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28日至30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市举行。来自中国、德国、比利时、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等学术问题进行研讨,推动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始于2002年,至201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预备名单确定: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由江苏南京、扬州,浙江宁波,福建泉州、福州、漳...
记者25日自当地文物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武威亥母寺洞窟遗址发掘工作出现新亮点,已出土4万多个模制泥佛泥塔。 亥母寺洞窟遗址历史悠久 模制泥佛泥塔是武威藏传佛教寺院一项悠久而古老的僧艺作品,自西夏至明代,该项俗称“擦擦”的僧艺不断传承和发扬,艺人辈出,模制泥佛泥塔既有藏地传统继承,又具有武威佛教的独特内蕴。今天,武威亥母寺洞窟遗址新出土的4万多个模制泥佛泥塔,...
大月氏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极为重要,它和匈奴发迹、汉通西域、佛教东传有着密切联系。 据记载,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月氏。公元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又大败月氏。月氏大多数部众遂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 月氏在河西走廊留下小部分残众与祁连山间的羌族混合,号称小月氏,而西迁之月...
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广西北海市组织“感知海丝路”媒体行活动,于本月16日至18日走进“海上丝绸之路”代表城市山东蓬莱,探访“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渊源,学习借鉴当地申遗经验。 作为山东唯一一个入选“海上丝绸之路”的城市,蓬莱有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蓬莱水城、戚继光故里及蓬莱阁风景区等名胜古迹。现存的蓬莱水城、天后宫、龙王宫经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近日,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社会实践基地”挂牌成立。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成立于2006年,坐落在临潭县冶力关镇4A级风景区黄龙山半山处。博物馆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展厅面积580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物750件,以民族民俗文物为主。
“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 早在1000多年前,摩诃池就让诗圣杜甫等众多文豪泛舟池中,“沉醉不知归路”。摩诃池为梵语,翻译过来就是“广大有龙”的意思,2014年,池子的一隅在成都体育中心被发现,结合史实,专家推断这个池子至少上千亩。 近日,随着成都市青龙街附近工地考古发掘的结束,考古专家在这里意外发现了摩诃池的西北角,并且发现了一段80多米长的城墙遗址。这次发掘,对古代成都的城市坐标...
本文所描述的是与“西南联大”同时诞生的“西北联大”! 如今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院校,都与“西北联合大学”有直接或间接的传承联系…… 与“西南联合大学”相比,“西北联合大学”的名声不为多数人所知。这是怎么回事呢? “西北联大”出世 1937年8月,为...
【摘要】通过对大西北出土彩陶的纹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纹样具有明显的演变过程。针对纹样演变的事实,我们以彩陶纹饰的局部演变反观大西北环境逐步向干旱沙化的环境改变为出发点,依据符号学的基本理论,试图了解自然环境改变对彩陶纹饰变化的影响以及彩陶纹饰中体现出的自然环境改变的情形。文章最终得出结论:彩陶纹饰的演变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变化或为其主要因素。 【关键词】西北地区 彩陶纹饰 自然环...
中国书画国际大学西北书画院成立留影 2016年6月6日,这是一个值得庆幸的日子。中国书画国际大学西北书画院在十三朝古都西安正式成立并同期举办书画联展。本次活动上,中国书画国际大学西北书画院院长郭银峰表示,此次活动的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大家共同去珍惜,力争让书画院肩负起西北书画文化研究的重任。会上,郭银峰院长让在座的每位嘉宾发言并为书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企业家张剑波表示,对书画院的发展和壮大付出...
故宫博物院与西北大学21日联合在西安成立“故宫学院”,该学院将致力于文博专业人才培养、先进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传播和高水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与成果交流。 据了解,根据故宫博物院与西北大学签订的合作协议,新成立的“故宫学院”将依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专业平台和优势,根据我国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以及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先进技术交流等工作。 ...
灵明堂拱北五星坪灵明堂拱北原址在七里河下西固,始建于清朝宋年。1985年在五星坪开工新建,占地10950平米,建筑面积7100平米。 五星坪灵明堂拱北原址在七里河下西固,始建于清朝宋年。1985年在五星坪开工新建,占地10950平米,建筑面积7100平米。里边的五朝门、礼拜大殿、东西四合院及厢房、三花门、抱厦、八卦亭后照壁等均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宫殿式古建筑。其中礼拜大殿高30米,长50米,雕有...
作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型文物精品展览之一,从5月1日起,一场浓缩古丝绸之路西北五省区全景文物珍品的视觉盛宴——《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大展》在省博物馆展出,丝绸之路悠久历史和伟大意义将在此精彩呈现。 据了解,《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大展》为期3个月,由西北五省区18家文博单位联合推出。展览主题紧扣“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先后在国家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等十余...
为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的“材料科学与考古研究交叉学科论坛”4月7日在西工大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内著名考古学家、文物保护专家以及相关材料专家汇聚一堂,展示考古发现及文物保护研究成果,解读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探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与考古学、文物保护学科的有机结合,阐述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据悉,西工大成立材料科学与考古研究中心,...
记者23日从广西北海市文物局获悉,去年12月以来,北海市考古团队在辖区营盘镇白龙村白龙珍珠城遗址及其周边5公里的地域内,发现至少有8处汉唐至明清时期的古文化遗存,其中汉唐时期古文化遗址(遗物点)4处,主要为大量汉唐时期的陶瓷片。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重大发现,将白龙可考证的历史由之前确定的明朝推前至汉朝,这是广西考古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考古方面的重大突破,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请世界遗产具...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15日对外披露,内蒙古文物普查组近期在阿拉善盟博物馆发现一件中国罕见、史料价值极高的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刻石与拓片。 消息指,文物考古专家根据刻石题记的年号研究,得知碑刻落成的年代为东汉安帝永初(公元107—113年)时期,碑刻写于“永初元年”(107年),碑刻为东汉时期西北驻军所刻,文字内容有“北置朔方,西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列郡塞,西界张掖居延”;“王莽之乱”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