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莆田城厢区一山村惊现古寺庙建筑群遗址。据当地村民称,他们是在兴建寺庙中发现的这座庙下之庙。 昨日,经莆田市博物馆馆长许庆贤鉴定,确认此为南宋古刹遗址,距今已有900余年历史。村民称,古刹与当地一首古老童谣相吻合,疑与南宋奸臣贾似道有关。 昨日上午,在莆田市城厢区临川镇硋灶村侯厝自然村,村民陈文栋讲述了该古刹发掘的经过。近日,村里雇了挖掘机,在寺利埔坡上开挖,准备盖一座寺庙,没想到在挖掘时,竟然...
彭山县皇陵乡正华村发现宋代双室古墓惊动省文物考古界后,文物专家又在古墓发掘现场的过道旁,发现一高约0.8米、宽约0.5米、厚约0.14米的“墓志铭”。墓主身份渐渐浮出水面。 误将地契碑刻当作墓志铭 由于该墓志铭是采用本地红石岩雕刻,在潮湿的地下埋藏了上千年,墓志铭正面的下部约2公分处,出现了严重的剥离层,如不严格按照科学的清理,这座宋代古墓墓主的身份将无法正确认定。 ...
日前,经过市考古队一年多仔细不间断地挖掘,位于漕河西路尽头的南宋北门遗址的城墙、水井、道路、柱石、水门等遗迹,逐渐重见天日。扬州古城东西南北四门现已齐全,在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期间将向游客展示扬州灿烂的古代文明。
桐梓县夜郎镇一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宋墓群,引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高度重视。昨天,记者赴桐梓对此进行了采访。 修公路挖出古墓 连接习水县温水镇和桐梓县新站镇的习新公路目前正在建设中,这条公路途经桐梓夜郎镇。7月17日,该路段一辆挖掘机挖出了几块异样的石头。“这是古墓!”几位工人经辨认后惊呼。很快,夜郎镇政府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接报赶来,亦认定此为古墓。...
唐、宋时期的多件朝廷公文日前在安徽省黄山市太平湖畔的黄山区龙门乡入翠村戴氏家谱中被发现。当地文化部门的专家认为,这些发现为研究唐、宋时期的政治、军事、法律提供了又一史料依据。 此次发现的戴氏家谱记载的唐、宋时期的多件朝廷公文,有作战令、表彰公告、批捕手贴等内容,一般在1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20字。公文记载的年代分别为唐代天佑、顺义年间和南唐保大年间。 在整理家谱时发现这些公文的是戴氏家族后...
日前,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在考古调查中发现,合川钓鱼城发现的暗道是蒙古大军为攻城而偷挖的。考古人员2006年在合川钓鱼城的齐胜门以北约150米处发现地下暗道口。这条暗道连接钓鱼城内外,长约35米、宽约1.5米、高约1米,出土了少量擂石(古代用以攻击敌人的大石块)、弹片及石磨、石门槽、瓷片等。考古调查显示,这条暗道修建于7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目前该隧道已被封存,在全面调查清理后有可能进行开发并对公众开...
中拍国际2007年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将于8月23日至26日(预展时间:2007年8月23~24日,拍卖时间:2007年8月25~26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登场。 此次大型艺术品拍卖会除了推出中国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当代书画、中国油画、瓷器工艺品等各门类精美拍品约1500件外,还特别设立一个宗教艺术品拍卖专场。 在这场拍卖会征集到金、玉、铜,木、石、纸、善本等多种材质内容包含藏传佛教、鲜教、道教、...
出土的三件宋青白釉碗 经省文物局授权,在南平市文管办及浦城、建阳博物馆的支持下,日前,光泽县有关部门对崇仁乡共青村一处宋代墓葬进行发掘,共出土文物三件,均为宋青白釉碗,该釉碗质地精良、造型优美,为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墓葬位于省文物保护单位——马岭商周墓葬遗址内,距今约1000年,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由于年代久远且早期曾遭盗墓破坏,墓主的身份暂时难以确定,但根据墓葬外部造型、规模和结构分析...
发现古墓的地方是桂花镇沂水村3组,这里地处深山老林,人烟稀少,村里面有一个开采多年的页岩矿场。最近,矿场换方位开采,要重修一条拉矿石出山的公路。就在修建新路过程中,前天上午,工人们在操作挖掘机时,挖出了一个拱形门,工地马上停工查看。工人们觉得这拱门不同寻常,估计是文物,工地方于是马上通知了有关部门。 彭州市文管所的工作人员随即来到现场。工作人员认定这个拱形门是古砖砌成,估计有墓葬。他们于是对发现...
昨日,桐梓县夜郎镇习新公路杨坝地路段某工地挖掘出土一处宋代时期的古墓群。经过考古人员一天的发掘,目前已经初现形状,并从墓内挖掘出土了5件珍贵文物和大量古代钱币。据专家介绍,此墓的发现对研究该县“古夜郎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挖掘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洪雅县洪川第一小学校在暑假期间私自拆毁宋代文庙泮池保护文物,被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市县两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紧急磋商,该校的破坏文物行为被叫停,市级主管部门专题调查组根据《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8月9日作出初步处理意见:责令该校立即停止施工,并书面报告宋代泮池文物古迹的破坏经过,作出深刻检查,按照原样恢复宋代泮池文物古迹全貌,恢复方案经市主管部门批准后抓紧实施。 8月11日,记者在...
记者昨日从新津县获悉,新津县首次发现了一处保存完好的唐代墓葬。据新津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郑卫介绍,此次发现的唐代墓葬位于新津邓双镇何店村的“水都新城”建设工地。从6月份开始,该县文管所就对这里进行了考古勘探。经过两个月的勘探,文物管理部门共发现了5座墓穴,其中一座唐墓、一座宋墓以及其他后代墓葬。 “该墓内只发现数枚唐代开元通宝,所以文物专家将这一墓葬断代为唐开元...
近日,恩平市大田镇一农民在自家的菜园地里挖出了六百余枚古钱币,经鉴定,确认是唐、宋两个朝代的钱币。 挖出钱币的农民吴某向记者介绍,当日他在自家的菜园地里挖坑种植作物时,忽然挖出一个陶罐,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陶罐里面竟有一个像陶罐形状的物品。他蹲下来细心察看,这才发现原来是堆叠成球状的铜钱。 博物馆考古人员闻讯赶到,对古钱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鉴定。这堆钱币重量为2.75公斤,根据每枚铜钱重量推算,这...
昨天(30日)上午,“南海一号”探摸人员从海底抽起的淤泥中“淘”出4枚宋代铜钱,以及一些宋代瓷器碎片,这是超过10天的探摸工作中首次发现文物。 船身清泥近半露出20余米 探摸现场的省考古研究所魏峻博士告诉记者,昨天探摸队开始对“南海一号”古沉船的船头位置进行抽淤泥的工作,上午10时左右,工作人员在过滤所抽出的海底淤泥的滤网...
据《中国海洋报》1月10日报道,世人关注、现身至今已有19个年头的“南海一号”沉船终于从今年元旦起正式实施整体打捞作业,并预计于明年出水。近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联合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张柏,首次向媒体披露了“南海一号”打捞方案的细节。 “南海一号”为1987年发现于广东阳江海域的宋代沉船,距阳江海陵岛约20海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