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首都师范大学考古系教授宁强日前在甘肃武威市天梯山石窟寺考察时,发现一尊约5米多高的站立佛像,佛像具有明显的成年妇女形体特征,宁强认为,这尊佛像应该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为其母所造,与古代文献相吻合。 9月22日,宁强在甘肃武威市南边的天梯山石窟寺考察研究时发现了这尊佛像,该佛像位于一个方形殿堂窟内正壁中央,身体略微前倾,体型饱满厚重,头部已经严重毁损,但身躯保存较为完整。佛像双腿并立,右臂斜下垂,...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学今年开始对石家墓地一公里以外的遇村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根据遗迹及出土文物分析,考古人员认为,遗址年代大体延续时间为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晚期。 据介绍,遇村遗址已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清理灰坑51处,墓葬10座,窑址1座,马坑1座。出土文物丰富,有陶器、玉器、骨器、石器、铜器等。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王永安说,遗址调查时发现较多春秋时期遗物,有陶罐、陶...
连日来,我省博物馆纪念馆按照应急管理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的要求,根据省文化厅、省消防总队、省文物局的统一部署,认真汲取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事故教训,通过开展培训、演练、检查、巡查等多种方式,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金昌市召开全市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安排部署暨集体约谈会议 陇南市文广新局与市公安消防支队召开全市博物馆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
雍正十三年地契、乾隆四十三年盐茶分约官契、嘉庆年间私契……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朱浒研究发现,其两年前在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学术考察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征集的一批珍贵文书,为甘肃省平凉市清代同一家族的系列地契、盐茶分约等,共15种。 “这批地契属于清朝甘肃平凉地区段氏家族所有,被后代精心保管近300年。其涉及的清代年号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同治等,涵盖了清早、中、晚...
9月26日,甘肃定西市政府新闻办在兰州举行第二届马家窑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张婧摄 26日,甘肃定西市临洮县政府副县长王海妮表示,该县采取“校地合作”的方式,探索出“文创公益,精准扶贫”的模式和“文创+产业”、“文创+扶贫”的思路,延伸马家窑文化的产业链条。 当日,定西市政府新闻办在兰州举行第二届马家窑文化节新闻发布会。节会以“世界马家窑、创意马家窑”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
“今天在这里看到了很多名家珍品,比如赵孟頫的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册页,齐白石的《双寿图》,这些在平时都是难得一见。”正在欣赏藏品的张丽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20日,历经4年斥资10亿元打造的甘肃最大非盈利性民营博物馆,入围国家级博物馆中非国有博物馆前列的甘肃天庆博物馆正式开馆,同时被授予“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博物馆工作人员刘路介绍说,天庆博物馆自2014年9月底建...
乡试朱卷 甘肃科举博物馆 9月19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萃英门82号(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内)的甘肃科举博物馆、兰大二院院史馆正式开馆。 据悉,这两座博物馆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与交流等功能为一体。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文史办副主任贾守雄告诉记者:“甘肃科举博物馆、兰大二院院史馆馆舍建于1875年,原为甘肃贡院至公堂、观成堂。2015年对两座古建筑进行了全面修缮,并在修缮后的至公堂...
黑山岩画全称是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主要分布于甘肃嘉峪关黑山峡谷的峭壁陡崖上,为远古时期黑山地区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的真实纪录,目前该地共发现战国至明代时期岩画230余幅。丁思摄 中新网兰州9月14日电 (记者 丁思)甘肃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所所长张斌14日介绍,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影响,“历史的记事本”甘肃黑山岩画现存岩体风化、岩画剥落等病害,部分岩画已变得模糊难辨,...
甘肃临洮市文峰中学附近的一处正在施工中的工地,发现墓葬群,引发外界对于文物保护的关注。今日(10日),新京报记者从临洮县委宣传部获悉,初步判定墓群为平民墓葬,非网传皇家墓葬。目前,甘肃省文物局已派专家到现场勘查。 临洮当地一名周姓居民告诉新京报记者,9月8日,自己听说在文峰中学附近一处商品房建设的工地发现古墓,因当地流传此处为李姓第一位皇帝李暠的返葬墓所在地,墓群的发现引人猜测。 文物...
8月2日至8日,甘肃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玉萍带队赴武威、金昌两市、阿克塞县以及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馆和省文物商店等省直文博单位开展文物安全检查,重点督查了《甘肃省文物安全管理办法》贯彻落实和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2016—2018年)开展情况。 检查组实地检查了武威文庙、雷台汉墓、凉州区明代新东长城、磨咀子及五坝山墓群、古浪县明代青山寺长城、大靖古建筑群、永昌县鸾鸟...
位于天水甘谷县北部的八里湾镇中岔村,因拥有一座300多年的古堡而闻名。走进中岔古堡,一堡三院,相得益彰。前院文化园内,碑刻成林、墨香氤氲;中院是百年古庙——关帝庙和戏曲舞台,恢弘大气、庄严肃穆;后院则是正在建设的农耕博物馆。中岔,一个千年古村,依托百年古堡,从农耕文化着手,勾勒出了“农耕文化搭台、乡村旅游唱戏”的美丽发展蓝图。 1、“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中岔村农耕博物馆,分为农耕体验区...
图为天水麦积山石窟。(资料图)杨艳敏摄 中新网兰州8月9日电 (冯志军 高莹 闫姣)一年多来,常年致力于“扩大国际合作”的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不仅要像以前一样在重要场合反复推介莫高窟,还要利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机会对更多国外朋友“唠叨”关于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和庆阳北石窟寺的“事儿”。 “一定要让外界知道,知道了才会来爱护,如果他都不知道你的价值,还会说你们这些人在干什么呢?...
历时三年的甘肃榆林窟文物保护工程于近日渐近尾声。这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40年来首次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不仅使单日游客接待量较此前增加二倍,未来还将为其“姊妹窟”敦煌莫高窟渐成常态的客流洪峰“分流减压”。 敦煌研究院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宋子贞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总投资约1245万元人民币的该项工程于2016年10月底启动,今年4月底至6月下旬景区曾暂停对外开放。目...
原标题:甘肃环县文化活动“生根开花”民众参与“乐在其中” 8月4日,位于甘肃庆阳市环县环江民俗文化风情线上,“秦腔戏苑、道情皮影广场、环县道情大家唱、百姓大舞台”等演出舞台上以当地居民为主的“演员”在表演。张永鑫摄 中新网甘肃庆阳8月5日电 (记者 侯志雄)三伏酷暑,置身夜幕下的黄土塬上略感清爽。在甘肃庆阳市环县环江民俗文化风情线上,“秦腔戏苑、道情皮影广场、环县道情大家唱、百姓大舞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