绿”综合运用的“三彩釉”为基本格调,兼有黑釉、紫釉、茶叶末色釉、蓝釉、红釉、酱釉、混釉等彩釉,也有各种描金器的存在。其中的白釉多施于地子,作为黄、绿釉的衬托;黄釉多施于各种花卉;绿釉多施于各种花叶。当然...
按辽代陶瓷胎质的性质、质量做一个概括性的分类,可把辽代陶瓷胎质具体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高温胎质,包括辽白细瓷胎、粗胎和缸胎三种;第二类是半瓷陶胎,包括白砂胎、粉砂胎和香灰胎三种;第三类是低温陶胎,包括红陶胎、黑陶胎、灰陶胎、白陶胎和粉陶胎五种。 辽代的高温胎质耐高温,瓷化度较高,坚固性能较好是其共同特点。但辽白细瓷胎和粗瓷胎缸胎在质量上相差甚远,所制瓷器的质量差别很大。辽白瓷器胎有多种彩...
研讨会现场 中国文物网讯 2016年5月2 日下午 “辽代绣画珍品展暨专家研讨会”在格林当代艺术中心(GREEN ART CENTER)举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研究员王炳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研究员李之檀、中国国家博物馆原研究员宋兆麟、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李彩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王瑞平等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与会嘉宾就对辽代绣画...
图为辽代贵妇墓出生地墓志 26日,中国考古界享有盛名的内蒙古自治区辽代贵妃墓主人身份再次出现新突破。当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志庸研究员经过长期考证最终确认,该墓主人身份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太后外孙女。 针对这一发现,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数专家认为,辽代贵妃墓这一身份的确定,其价值与意义堪比之前轰动一时的海昏侯墓葬发掘。完全可以说,南有海昏侯,北有贵妃墓。 辽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契...
牟田口章人(图中)向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图右)介绍捐赠的文献 捐赠的“双鱼形琉璃釉建筑构件”和5本辽史研究的原版书籍 28日,日本帝塚山大学文化创造学科教授牟田口章人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将自己珍藏的“双鱼形琉璃釉建筑构件”和友人的5本辽代研究文献捐赠内蒙古博物院,并表示终于完成“心愿”。 据悉,此次捐赠的物品包括一件辽代“双鱼形琉璃釉建筑构件”和五本辽史研究的原版图书。其中,“...
辽文化博物馆展示“北国风韵 辽土丹青”—法库境内及国内发现的辽代壁画 辽文化博物馆所在的白鹤楼外景 辽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27日在沈阳法库举行,重新兴建的千年辽代白鹤楼也于当日开放。 法库,有深厚的辽文化积淀。这里是辽代后族萧氏重要聚居地,曾出现过6位辽代北府宰相,因此被誉为“宰相故里”。其境内有22座辽城旧址、220余处村落遗址、20余处辽墓,包括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茂台圣迹山辽墓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