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花团花纹卧足碗,明成化,高5cm,口径13.7cm,足径6.9cm。 碗浅式,敞口,卧足。底釉白润细腻,碗外口边饰青花弦纹2道,腹部绘6朵图案式团花,团花以青花双勾方法绘制,青花呈色淡雅。足底青花双圈内双行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成化青花器物以各式小碗、小杯居多,青花原料采用国产的平等青,色泽淡雅,与白润的釉质和小巧的器形相配,自成一种清新淡雅之风格。
青花波斯文三足炉,明天顺,高11.5cm,口径15.3cm,足距14cm。 炉呈筒形,唇口,平底,下承以三足。内光素无纹饰,外青花装饰。口沿处绘青花单线连续回纹一周,炉底边有两条青花弦线横越三足。腹部以青花料书写有三行波斯文,取自波斯诗人萨迪的诗集《果园》。译文为:“年轻人啊,要敬主就应在今天,明朝人老青春一去不还。只自己守斋还不算真主的穆斯林,还应分出食物周济贫人。如今你心无烦扰,身体有力,身...
青花梵文杯,高4cm,口径7cm,足径3cm。 杯浅式敞口,斜腹,内凹足。外口饰青花弦纹2道,腹部以青料书写梵文两周,足底双方栏内双行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梵文自明宣德时期开始出现于僧帽壶、高足碗等器物上,至成化时期更为流行,多见于碗、杯等器物上。此杯造型小巧,胎薄,釉润,青花呈色淡雅,是成化青花中的代表作品。
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明成化,高27.8cm,口径4.3cm,足径6.7cm。 瓶为4瓣瓜棱形,口微撇,长颈中部起一圈凸棱,将颈分为上下两部分,丰肩,腹下内收,圈足外撇。底白釉无款。颈部共有纹饰三层,凸棱以上为海水纹、折枝花卉纹,其下为缠枝花卉纹,肩及足部边缘饰海石榴一周,腹部饰缠枝宝相花纹。 明成化时期的瓜棱瓶造型比永乐时期更为清秀,其足变矮,胎更薄。成化时期的瓶、罐等琢器传世较少,类似此件形...
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高9cm,口径10cm,足距9.5cm. 炉呈鼓式,直腹,下承三蹄形足。口及足边分别饰一周鼓钉纹,腹部为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炉底中央双圈内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三足炉式在宋代龙泉窑已有烧制,明初龙泉窑延续,景德镇窑亦有烧制。明成化时的三足炉与明初比较体积明显减小,莲花上八宝纹的双勾画法也带有成化时的特有风格。
青花麒麟纹盘,高6.5cm,口径34.5cm,足径22.2cm. 盘撇口,弧壁,圈足。砂底无釉,有褐色斑点,俗称“糊米底”。盘里口饰双弦纹,盘心青花双线圈内绘两只奔腾追逐的麒麟及朵云纹。盘外壁绘首尾相逐的麒麟,间以朵云纹。外口沿楷书“大明成化年制”横行六字款。 明代瓷器工艺发展到成化时期出现了追求精致典雅的风尚。成化瓷器造型精致细巧,胎薄釉润,画风精细。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可分为早期青花和典型青...
器长方口,直颈,溜肩,扁鼓腹,长方圈足,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器身通体青花纹饰,口沿下绘海水浪花纹和如意瑛珞纹一周,颈部饰有浪花纹的双贯耳和仰仰覆缠枝莲纹一周,腹部以团寿字纹为莲心的缠枝莲纹为地,于两面凸起的杏元状开光内绘五只蝙蝠和三组寿桃纹,足墙绘海水浪花纹。其中桃意指“寿”,蝙蝠意指“福”,因而其图案寓意为五福捧寿,而每朵莲花的花心均以寿字纹代替。此种图样非常少见,应是景德镇...
青花瓷是以含氧化钴的钴土为原料制成坯型,在白坯上描绘纹饰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再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瓷器。青花瓷创烧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明清达到顶峰。此罐高17厘米,口径7.8厘米,底足10.5厘米。直颈敛口,溜肩鼓腹,收足凹底,浆白釉质,缜密胎质。青花发色淡雅,富有层次感,主题图案描绘了两个童子玩耍的情景。人物表情生动,衣服绘饰线条粗细一致,连贯流畅。童子稚拙可爱、无忧无虑的模样令人动容。
青花云龙纹碗,明宣德,高10.2cm,口径27.8cm,足径11.2cm.清宫旧藏。 碗敞口,方唇,浅腹,圈足。里白釉无纹饰。外青花装饰。口饰青花线两道,壁饰祥云双龙,近底处饰莲瓣纹,足墙饰如意云头纹。口沿下从右向左横书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 此器造型浅阔,纹饰描绘细腻。
青花菱形开光双凤穿莲花纹长方炉,明宣德,高18cm,口径22.2×14cm,足径22×14cm. 此炉形制奇特,方口出唇,扁腹,下承四如意折角足。通体青花纹饰。口沿饰缠枝灵芝纹,颈饰小朵花纹,腹部菱形开光内绘双凤穿莲花纹,腹、足四角各饰如意云头纹。口沿下从右向左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
青花松竹梅纹香炉,明宣德,高31.7cm,口径20.2cm,足距12cm.清宫旧藏。 炉方唇,短颈,扁圆多角形腹,下承以三个象腿形兽面足。外底略上凹,无釉。通体青花装饰。口部绘龟背锦文,腹部绘怪石松竹梅纹,双耳里侧均绘折枝灵芝纹,外侧绘卷草纹。三足上的兽首亦染青料。 1984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曾出与这件青花香炉大小相同、形体风格相似的宣德白釉香炉,由此可见,宣德时期御用香炉流行形体大气...
青花鸣凤在竹仕女游园图碗,明宣德,高7.8cm,口径18.7cm,足径7.7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光素无纹饰。外壁青花装饰,以青花料通景描绘仕女游园图。一面是两仕女坐于凉亭内闲谈,一小童子在旁边服侍;另一面绘两仕女在凉亭边散步。仕女均发髻高挽,长裙拖地,裙带随风飘动。庭院中点缀怪石丛竹、树木花草、坡地栏杆、流水小溪,还有缭绕的祥云,一只凤凰正栖于竹上鸣叫。圈足外墙绘卷草纹。外底青花双圈...
青花麒麟翼龙纹盘,明正统,高10.7cm,口径52.4cm,足径28.7cm。 盘口微撇,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绘一麒麟驻足于松柏、山石与蕉叶间,麒麟所占空间很大,几乎占满盘里心。内壁绘四行龙穿行于云海之间。外壁绘缠枝莲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正统时期的青花呈色及画法与明初已有所不同,不见明初那种普遍出现的铁结晶斑。麒麟,作为古代一种祥瑞动物广泛出现于明代各时期的瓷绘之中,它是古代...
青花八仙庆寿纹罐,明景泰,高35.3cm,口径21.5cm,足径20cm. 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近足处外撇,足边斜削,浅宽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绘菱形锦纹,肩绘云鹤间杂宝纹。腹通景绘八仙庆寿图,老者中有执杖者、下棋者、观棋者、执板者、吹笛者、进香者等。童子有的持物,有的执伞,有的执果盘。人物处于山石、小桥、流水的环境中,并有鹤、鹿、松等相伴,空中为大片灵芝状祥云,图案寓意长寿福禄...
元延祐青花(1314—1320) 延祐青花有施青白釉、用国产青料这两个显著特点。此件的画法采用勾勒点染,减笔没骨,其用笔富于变化,点线面结合,画面和谐有动感。 元至正青花(1341—1368) 至正青花,也称“典型元青花”,用源于西亚的钴(苏麻离青料),在胎坯上绘彩作画,施上透明釉,经高温烧制,其绘彩变成了鲜丽的靛青色,这就是流芳至今的青花瓷器。至正时期的青花开创明清色彩缤纷的彩瓷世界之先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