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美国《侨报》报道,3月8日,中国“两会”期间,为了纪念中国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继两会38名海外列席代表向中国政协赠送了带有中国抗战名言的集体签名T恤后,来自美国的海外列席代表、美国海事收藏专家陈守仁表示,将向中国政府捐赠二战时的文物。 “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和对祖国的拳拳之情从来不因为身居他乡而改变。”美国海事收藏专家陈守仁8日宣布,将把自己珍藏的一件二战文物赠给中国政府。 陈守...
近日,在已故著名篆刻家方去疾先生的女儿家中,见到两枚珍贵的拓片——“天子之宝”和“御府图书”,这两枚拓片不仅有印面,更有印纽的全形拓,而这两枚印玺的原件则分别收藏于辽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都是方去疾先生捐赠的。 “天子之宝”玺,材质为碧玉,雕蟠龙纽,雄健厚重,边长12×12厘米,通高8厘米,篆书“天子之宝”,抗日战争时期出土于江苏宜兴张公洞,出土时印文朝上,“子”字被铲掉一横笔。与此同时出...
昨天,中国人保公益慈善基金会向遗址保护基金会捐赠800万元,设立圆明园流散文物专项保护基金。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流散文物信息的调查收集。 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以来,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仍是历史谜题。圆明园陈设档案在当年的大火中被烧毁,但根据清代档案史料、故宫、颐和园陈设档案等推断,当年圆明园文物可能不少于150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通过...
刘永亮展示自己收藏的水浮司南。王帅摄 河南鹤壁收藏家刘永亮机缘巧合得到一水浮司南,经鉴定是元末明初烧造,世间罕见,极具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研究价值。虽得此宝贝,但刘永亮表示,如有大型博物馆能接收,自己愿意无偿捐献,以供更多的人了解和研究。 近日,记者在鹤壁市刘永亮居所里,有幸见到这个水浮司南。只见这个小瓷器盈手可握,遍体青花,圆形鼓腹,里边凹空,外边上下各有一圈齿纹。 “这...
昨天,中国人保公益慈善基金会向遗址保护基金会捐赠800万元,设立圆明园流散文物专项保护基金。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流散文物信息的调查收集。 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以来,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仍是历史谜题。圆明园陈设档案在当年的大火中被烧毁,但根据清代档案史料、故宫、颐和园陈设档案等推断,当年圆明园文物可能不少于150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劫掠的圆明园文...
2月9日,冒着严寒,家住江北区联成村三官堂的王翠娥老人一行5人来到庆安会馆,把她母亲沈和卿家族沈家祖堂沈氏宗祠的牌位共计40块,全部捐赠给了宁波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点庆安会馆。 据王翠娥老人回忆,沈家人口述,他们的祖先来自镇海江南衙前。衙前沈家是宁波的名门望族,据《镇海志》记载:江南沈宗,多出于南宋学者沈焕之后,沈焕为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与舒璘、杨简、袁燮并称“四明四先生”,在儒家发展史...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恩师曾数次向博物馆捐赠藏品,我希望不仅能学到恩师鉴赏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能学到其对保护、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执着精神……”2月11日,收藏家张耀国向市博物馆捐赠了一件春秋拍印纹硬陶瓮。这件来自2500多年前的百越文化中心点的陶制品不但填补了部分馆藏空白,对研究整个历史文化的进程,尤其是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具有可比性的实物资料。 在市博物馆,记者见到这件陶瓮,其高41...
2月初,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街道养马庄村村民孙成扩向临沂市东夷文化博物馆无偿捐赠了朝阳街道辖区“青峰岭”遗址发现的22件石器时代遗存下来的石器。据悉,自1988年开始,游历临沂各大山川的孙成扩开始收集各类石器,43岁的他业余考古26年,先后向市博物馆、汉墓竹简博物馆等捐赠了60件石器历史遗物。 位于临沂经济开发区的青峰岭遗址,占地约57.5万平方米,属于典型的以石器文化为主要的史前居址。“我家...
近日,在江苏镇江丹徒区上党镇专营景观石的丁长献先生,在收购景观石时发现一座基本完好的石马,便主动联系了市文博部门,经专家鉴定为明代墓道前石马,这座石马保存基本完好,刻工细致,栩栩如生,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丁长献先生毅然决定无偿将石马捐赠市焦山碑刻博物馆收藏,并帮助用吊车运送至焦山碑林。
叶瑞辉此次捐献的一件是西晋越窑青釉水盂、另一件是唐代越窑青釉油灯盏冒韪摄 收藏家叶瑞辉伉俪30日来到珠海市博物馆,他们向该馆无偿捐赠两件越窑瓷器,珠海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杨长征连称填补了该馆的空白。 此次是叶瑞辉第三次向珠海博物馆捐献文物,他捐献的一件是西晋越窑青釉水盂、另一件是唐代越窑青釉油灯盏。 记者在现场看到,西晋越窑青釉水盂高4厘米,口径3.4厘米,胎质致密,通体施青...
战国青铜矛、西汉王莽布币、南朝青釉小碗、唐朝开元通宝……22日,记者走进建瓯市博物馆展厅,在谢成汉赠品展柜前,一件件藏品造型精美,或栩栩如生,或幽光沉静,让人仿佛走进历史的长空隧道。这些文物都是30多年前,建瓯民间文物收藏家谢成汉无偿捐赠的。 “谢成汉仅读过两年私塾,家境贫穷,以小贩谋生。他走遍大江南北,耗尽一生心血去收藏古董文物,最后将600多件文物全部无偿捐赠给国家,这种无私高尚的精神十分难...
战国青铜矛、西汉王莽布币、南朝青釉小碗、唐朝开元通宝……22日,记者走进建瓯市博物馆展厅,在谢成汉赠品展柜前,一件件藏品造型精美,或栩栩如生,或幽光沉静,让人仿佛走进历史的长空隧道。这些文物都是30多年前,建瓯民间文物收藏家谢成汉无偿捐赠的。 “谢成汉仅读过两年私塾,家境贫穷,以小贩谋生。他走遍大江南北,耗尽一生心血去收藏古董文物,最后将600多件文物全部无偿捐赠给国家,这种无私高尚的精神...
近日,吉首第一小学退休教师萧官凤和家人一道,郑重地向湘西州博物馆工作人员捐赠了一套民俗文物。 据了解,这套民俗文物包括:清代苗族绣花贴花女式夹衣一件、民国苗族绣花被面一件和民国苗族绣花童帽三件。其中清代苗族绣花贴花女式夹衣绣工精美,图案丰富多彩,保存十分完整,为民俗文物中的精品。原来,1月17日,吉首“文化惠民进万家”文化志愿服务暨春节期间文化下乡启动仪式在团结广场隆重举行。作为协办单位,...
1月22日,在自己的家中,吉首市第一小学退休教师萧官凤和丈夫、退休前任州群众艺术馆馆长的候思孝,向州博物馆工作人员捐赠了一套民俗文物。 这套民俗文物包括:清代苗族绣花贴花女式夹衣一件、民国苗族绣花被面一件和民国苗族绣花童帽三件。其中清代苗族绣花贴花女式夹衣绣工精美,图案丰富多彩,保存十分完整,为民俗文物中的精品。 原来,1月17日,全州“文化惠民进万家”文化志愿服务暨春节期间文化下...
无锡博物院再添重量级藏品!长近八尺的“清初四王”之一王翚山水精品、戴奎水墨山水精品,对研究无锡近代乡帮史极具价值的吴观岱作重修贯华阁图,张大千作品及名作三件,此外还有刘海粟、谢稚柳、周怀民等大家的作品……这些珍贵的捐赠,再次提升了博物院藏品的厚度。 近日,无锡杨氏家族——杨通谊长孙杨传德代表家族将杨通谊收藏书画及工艺品150件套捐赠给无锡博物院。这批书画多为杨味云和杨通谊上款,但也不乏家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