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兴建于公元9世纪的西班牙古堡马德雷拉(Matrera),近年展开修复,然而修复成果却令世界傻眼,甚至被历史文物学者批评是“史上最差修复工程”,引发热烈的讨论。网友还拿出几年前把“耶稣”修复成“福禄猴”的例子,拿来与失败古堡做比较。 据台湾东森新闻云3月14日报道,马德雷拉古堡位于西班牙西南部城市卡迪兹(Cádiz),千年以来轮番受到摩尔人与基督徒的猛攻,加上大自然风雨的侵蚀,仅剩断瓦颓垣,但珍贵...
“尽管民国距今并未超过百年,但民国原版书远比几百年前的明清线装书还‘脆弱’,目前国内有一大批民国文献档案亟待清理保存,否则我们将失去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10日,记者从南京师范大学获悉,该校成立了国内首个“民国旧体文学与文化”数据库,计划以此为基础“挽救”珍藏的数万部民国原版文献书籍。 据数据库首席专家、南师大曹辛华教授介绍,“曾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无论是档案馆、图书馆,还是大学、民间,都藏有...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近期走红网络,“温暖”了很多观众。这部介绍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的纪录片于今年1月7日在央视9套首播,当时便获好评。此后一个月,该纪录片持续在网上发酵,直至“燃”了起来,点击量达数十万,豆瓣评分高达9.5分,赶超当下热播的电视剧。 纪录片虽只有三集,但很多网友看完后都觉得意犹未尽,甚至还有人直呼“中毒”。一部仅有三集的纪录片为何得到如此热捧?文物修复素来是幕后工作,常人难以接...
2015年11月14日,备受关注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副局长童明康,江西省领导姚亚平、朱虹、龚建华等出席启动仪式。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第一座真车马陪葬的墓葬,周边还寻找到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内涵最丰富的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一级作家雷铎日前到惠州考察东坡故居旧址等历史文物建筑,并就东坡祠修复方案提出建议。市文广新局表示,雷铎从传统文化、建筑特色等方面对重修苏东坡祠提了很多宝贵建议,该局已将建议转交给设计方吸纳。 建议 用历史建筑来传承苏东坡文化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5日至10日,雷铎应邀到我市对东坡故居旧址、宾兴馆、苏堤、王朝云墓、泗洲塔、挂榜阁、东江民俗文物馆、丰湖书院等文物建筑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昨天表示,目前铜器、瓷器、书画等需要修复的文物多达200多万件,但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人员才有400人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缺口。但目前这个行业待遇不高,没有相应的职称评定体系。 苏士澍举例说,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王羲之书法唐摹本《万岁通天帖》,学书法的人都想看一眼。“现在这件国宝是看一次就损坏一点,谁来修复它?” 苏士澍表示,现在对于《万岁通天帖》这类国宝仍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3月6日表示,目前铜器、瓷器、书画等需要修复的文物多达200多万件,但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人员才有400人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缺口。但目前这个行业待遇不高,没有相应的职称评定体系。 苏士澍举例说,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王羲之书法唐摹本《万岁通天帖》,学书法的人都想看一眼。“现在这件国宝是看一次就损坏一点,谁来修复它?” 苏士澍表示,现在对于《万岁通天帖》这类国宝...
3月1日,回归仪式上陈列的佛首引发关注。 《灵寿幽居寺大佛即将身首合璧》追踪 佛首在台湾,佛身在河北,身首分离20年的灵寿幽居寺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造像去年5月在宝岛“团圆”,这既是中国文物界的年度大事件,也是两 岸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现在要告诉各位读者的是,这条热点新闻又有了新进展——继先期在台湾展示9个月后,上周五佛首和佛身被运回大陆。昨天下午, “星云大师捐赠北齐佛首造像回归仪式”在...
一个完好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古代建筑的村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着社会的发展。事实上,每个村子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都有自己的传统印记,只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忽略、破坏了它们。幸运的是,不管在哪里,总有这么一批人,他们一直默默守望着这些传统。 100个小景点提升村庄文化内涵 一段黛瓦覆盖的围墙,两座浑厚的门楼,几处磨盘堆砌的花坛,还有那矮墙上完全仿古的雕菱花窗……走进李祖村,就感觉这是一个...
3月1日,2016年惠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版权)工作会议暨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迎检动员会召开。会议回顾和总结全市“十二五”文化系统工作和成果,对“十三五”文化工作和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迎检动员工作作了研究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红、副市长刘冠贤、市政协副主席许玩宏出席。 会议提出,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深化改革,繁荣文艺创作生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
记者近日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文保所了解到,文物专家继去年对宣化区发现的辽代壁画墓群出土的9件珍贵木器文物完成初步修复后,日前又启动了第二阶段的深加固等工作,预计近期将完成全部修复工作,再现历史原貌。 宣化辽代壁画墓群位于宣化区下八里村。据专家介绍,辽墓群中心人物是一号墓的墓主人辽代归化州(今宣化)富有乡绅张世卿。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绘于墓室顶部和墙壁上的壁画,并出土了包括木俑、棺箱等木器。 负责...
记者24日从山西省高平市委宣传部获悉,当地斥资2.3亿元人民币修复的炎帝陵已竣工,陈列布展完成后将在农历四月初八炎帝生日之际,对外开放。 自2014年山西高平官方宣布修复炎帝陵后,引发海内外炎帝信众关注。台湾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交流学会理事长叶宏灯在炎帝陵修复保护工程建设中,多次号召台湾信众捐资捐物,参与工程建设。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室内布展,主体工程、室内外彩绘及塑像已完工,碑...
2月底,在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里,七八名修复技师正聚精会神地对一页页残破不全的古籍进行精心修复,所经手的每一页纸张至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修复师们熟练细致地完成每一道修复程序,用双手小心翼翼的复原出残卷中的文明记忆,每人每天最多能修复十余页残破古籍。 “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血脉,也是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结晶,但经过长期的流传使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不少古籍亟待抢救性保护。...
王津师傅在修复文物(资料图) 近日,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上爆红:网络点击率超70万;豆瓣评分高达9.5,超过热播剧《琅琊榜》。该片共三集,讲述一群“貌似普通、身怀绝技”的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故事。人气最高的钟表组王津师傅,已被网友称作“故宫男神”。有网友评价他称:“印象中的大国工匠,应该就是这个样子,温暖而谦逊,执著而内敛。这样的品质才能担当起某个职业的脊梁。”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电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