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首艘水下考古船目前已经下水,预计5月首航,方向是西沙,具体任务正在策划中。这是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24日在北京透露的消息。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3年文化改革发展情况和2014年重点工作,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部副部长、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出席介绍情况。 针对“全国馆藏文物的腐蚀率超过50%”的说法,励小捷介绍,这是2002年至2005年,...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近,英国威尔士中部的一个小村庄,因风暴冲刷了泥土表层,竟意外出土了一片5000年前的森林,展现了一幅超现实的海景画面。 据悉,这片森林可追溯到青铜器时代,里面有橡树、松树等多种树木,因这里原来是泥沼,这些古木大多保存完好,如今是第一次被后人所看到的。 考古学家认为这里蕴含丰富的考古价值,并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60多年前,考古专家在资阳九曲河畔发现了4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并引发了一场学术界大争论。近日,刚出版的《中华资阳人》一书为“资阳人”贴出“女娲始祖”的新标签,引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以及省内的10余名历史、考古专家和学者齐聚,并实地探访资阳。60年前,泥土掀开,“资阳人”头盖骨重见天日。几经曲折,这块人类化石确定来自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它也是中国发现的唯一早期真人类型,是旧石器晚期的真人...
刻有法老名号的椭圆形绳纹框 被阿拜多斯王朝法老偷取的叟伯克侯特普一世的红色石棺 法老古墓 本文照片均为资料图片 埃及导游常常自诩,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出土文物来自埃及。的确,埃及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千年古迹得以保存。尼罗河两岸巨大的神庙、法老陵墓,甚至是整座古城都被埋藏在厚厚的沙层中,形成天然的地下博物馆,等待后人探寻这封存了千年的历史。 埃及文物部1月15日表示,由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和...
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古墓的形制在西安地区比较罕见 20日早晨,几名工人在西影路附近一处工地清理土方时,发现了几块看上去有些年代的砖,工地负责人随后向文物部门进行了报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赶到后,发现这是一座未经盗窃的金代古墓,而其独特的形制,在西安地区比较罕见。 昨日上午,接到线索后,记者来到西影路的这处工地,在基坑里见到了这座古墓,经过考古队员两天的工作,墓室里的文物已经基本清理完毕,...
日前,“南海I号”考古发掘工作进展顺利,已基本完成T0101、T0102表土(扰乱层)清理,并全面提取记录此层文物标本,如瓷片、铜钱等,为“南海I号”考古发掘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2013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联合承担的“南海I号”沉船考古发掘与保护项目正式启动。经过60个工作日的努力,包括平台建设、水电改造、运输...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2月18日报道,墨西哥考古学家最近有个重大发现。他们在墨西哥发现一个埋葬12只狗的坟墓。对于此发现科学界观点不一,基本分成两个阵营。一部分考古学家认为,在某处一定有一个金字塔,而这12只狗就是护卫犬。而其他人则相信,这是第一个宠物墓地。至少在此之前,墨西哥还没有找到其他的狗的合葬公墓。 狗在几千年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对于阿兹台克人来说,狗具有深厚的宗教和象征...
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项目名单已经出炉,在全国47个候选项目中,“甘肃泾川北朝佛教遗址”名列其中。据悉,专家将从47项候选名单中,根据投票选出25项进入终评环节。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截至2013年12月,在遗址内出土的陶棺中清理出两个长方形玻璃瓶及散落舍利约1777粒,这次发现并清理的佛教造像及其他遗物,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是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有关佛教考古的重要发现。 近日,全国十...
尽管被埋藏了1000多年,这些名贵珠宝还是在以色列重见天日。即便埋藏他们的家族已经让这些逃过了无以计数的危险。在上个月出土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戒指和耳饰是在一处房子废墟中的一个陶罐中被发现的。 虽然2010年这处废墟就已经被发掘出来,但是直到去年,考古学家们才完全清理出里面的文物,开始了相关的研究。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考古学家撒列尔-芬克尔斯坦介绍说,这些珍宝可能是属于一户富有的迦南人。 迦...
傅公钺,男,1947年生,北京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与鉴定”专业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现为中国文物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顾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古玩艺术品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市博物馆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文物局顾问、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文物市场管理处处长,北京市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2月13日,记者从全区文化文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共向国家文物局申报108项文物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国家在年终补助内蒙古自治区文物维修、文物安防、博物馆免费开放、珍贵文物征集保护等专项资金近3亿元,自治区财政安排全区文物专项经费5000余万元,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自筹资金400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维修、项目编制、安防工程、可移动文物普查等项目。 记者还了解到,2013年,内蒙古...
2月10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清涧辛庄遗址考古获重大发现。在山峁顶部发现的由主体建筑和两级回廊组成的大型建筑遗迹,规模恢弘,主体建筑加回廊总面积约4200平方米,是目前殷墟之外发现的商代晚期规模最大的建筑遗迹。出土器物有陶、骨、铜、石、贝等器多种,数量逾百件,对进一步研究晋陕高原商代晚期的青铜文化和地理方国乃至商代的政治地理架构具有重要意义。 清涧辛庄遗址位于陕西省清涧县李家塔镇辛...
雪块里发现的毛衣保存完整 随着近年全球变暖加剧,寒冷地区的冰雪每年夏天都在持续消融,而因为冰雪融化发现的文物也随之增加。每年在融雪中发现的文物多达数百件,越来越受到考古学界的重视。为了研究这些文物并发掘更多类似物件,挪威的考古学家已经和别国的一些专家组成“雪块考古”共同研究小组。 2011年8月,考古人员在挪威几个不同地方融化的冰雪中发现了许多古物,包括一件毛衣和弓箭的残片,估计都属于当地从远...
近日,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与多家单位合作,集中对渭河以南的汉长安城遗址等大遗址进行的高光谱航空遥感考古勘测工作已结束,目前转入数据解析处理阶段。利用标定场已知特征光谱在勘测区域内初步发现70多个次地表异常点,这为西安地区大遗址考古与保护提供了新资料。 陕西省考古工程协会理事长张文介绍,2013年4月高光谱航空遥感考古勘测研究项目正式立项后,使用运-12飞机飞行12架次,集中对渭河以南的汉长安城...
经过一年多的考古调查,榆林市清涧县境内的辛庄遗址又有了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在遗址内发现了十分罕见的3000多年前的木地板,这对进一步研究晋陕高原商代考古学文化和当时人类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辛庄遗址位于榆林市清涧县李家塔镇,陕西省考古人员从2012年底开始对遗址进行全面的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截止目前,发现有建筑遗存、包边围墙、墓地等遗迹,共出土有陶、骨、石、贝等器物一百多件。另外,考古人员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