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彩绘十二生肖神像(唐)记者吴平摄 铜◇金牛(西汉)记者吴平摄 青铜兕觥(战国)记者吴平摄 7月22日,“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在观复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时期的200余件以动物为造型的古代文物,经“萌萌哒”策展理念的引导,这些作品似乎争相向观众展示它们可爱、有趣的一面。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告诉京华时报记者,展出的作品是其藏品中的一部分,“因为主题...
游客欣赏古罗马皇帝卢修斯•维鲁斯雕像首席记者张宇明摄 宁芙神庙的马赛克花园壁画、帝国时代的青铜阿波罗头像、公元前4世纪的金橄榄叶头饰、埃及法老的陪葬品……这些地中海文明的外国文物第一次走进中国就给西安人带来了强烈的海洋文化冲击。昨日上午,“文明之海——从古埃及到拜占庭的地中海文明”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幕,这是此展在中国巡展的第一站。 展览共展出文物246件(组),均是意大利佛...
由烟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韩国大邱大学、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烟台美术博物馆、北京轩然霞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版画合奏曲―――从心”于7月23日在烟台美术博物馆开展。23日晚,烟台美术博物馆组织有关画家、学者举行开幕座谈会,共议版画艺术创作和未来发展。展出将持续到7月28日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60幅,参展艺术家有舒莎、小霞、潘旭、程庆陶,这四个来自不同城市与生存情境...
日前,观复博物馆北京馆“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特展开幕式隆重举行。 观复博物馆历时数月精心甄选出从商代到民国时期的二百余件动物题材文物,旨在通过这些跨越千年历史的萌物,让各位看官在欣赏古代文人雅趣及艺术造诣的同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由来已久的情感,呼吁大家爱护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 被网友们亲切称呼为“马霸霸”的馆长马未都先生也玩起了直播,通过直播以一贯幽默的马式风格向大家讲述了萌宠展...
7月23日,“食金石力养草木心——吴昌硕艺术大展”在三峡博物馆开展。记者熊明摄 7月23日,“食金石力养草木心——吴昌硕艺术大展”在三峡博物馆开展。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由篆刻、书法、绘画三部分组成,通过吴昌硕的90件真迹,展示了一代艺术大师深厚的艺术造诣。 吴昌硕(1844-1927)是中国近代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大师。他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在金石、篆刻及书法方...
大清金币 中国钱币博物馆馆藏 大清金币 中国钱币博物馆馆藏 1907年由天津户部造币总厂铸造。正面中央铸汉文“大清金币”,外环珠圈,上缘铸纪年文字“光绪丁未年造”,下缘铸纪值文字“库平一两”,左右分列梅花星。背面为蟠龙图案,云纹细小。为了适应世界范围内的金本位潮流,以减少对外赔款和偿付债务的亏损,清政府便在天津造币厂先后试铸丙午、丁未两种纪年的大清金币,终因国力不济,未及流通。
记者21日从湖北省博物馆获悉,在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临时闭馆扩建后,曾侯乙墓、梁庄王墓及中国文创产品联展等主要展厅对海内外游客开放。 今年3月1日,湖北省博物馆临时闭馆进行三期扩建工程的建设,包括文物展览大楼、文物保护中心、研究中心等项目,新增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该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期扩建工程预计2019年全部完工。工程完工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0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2.5万平...
60多年前,薛文泉开始学习维修钟表,自此与钟表结下了不解之缘。修表之余他收藏了手表、挂钟、闹钟等1600余件。7月4日,78岁的薛文泉老人将他收藏的1500块手表和100个闹钟正式无偿捐赠给青岛市民俗博物馆收藏展示。
【摘要】博物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在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博物馆发展一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即公众与博物馆的脱离,面对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文博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本文通过对博物馆在改善与公众关系工作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尝试从新的角度出发,探讨博物馆如何融入公众。 【关键词】博物馆 融入公众 途径 ...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发现博物馆作为人类历史见证物的收藏、研究、教育机构,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出现使得人们对博物馆有了新的感知。依托博物馆珍贵的藏品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能够满足观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因此,博物馆应转变传统观念,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文化需求,让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重新认知博物馆。 【关键词...
张大千的《荷花图》 书画展一角顾炜/摄 炎热的夏天,去哪里消暑?南京博物院特意推出了夏季四大新展。 昨天下午,《草木有情——方若琪先生书画作品展》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正式开展。与此同时,分别以荷花、傅抱石东欧写生、清代对联、胡小石临摹历代书法名迹为专题的展览,也已正式开展。展览现场,大家不仅可以欣赏到张大千的《荷花图》,还可以看到乾隆亲笔题写的对联。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夏季...
昨日,记者从宁夏博物馆了解到,即日起至9月20日,“汉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将在宁夏博物馆一楼展厅展出。 此次活动由自治区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主办,宁夏博物馆承办,主要讲述汉字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轨迹,展示汉字书写的神奇魅力。 据了解,除该项展览外,近期宁夏博物馆还展出了“凤凰大观”2016中国名家书画珍品展、“宁夏博物馆社会教育成果展”、“典藏之韵”第三...
巴渝神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 巴渝神鸟:2001年10月,重庆丰都秦家院子墓群里发现的东汉陶鸟,它双目圆睁,非常有神,双翅完全展开,具有神话中的精灵色彩。它给后人留下许多谜团:“神鸟”形状奇特,不知是在飞还是正要起飞;关于它到底是什么鸟,目前有四种推测,有人说它是南方的方位神朱雀“火凤凰”,也有人认为是填海的精卫鸟或巴人供奉的比翼鸟,还有人说它是“头顶太阳的神鸟”。 展现在眼前...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人面纹方鼎收藏鉴赏 目前中国唯一以人面纹为饰的鼎。商周青铜器常以兽面纹作主题纹饰,造型夸张怪异,此鼎却以写实的四个相同人面纹装饰器体的主要部位,极其稀有而珍贵。四组相同的纹饰不仅强化了装饰主题,而且给人视觉上以强烈的冲击,达到特定的装饰效果。
七月七日捐献《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仪式,左为彭令。 “涉及国家主权的重要史料,应当属于国家。这件藏品放在南海博物馆,将是它最好的归宿。”近日,民革党员、中国收藏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执行主任彭令在北京将他珍藏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无偿捐赠给建设中的国家南海博物馆。不久之后,这份南海主权铁证将在开馆的国家南海博物馆内展出。 据悉,《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小32开本,96页,1947年第一版,为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