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有着至少上百年历史的古厝础石不见了!这可急坏了同安祥平阳翟社区东亭里的村民,要知道,这可是村里的宝贝,是清代留下来的文物呢! 近日,祥平派出所民警通过细心侦查,帮村民们寻回了这两个“宝贝”,15日,村民们送来锦旗表示感谢。(4月16日《海峡导报》) 作为村里的宝贝,础石在村民心里的地位可想而知。但遗憾的是,如此珍贵的文物,看样子平时既少人看守,也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只是顺其自然地压...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给中华大地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文物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4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带领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文物安全工作”调研组在京开展调研。此次调研旨在研讨解决危害文物安全的相关问题,推动文物保护和利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太华,副主任卞晋平、刘德旺,驻会副主任陈惠丰参...
中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在保护受损长城的实践中,尝试运用“生态袋护坡技术”,使文物本体保护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经过4年探索,已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处长王大方17日说,2011年5月,文物保护人员首次将“生态袋护坡技术”用于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境内的赵北长城遗址保护中,工程涉及城墙本体保护及周边环境治理。 “生态袋在长城本体保护、环境整治、气候适应性各方面效果都很好...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却长期存在着私搭乱建的棚户区,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文物安全工作”调研组在京调研时,眼前所见的文物安全隐患让调研组感到担忧,“一旦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文物可能遭到毁灭性破坏!”有委员发出这样的感叹。 文物保护一直是众多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和部分委员都提交了涉及文物安全工作的提案。文史委的提...
今天是4月18日,一个平常的周末。很多人不知道,今天也是“国际古迹遗址日”。这一天,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同时举办纪念活动,呼吁人们重视对古迹遗产的保护。公开的报道显示,西安、武汉、北京、重庆等地都有一些纪念活动。 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是“纪念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50周年”。50年,非常重要的节点。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之后,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重提古迹遗址保护,并为此进行了诸多努力,功...
为了落实习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文物工作要求,日前,淇县人民政府对进一步推进淇县荆轲墓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随后政府办公室召集文物旅游局、林业局、朝歌街道办事处、公路局、住建局、土地局、文广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召开工作推进协调会议。 会议上,对荆轲墓的保护利用工作实施要求和实施方案进行了明确分工,明确推进工作时间表。要求相关单位按照要求,专人负责,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早...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恰逢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30周年。正如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前副主席、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旃所言,“世界遗产事业在中国的引进、发展、演变和壮大,是中国改革开放之路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这一特殊领域的生动体现”。30年来,世界遗产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相互促进、不断融合。在这一进程中,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生了...
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16日下午对外披露,在保护当地“长城遗址”工程中,该地区首次应用了“生态袋护坡技术”,成功的实现了文物本体保护与环境治理的结合。文物专家认为,生态袋技术在内蒙古长城土遗址保护中,已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对记者介绍说,内蒙古文物部门成功应用这一“先进技术”已逾四年。2011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首次将生态袋护坡技术引进保护施工中,重点保护了包头市青山...
近日,有读者报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末状元张謇的墓园——南通嗇园园区内,竟设有大面积的烧烤区,青烟弥漫,环境嘈杂。“这里是张謇先生的墓园,怎么可以在这儿经营烧烤?太不合适了!”据了解,嗇园烧烤已有十多年历史。 国家对于文保单位的经营性活动有着严格的要求。那么,嗇园园区内设烧烤摊点是否合法合理?是否通过主管部门的审批?今后这些烧烤摊点将何去何从?近日,现代快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现代快...
4月14日下午,市文保所专家受邀为镇海区40余名从事规划勘测设计、文物保护的专业人员作了题为《历史建筑的保护》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是区文物部门与规划部门为提高规划人员文物保护意识,做好规划编制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共同努力的又一结果。 城乡规划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而规划设计人员则是关键环节中的“守门员”。近年来,区文物部门与规划部门加强合作,加大对“守门员”文物保护意识的宣教力度,为...
文物专家在社塘坡齐心村调研文物保护工作 齐心村远眺 4月14日,湘西州文物局长黄长龙率相关专家一行来到吉首市社塘坡乡齐心村红,就该村文物资源保护现状等情况实地调研。 齐心村全村有近现代石头房屋52栋,石板路1500余米,明代石门17座,石碉楼2栋,古石碾、石磨、石桌随处可见,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布局。 在齐心村村主任吴成军带领下,专家们入碉楼、串民居、察古迹...
根据众多文物保护志愿者的调查,2011年,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公布时,郑州市上街区有1061处文物入选,“如今保留下来的只有20%左右”。“上街区究竟现在留存有多少不可移动文物?这个我们真不知道。”上街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冯泽辉4月13日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4月15日《大河报》)。 公众听到领导这么“任性”的说法,想必也是醉了——文物部门就是管文物的,怎么能连文物数量这样最基本的信息...
按照国家规定,没有核定保护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也属于文物,不能私自拆除。2011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有1061处文物入选。但近日,媒体调查发现,4年之后这些不可移动文物保留下来的只有20%左右,其余均被拆除。 所谓不可移动文物,一般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价值高的古代建筑,多以民居、宗祠、教堂、庙宇为主。这些文物由于无法移动,往往散落于城区的大街小巷、乡野田...
古宅围墙已倾斜。 古宅梁柱已破损移位。 近日,市民金先生致电市12345便民服务平台反映:临海市东塍镇中街村,有一处“九间面”古宅,属于保护文物。老房子已年久失修,围墙已经倾斜有十几厘米,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及时维修。 1 “重点文保单位”已破败不堪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临海市东塍镇中街村,金先生带着记者穿过曲折村道,行至“九间面”古宅前。台门前立一块石碑,刻着“...
龙泉市区,穿过打铁声叮叮作响的老西街,我们拐进了一条叫神童弄的小巷。 巷子的路面上清一色铺着青砖,路中间是一条宽约1.5米的水沟,上盖青灰色板盖,板盖间每隔2米有条较大的槽缝以纳雨水,路面虽小却平整洁净。 “妈,我回来了。”家住神童弄1号的饶少军下班回家,直接走进了家门。“以前每次进家门前都要在门口的石阶或垫子上蹭下鞋底,因为路面太脏。”饶少军回忆说,自他小时起,神童弄一带的路面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