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汉代针刻如意勾云纹漆罐 现藏于扬州博物馆的“汉代针刻如意勾云纹漆罐”于1985年在扬州邗江姚庄汉墓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批具有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的漆器100多件,这其中,以这件“针刻小漆罐”最为罕见。 针刻纹路细如毫端、形如游丝 “针刻如意勾云纹漆罐”质地为夹纻胎,通高7cm、口径4.2cm、最大腹径8cm、底径4.5cm。直口、鼓腹、平底。其上置一圆底形套盖。外髹褐漆,内...
济阳县垛石镇白杨店村近日发现一座东汉古墓,墓内出土了大量精美画像石,由于无山采石,黄河以北地区汉画像石墓非常少,这是济南发现的第二座汉画像石墓,其中一件石柱被考古人员称之为“迄今为止出土的最精美汉代浮雕文物”。 白杨店村位于济阳县城西北方,前几日,村里妇女按照旧俗“刷簸箕”求雨时,无意中发现了几块石柱,在上报了文物部门经专业人员鉴定后,发现这几块石柱竟是东汉画像石,这座墓也因此被断定为东汉...
白杨店汉墓墓室面积近200平方米,里面布置很讲究。记者雍坚摄 济阳龙湾汉墓出土的高浮雕石柱让专家惊叹不已。记者雍坚摄 7日下午2点半,济阳县垛石镇白杨店村84岁的王进香老人坐在村里祖辈都唤做“龙湾”的地方,抽着一袋烟,饶有兴致地看着下面正在工作的考古人员。十天前,村里妇女们央求村委会到这儿往下挖点水出来“刷簸箕”祈雨(当地的传统民俗),没想到几铲子下去,正巧挖在几块“石头”上,顺势再...
为推动馆际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丰富广州市民的文化生活,南阳市汉画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龙卧南阳---南阳汉代文物展》于7月31日正式开展。展期从2014年7月31日至10月31日 ,历时三个月。 本着节俭办展览的原则,此次展览不搞开幕式,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新闻媒体和观众推出。2014年7月30日,香港《大公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广州电...
18块珍贵汉代画像石随同150多件文物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广州,昨天起“龙卧南阳”汉代文物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进行为期3个月展出。除了画像石及其拓片,还包括玉器、青铜器及陶瓷器、画像砖和陶狗等。展览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阳汉画馆和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办。展期至10月31日。 展览分“帝乡南都”、“躬耕南阳”和“天人合一”三部分,介绍南阳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百态。 专家介绍,汉...
西部网昨天报道眉县汤峪镇讲渠村村民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两处汉代古墓,出土了6件陶制文物。记者今天(7月22日)从眉县文物旅游局了解到,7月21日晚22时许,该村村民向眉县文物旅游局打电话称又发现一座古墓,今天(7月22日),考古人员对新发现的这处古墓进行清理发掘,共出土灰陶瓶、灰陶罐等八件陶器和一枚钱币。 新闻回顾: 眉县村民平整土地现汉代古墓 出土陶灶等6件文物 眉县博物馆馆...
瓿是古代的盛贮器。有印纹硬陶、原始青瓷、青瓷和黑瓷等制品,多仿西周时青铜器的造型,战国和汉代较为流行。早期器型为平唇短直口,斜肩,扁圆腹,平底,或底部附三扁平足,肩部贴对称铺首耳,耳面高出器口;中期肩部渐鼓,双耳顶端逐步降低,与器口齐平,底下三足消失;晚期体形较大,敛口,宽平唇,球形腹,双耳低于器口,形似大罐。 到东汉中晚期在浙江上虞、宁波、永嘉、慈溪发现了大量的瓷器,在河南中州路,河北安...
7月24日,记者从武威市有关方面获悉,凉州区城东某农场日前在土地开发平整时发现一汉代青砖古墓,大批珍贵文物重见天日,不仅为考古学界了解汉代历史提供了丰富实物,墓主人神秘的身份之谜也有待进一步考证。 7月24日,记者来到古墓发掘地——武威市凉州区城东某农场工地,由于连续几日降雨,现场文物工作者进行抢救性的发掘工作暂时中止。据当地目击者介绍,一周前,挖掘机施工队在此开挖平整田地时,挖掘机挖掘出...
记者22日从陕西眉县文物部门获悉,该县汤峪镇讲渠村7月20日发现了古代墓葬。眉县博物馆馆长汤洋22日告诉中新网记者,目前已发现了3处古墓,并出土了陶罐、陶灶、钱币等15件汉代文物。 7月20日,眉县汤峪镇讲渠村村民在进行土地平整时,地面出现了两个大洞,发现内部有陶制器物,推测是一处古代墓葬并上报相关部门。眉县文物旅游局考古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对2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随后又发现了1处古...
考古发掘现场 考古人员清理出的陶瓶、陶罐和一枚钱币 考古人员清理发掘出的陶瓶、陶罐和一枚钱币 西部网昨天报道眉县汤峪镇讲渠村村民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两处汉代古墓,出土了6件陶制文物。记者今天(7月22日)从眉县文物旅游局了解到,7月21日晚22时许,该村村民向眉县文物旅游局打电话称又发现一座古墓,今天(7月22日),考古人员对新发现的这处古墓进行清理发掘,共出土灰陶瓶、灰陶罐等...
考古人员发掘清理出来的6件陶器 眉县博物馆馆长介绍出土的6件陶器 7月20日,陕西眉县汤峪镇讲渠村村民在村子边进行土地平整时,意外发现了两处古墓并及时上报文物部门,经过考古人员抢救性发掘,共出土陶罐、陶灶、陶仓、陶壶等6件文物,陶仓、陶壶为釉陶,考古人员初步推断为西汉晚期器物。 平整土地时发现两处古墓 7月20日,眉县汤峪镇讲渠村村民在村子边进行土地平整,推土机在推平一处田地时,...
新莽 “博局去不祥”四神规矩镜 新莽 “尚方御”四神规矩镜 铜镜作为古人的日常生活用具,在齐家文化时已经留下了了痕迹。铜镜发展史跌宕起伏,先后经历了三个高潮期:到战国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期,两汉为第二个高峰期,隋唐则为第三个高峰期。后因玻璃的出现而被逐渐替代,直至绝迹。 铜镜的正面用于照面,而背面往往饰有各种各样的图案纹饰和铭文。这些美丽奇特的图纹和内容丰富的铭文,与时代的艺...
记者14日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文物局了解到,该县考古工作人员在日常勘探过程中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该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活活动。”垣曲县自然博物馆馆长吕东风介绍说。 该遗址位于山西省垣曲县解峪乡解村西200米的一个二级黄土台地上,北依山坡,南临黄河支流板涧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达4.5万平方米。遗址内文化层厚达...
玉仙人奔马 1966年至1976年间, 在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汉元帝渭陵附近一汉代礼制建筑遗址内陆续发现了玉仙人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和玉俑头等一组珍贵的西汉圆雕玉器。据专家推测,这组玉器应是当年这一汉代礼制建筑内的陈设品,后因建筑倒塌而被湮埋。其中的一件玉仙人奔马,高7厘米,长8.9厘米,底宽3厘,1966年被当地农民偶然发现而交献给咸阳博物馆,质地为有“玉中之王”美称的新疆和田白玉...
长寿绣 湖南省博物馆 石辟邪 西安碑林博物馆 奏乐木俑 湖南省博物馆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通过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山东济南双乳山汉墓和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高等级随葬品、陕西西安汉阳陵的着衣式陶俑和铜印、居延尉木简等文物展示汉代的中央集权制;并通过度量衡、货币等展示汉代的经济生活。 与此同时,来自云南和新疆、甘肃、陕西的文化遗物则展示了包括滇文化、北方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