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观众围观“方罍之王”皿方罍。徐志雄摄 青铜器是3000多年前远古华夏文明的象征,28日,皿方罍、人面纹方鼎、豕尊、象纹兽面纹大铙等近百件商周时期国宝级青铜器文物集中亮相长沙,向世人展现传承不朽的华夏文明。 展厅内,近百件青铜器文物造型各具风格,细腻的纹路、流畅的线条以及逼真的形象,无不显示出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与精湛的创作技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令人应接不暇。 湖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熊建华...
经过5年多的工艺对比研究,陕西考古工作者近日发现,秦始皇陵K0007陪葬坑出土的40多件珍贵青铜水禽,其制作工艺来源于遥远的伊拉克一带的两河流域文明。 通过对这批水禽的研究和修复,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些在我国少见、而在地中海区域被广泛使用的青铜器分铸工艺、芯撑设置工艺和铜片镶嵌补缀工艺和底部方孔等工艺,尤其是铜片镶嵌补缀工艺(青铜水禽表面工艺缺陷或铸造缺陷,都是用铜板镶嵌法进行补缀的),而这种工艺非...
青铜器是人类学家公认的三大文明起源之一,与文字、城市比肩齐名。宝鸡作为西周王朝的发祥地,曾孕育了中国青铜文明的顶峰时期,在中华民族和世界古代文明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如果说殷商青铜看河南,那么西周青铜必看宝鸡。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得到了长足发展,出现了分...
自殷墟发掘开始,有关商代的遗址不断被发现,比如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等,这些遗址的发掘与研究都取得了重大收获。学术界对于商代文明的认识不断更新。那么,如何看待这些遗址间相互的关系?它们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参与主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课题工作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距...
8月1日至2日,来自中国、美国、瑞典、日本等国的80多名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召开的“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这是齐家文化自1924年发现以来的91年间首次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齐家文化再一次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 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广河发现齐家坪遗址并被命名齐家文化,随即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齐家坪遗址出土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铜镜,被誉为...
7月30日,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牛河梁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举行,辽宁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宫福清、副校长李庆伟揭牌。 2013年6月,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在辽宁师范大学筹建,2015年1月获辽宁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建设,并正式被认定为第二批辽宁省高校“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也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
探寻仰韶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庙底沟时期注定绕不过去。与半坡时期相比,庙底沟时期的聚落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其社会格局、社会组织形态是怎样的?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炜林。 促进不同区域的文化整合 记者:我们应该如何定位庙底沟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炜林:渭河流域以陕西关中为中心的区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作为第一个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地区,富...
1921年,仰韶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确立了“仰韶文化”,这也是中国新石器文化研究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纵贯两千年,仰韶文化形成了一个极为稳定的核心区域,深深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进程。 近年来,随着河南灵宝西坡遗址、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的问世,有关仰韶文化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对仰韶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
在天山以南“丝绸之路”北道的中心地区,木扎特河于2000多年前孕育了一片片绿洲,成为古龟兹国所在。《晋书·西域传》说其都城:“龟兹国有城廓,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如今的人们,从残存的石窟壁画中仍能感受到当时文明的繁盛。 克孜尔千佛洞是古龟兹国最大的一座石窟,也是新疆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石窟,石窟群共有200多个。走进之后能看到色彩艳丽的壁画,但满目疮痍也着实令人痛心,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大量切...
昨天,江东庆安社区“金石拓印·传承文明”活动在庆安会馆举行。暑期里的大中学生在文保志愿者的辅导下学习石碑、砖雕、瓦当的拓印技法,从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1990年度到2014年度,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开展25年以来,文物大省河南几乎历年都有发掘项目荣膺“十大考古”,入选总数达到42项,数量居全国之首。7月17日起,本期红楼橱窗展推出这42项考古大发现图片展。 这些重大考古发现也是河南省总量近2000项考古发掘的重中之重。在时间跨度上,广涉上下十万年,灿若星河,缤纷绽放。有改变人类进化史的许昌人化石,石器时代交接点的李家沟,仰韶时代...
7月23日,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新闻发布会在兰州召开。甘肃临夏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者永明,广河县委书记赵廷林介绍了有关情况。 齐家文化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存,是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在国际、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就是在这里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齐家文化研究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地处齐...
7月19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文明共建协议签订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举行。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高毅,院长杨传华,医院党委副书记朱琛一行来到聊城,与中共聊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耿涛,中共聊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商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共同出席了活动。 仪式上,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高毅表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
忽然想起了汝州方言“大胎泥”这个有趣的话题。“这孩子是个‘大胎泥’,日后肯定有出息”、“这人一副‘大胎泥’的样子”……由此可知汝州方言“大胎泥”是比喻人高大丰满,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隐喻必成大器。其实“大胎泥”与汝州陶瓷制作工艺有关,是陶瓷工业高度发达文明的结晶。 陶瓷是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发明”,汝州是中国陶瓷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位居北宋五大名瓷之首的汝瓷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史前文化时期汝州...
在ISIS入侵叙利亚的帕尔米拉古城之际,帕尔米拉博物馆馆长打包好大量文物艺术品,在最后时刻用卡车运走了。 上个月,在帕尔米拉古遗址被ISIS占领之前,一名叙利亚士兵坐在废墟中间。如今,ISIS已经在遗址附近埋下了炸药。 摄影:Sergey Ponomarev,纽约时报/Redux 撰文:Tim McGirk 五月中旬,叙利亚文物局长接到一个令人惴惴不安的电话:成千上万名ISIS武装分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