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入西藏文物保护经费有望超过17亿元,比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累计对西藏文物保护投入的总资金多出3亿多元。 日前,山南地区敏珠林寺保护性维修工程开工,拉开了西藏“十二五”文物保护工程的序幕。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桑布说,“十二五”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共有3大类、44个子项目,其中包括敏珠林寺等40处文物单位修缮保...
新华社拉萨10月31日电(记者边巴次仁、德吉)“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入西藏文物保护经费有望超过17亿元,比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累计对西藏文物保护投入的总资金多出3亿多元。 日前,山南地区敏珠林寺保护性维修工程开工,拉开了西藏“十二五”文物保护工程的序幕。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桑布说,“十二五”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共有3大类、44个子项目,其中包括敏珠林寺等40处文物单位修缮保护工程、新建3个地市级博物...
行走在铺满深秋黄叶的色拉寺背面山间林地中,不时会被节奏明快的“阿嘎”敲击声和旋律高亢的劳动歌谣“阿谐”所吸引,不觉放慢脚步远眺,只见色拉寺措钦大殿前厅房顶上,排列整齐的施工人员正在整齐而又欢快地敲击着“阿嘎”。上百名来自周边地区乡村的农牧民工在阳光下,在劳动的欢快歌声中,享受着古老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 色拉寺是藏传佛教著名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发表的《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白皮书指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对西藏重要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维修,恢复开放了一大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巨额投入和大规模维修在中国文物保护史上是空前的。 白皮书说,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共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帮助西藏修复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对昌都卡若、拉萨曲贡、山南昌果沟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填补了西藏...
打阿嘎”历久弥新 中国斥巨资保西藏文物“修旧如旧” 打阿嘎,被赴藏的旅人们称为“死等也要看到”的一景,却在记者雪域高原采访中一路如影随形——从曲松县的拉加里王宫,到雅鲁藏布江畔的桑耶寺,再到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 藏语里阿嘎意为“白色的物质”,是一种风化的石灰岩。打阿嘎这种藏区独有的工艺...
中新社拉萨9月12日电 题:“打阿嘎”历久弥新 中国斥巨资保西藏文物“修旧如旧” 中新社记者 应妮 打阿嘎,被赴藏的旅人们称为“死等也要看到”的一景,却在记者雪域高原采访中一路如影随形——从曲松县的拉加里王宫,到雅鲁藏布江畔的桑耶寺,再到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 藏语里阿嘎意为“白色的物质”,是一种风化的石灰岩。打阿嘎这种藏区独有的工艺,从吐蕃王朝时期已大量使用;因其极费工时,一般只在王宫佛殿...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特稿本报记者朱磊 气势宏大的布达拉宫、秀美多姿的罗布林卡……在西藏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风格独特的文物古迹常常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这些优秀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华文明的光辉,而这些文物古迹能够保持原貌,与西藏和平解放后,我国高度重视西藏文物保护工作是分不开的。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年7月11日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西藏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成果广受瞩目,可移动文物保护成效显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和队伍不断壮大,保护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文物研究和展示利用充满生机。西藏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大成就,使雪域高原的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并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工作扎实有力 开展文物调查,做到...
新华网拉萨4月18日电(记者 德吉 边巴次仁)近几十年来,在西藏布达拉宫等一些重要的文物古建筑内,总能看到藏族工人们手拿夯锤,唱着劳动歌谣,以整齐的队列对宫殿的地面、屋顶等夯打阿嘎土的情景。这一极具西藏特色的劳动场景不时引起游人驻足、拍照。 1990年就曾到过拉萨旅游的杨小姐告诉记者,她当时去布达拉宫参观时就看到宫殿在维修,2005年再次来到拉萨,发现布达拉宫的维修还在进行当中。 从上个世纪8...
“文物建筑维修要以保护为前提,这是对文化遗产本身负责,也是对后人掌握文史资料、开展深入研究负责。”这是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文物研究所副所长袁毓杰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2007年,袁毓杰作为中央第五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来到西藏。在西藏开展文物维修工作的3年里,他累计行程超过10万公里,将“文物保护”理念注入到雪域...
“文物建筑维修要以保护为前提,这是对文化遗产本身负责,也是对后人掌握文史资料、开展深入研究负责。”这是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文物研究所副所长袁毓杰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2007年,袁毓杰作为中央第五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来到西藏。在西藏开展文物维修工作的3年里,他累计行程超过10万公里,将“文物保护”理念注入到雪域高原...
在旧西藏,绝大部分社会、文化、自然资源都垄断在封建农奴主手里,文物工作没有存在的土壤,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人民当家做主,在社会主义新西藏,文物事业才得以出现和发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文物局和全国文物系统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经过几代文物工作...
资料图:萨迦寺 西藏自治区政府日前透露,自治区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中以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为主的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项目和“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国家先后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自2002年开工的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国家共投资3.8亿元。另外,国家已安排专项资金5.7亿元,用于包括180个重点建设项目在内的西藏...
从今年起国家将投入5.7亿元,对西藏境内22处文物建筑和寺庙进行维修。 据自治区文物局局长喻达瓦介绍,此次将要进行维修的文物点中有15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的寺庙和7处历朝历代中央政府有效治理西藏的历史遗迹。其中包括扎什伦布寺、夏鲁寺、乃宁寺、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桑耶寺、昌珠寺以及江孜宗山抗英遗址、朗赛林庄园、拉加里王宫、古格王国遗址等。 在国家对西藏文物保护力度加大的同时,西藏...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告诉记者:“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为保护那里的文物,已经投入7亿多元。” 据统计,西藏自治区目前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4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8处。馆藏文物数十万件。 这些文物古迹凝结着藏地的悠久文明和迷人风光,一直为国内外有关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