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古城太原的东南隅,有一座金碧辉煌的佛教寺院——崇善寺。据现存于该寺的《建寺缘由匾》记载,明洪武十六年(1383)四月,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子晋王朱为了补报母亲高皇后“罔极劬劳之恩”,特请朱元璋恩准建立新寺,历时八年有余,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终于建成占地245亩的崇善寺。由于崇善寺是朱元璋“恩准”的官建大寺,且又具有晋王朱家庙性质,所以在兴建中,费竭财力,务求宏丽,所谓“规模宣序,俨若仙宫...
一、白居寺措钦大殿建筑 白居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江孜县城西北端的山坳里,三面环山,四周山梁上以夯土砌以城墙,上设城垛和观敌台。整个寺院依山而建,建筑群以措钦大殿和白居塔为中心,建筑宏大,气势雄伟。全寺共有古巴、钦格洛、罗布干、德瓦晋、赛贡、司岗王玛、仁定、顿格洛、拉岗、结布久、翁卡、西奈、列珠、常米且、康萨、拉乌、夏钦巴等17个扎仓,以及马林、荣康、甘登、凯居、巴久等佛殿。此外,设有扎夏、僧...
辽代是由契丹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疆域相当于今河北、山西、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北方广大地区。契丹族原来信奉萨满教,立国后为巩固在汉族地区的统治,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其中也包括对佛教的信奉。辽代帝王从太宗开始都奉佛崇佛,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圣宗、兴宗和道宗。这三位帝王不仅扶持佛教,大兴佛教文化事业,而且还表现出对佛教思想的极大兴趣和较高修养。辽代《契丹藏》的刊刻、房山石经的续刻等佛教文化事业...
一、桑耶寺的兴建与建筑格局 桑耶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桑耶村,雅鲁藏布江北岸,距离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38公里,距离扎囊县25公里,海拔3676米。它不仅是藏族历史上第一个佛法僧俱全的著名寺院,也是西藏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雅砻风景区之一。 公元八世纪中叶(750),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文殊菩萨化身的赤松德赞为施主,迎请萨霍尔(孟加拉国)国王古玛特其之子大堪布寂护...
在佛陀灭度后的五百年间,世人因“佛相不可显现”而未曾以人形为之造像。在印度佛教艺术最初的流派中,没有佛陀本身的形象。印度的艺术家们通过一些佛经引证了“世尊”和他的一生八相,比如:用“菩提树及空座”代表“成佛”的场面,用“法轮”来代表“说法”的场面,但用人形来表现佛陀的情况付诸阙如。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执政,这位立志弘扬佛法的君主,向各“希腊化”国家派遣大量传教者。他们为众多“希腊化”国...
山西省是古代寺观遗存最多、保存较好的地区,而双林寺则是古代佛教雕塑极为精美、类型极为多样的佛寺。双林寺在山西省平遥县城西南七公里的桥头村北侧,建筑历遭千年的风雨兵燹之患。到元末,殿楹损坏、庑廓倾颓。因此,明景泰、天顺、弘治、正德、隆庆年间以及清道光、宣统年间都曾大规模地重建或重修,现存庙宇主要为明代和清代修建。 双林寺坐北朝南,寺院南墙有券拱门,即山门。除山门外,中轴线垂直排列有天王殿、释...
贡噶曲德寺位于西藏贡噶县先锋乡,距县城约五六公里,距拉萨约六十多公里。该寺又称多吉丹寺(意为“金刚座寺”),一般俗称贡噶寺,为前藏拉萨境内影响最大的萨迦派寺庙之一。 一、贡噶曲德寺的创建与历史演变 贡噶曲德寺始建于藏历绕迥八年(1464),由被称为莲花生大师化身的萨迦派上师吞敦·贡噶朗杰所建(又名吉尊·多吉丹巴)。吞敦·贡噶朗杰(1432—1496)于藏历第七绕迥水鼠年(1432)...
在藏族传统艺术中,唐喀艺术堪称一绝。唐喀又作唐卡,是藏语音译,其本意有二:一指平坦,二指政府诏令,后专指以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唐喀起源于松赞干布时期,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而发展起来,为藏文化中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分布除西藏外,还有青海、甘肃、内蒙古、云南、四川等地。 北京雍和宫所藏唐喀,其内容多为藏传佛教题材,为清中期的作品,而这一历史时期,正是唐喀艺术...
在新近落成开放的首都博物馆中,专辟有一个“佛造像”展厅,里面陈列了在北京出土、制作的不同时期、不同材质、不同题材的佛教造像。这些造像以实物形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佛教在北京地区的传播。本文以首博馆藏造像为线索,简述北京地区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变化。 北京地区古代称为燕地,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属石氏前赵、后赵统治。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中,就多处记载了石勒、石虎笃信佛教,请僧、供养、造像、...
在藏传佛教壁画艺术中,阿里古格壁画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情调,有别于其它藏区的壁画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流派,并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在藏族艺术史乃至中国艺术史上,古格壁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宗教文化研究价值。现存的古格壁画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阿里同周边克什米尔、西域、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文化关系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古格壁画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证明古格艺术是域外多民...
后藏名刹夏鲁寺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发源地和根本道场,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修行精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弘扬做出过重要贡献。夏鲁寺独特的藏汉合一的建筑风格,以及保护完好的壁画、造像艺术,在藏传佛教艺术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夏鲁寺的历史沿革和佛教艺术作一番梳理和探索,以飨《法音》读者。 一、夏鲁寺的历史沿革 (一)古相家族与夏鲁寺的缘起 夏鲁寺位于...
藏传佛教是印度密教与我国藏族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地域性佛教。藏传佛教造像以藏传佛教特有的崇奉为表现对象,风格上以印度密教艺术为基本依据,同时融入了藏民族传统审美和表现手法,是雪域高原的一朵艺术奇葩。藏传佛教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最初主要在西藏、青海等地的藏族聚居区传播。直到元代,随着西藏辖归内地中央政府,开始传入内地,此后在内地一直传播不衰。北京作为元明清三代的首都,始终是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的中心。...
在2009年第8期《法音》“藏传佛教绘画中的十八罗汉艺术”一文中,笔者重点探讨了十八罗汉在藏地的传播以及造像艺术的兴起,着重分析研究了藏传佛教壁画和唐卡艺术中的十八罗汉形象和艺术风格,但限于篇幅,没有对雕塑造像中的十八罗汉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对藏传佛教寺院中常见的十八罗汉雕塑艺术种类与风格特征作一介绍和分析研究。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罗汉造像,一般是指十六罗汉像,也叫十六尊者像。他们分别是:...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8月18日至9月8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展。这是实验艺术第一次以独立展区形式亮相,以呈现中国近10年来的实验艺术生态。本次展出的实验艺术作品,或为装置,或为生态雕塑,还有装置和纪录片相结合的多媒体影像作品,充分展现了实验艺术探索新媒介形式和新视觉经验的前卫语境。 在展览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品布满了今日美术馆的三个场馆。走进一号馆,...
对于古罗马的造型艺术,大多数人常常会将之与古希腊艺术相混淆。可是大凡了解一些西方文明发展史的人都知道,15、16世纪源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恰恰是要“复兴”古罗马人的那种人文理念,而不完全是以诸神为浪漫偶像的古希腊理念。那么,古罗马人的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呢?其在当时的艺术中又呈现出哪些独到之处呢? 古罗马人于公元前1世纪,带着近乎野蛮人的气味,征服了埃及、不列颠、西班牙、高卢乃至希腊,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