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棺木撬开的“吱呀”声像是大门打开的声音,时间在此开启。西域文化研究专家廖肇羽屏住呼吸站在棺木旁,静候与历史相遇的刹那,棺内是四千年前的世界,一具巨大的男性干尸。 昆岗古墓群是一个足有两层楼高,方圆数里的大型古墓群。 墓葬群中出土的人骨竖牙。(据光明日报) 即使历经4000年岁月的洗礼,这具干尸依然有2.3米的傲人身高,这可比身高2.26米的篮球明星“小巨人”姚明还要高大。...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齐白石是为数不多的既为艺术家群体尊崇,也被寻常百姓热爱的艺术家。这种局面和齐白石在艺术上的自觉追求是有必然联系的。“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我们不妨把《棉花图》题词视为齐白石人民情怀的一种象征性表述。立志情暖人民的艺术家,生前身后也得到了人民的深沉之爱。在笔者看来,人民性正是解读和学习齐白石艺术精神的首要圭臬。 别林斯基是最早自觉地论述人民性的思想家,他说:“我们的人民性在于...
网络配图 近日,安徽含山县陶厂镇祁首行政村道士观村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发现一墓葬群。含山县文物管理局为确保墓葬出土文物安全,及时组织力量对3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工作,同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周边区域进行了钻探。 清理工作历时半个月,三座墓葬均为“甲”字行竖穴土坑砖室墓,M1、M2保存相对完整,M3早期已遭严重破坏。发掘的墓葬虽少,但仍出土了珍贵文物19件,有银器、铜器、铁器、瓷器、石器等品种...
三水郑绍忠墓遭毁灭性破坏,被盗贼挖掘出深达3米的井坑 清明节又快到了,人们都陆续回乡拜山祭祖,但是不少人回到家乡才知道,家族的古墓竟被盗了。 记者了解到,江门、三水等地近期发现一些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墓被毁、被盗!这些被毁被盗古墓的墓主,曾是当地名人,对当地历史影响深远,而他们的子孙则遍布珠三角及世界各地。 此事引起市民、专家以及有关部门的关注,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对各地现存的古墓进行...
网络配图 贵州考古学者近日发现南宋时期播州“土司”杨价夫妇墓,这在全国同一历史时期的古墓葬中并不多见。墓葬的规格很高也很奢华,就连棺材上使用的抓钉,都是用黄金和白银制作。 据了解,经过一年多的寻找和发掘,在遵义市城东郊的仁江河边,发现了南宋时期播州第14世“土司”杨价和他夫人田氏的墓葬。古墓距今已经700余年。 这个时期的墓葬多为砖室墓或石室墓,木椁墓已经不多。而这座大型土坑木椁墓,...
四平戏演员和闽江学院调研教师 资料图片 四平戏戏服 资料图片 夏夜的山乡,田间的蛙声与村口的锣鼓声齐鸣。福建政和县杨源乡禾洋村的古戏台上,村里的四平戏老演员李典焕精神抖擞,正演出今晚的压轴大戏《宝带记》。灯光下长时间的唱念做打,他身上的深红色戏袍都被汗水浸透了。 李典焕今年已经82岁了,而他身上的老戏服比他年龄更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古朴典雅的戏服,和四平戏一起,在这个闽北...
《水墨丝路》 冯一束 著/绘 新世界出版社 很高兴近日看到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水墨丝路》一书。作者冯一束曾是外交官,多年从事对俄罗斯和欧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工作。书中他结合亲身经历,以新欧亚大陆桥为地理索引,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交往为主线,阐述了“一带一路”构想的文化依托,印证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形成的历史必然。 欧亚国家山水相连,古老的丝...
青年雕塑艺术家为94岁高龄的八路军老战士李裕厚塑像/记者 饶强摄 “英雄用鲜血、身躯和生命守护着我们今天的一切。从事革命历史题材的主题性创作,就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岁月。”昨日,“中国美术馆为军人塑像”雕塑工作坊活动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雕塑家谈强感言道。 为庆祝“八一”建军节,中国美术馆雕塑工作坊选择通过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鲜活方式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应邀担任塑像模特的军人代表有曾经...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馆开展“双拥共建庆八一”“流动博物馆”送文化和关爱进军营活动,为武警部队官兵送去文化大餐和节日的祝福,助力了部队官兵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了战士们的热烈欢迎。 活动以图片展示为载体,主要展示了“济宁馆藏精品文物”和“中国运河之都——济宁”两个板块,在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解下,战士们近距离聆听了馆藏精品文物、大运河文化以及汉碑汉画...
据古籍载:桃者,个大而优,味甘而形美者产于肥子国而冠以肥桃之称,亦称佛桃,已有千年栽培历史,为历代皇室贡品,声名远播于海内外。自古以来,桃始终被作为福寿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桃子是仙家的果实,吃了可以长寿,故桃又有仙桃、寿果的美称。 追求生命的长久和生活的幸福美满是人们共同的美好愿望,这种生活理想与意识表达也必然地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桃子作为仙品,是人们生活理想的象征和精神表达,其寓意愈加显明。在古...
人民网(微博)北京8月1日电 不久前,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汇聚近十年来陕西主要考古发现的“陕西古代文明”开展。展览不仅展出逾3,000件难得一见的精品文物,首次运用高科技声、光、影技术,让民众近距离观赏文物、触摸历史,更直观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身临其境感受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宏伟和深邃,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陕博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现代高科技和传统文化的巧妙融合,是“陕西古代...
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旺旺媒体中时集团以及佛光山文化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正在大陆举行,2018年7月28日至8月4日,大陆、台湾的40名大学生营员从杭州出发,前往湖州、宣城、黄山等地,感受笔墨纸砚所承载的中华书写文化。 既然有了印泥,怎么能少了印章?而说到印章,怎么能不提西泠印社?结束了上午的行程后,匆...
西北地区迄今为止所见年代最早的土坯建筑是什么时期的?考古发现,河西走廊西城驿文化时期的土坯建筑,距今4000余年,是西北地区所见土坯建筑年代最早者。 经过8个年度的发掘,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西城驿遗址考古工作有了重要收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了西城驿遗址考古发掘信息。 发掘信息显示,西城驿遗址的发掘,除了发现了铜冶金遗址外,还发现了大量土坯房屋遗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博士介...
2018年7月29日上午,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在杭州举行开营仪式,正式启动“笔墨纸砚文化之旅”。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来自两岸的40名大学生将沿杭州、湖州、泾县、绩溪、歙县和黄山一路考察文化遗产,探寻文化根脉。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凤凰网、《旺报》等联合主办方代表出席并为营员授旗。以下内容为凤凰网副总编辑吴海鹏在开营式上的致辞发言。 吴海鹏,凤凰网副总编辑 尊敬的各...
2001年,伴随着金沙遗址的惊世出土,成都考古步入了黄金时代。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老官山汉墓等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越来越多的考古成果刷新了人们对成都历史的认知。 正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的《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是这个夏天最为重磅的展览之一。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展示成都商业街船棺葬、老官山汉墓、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21世纪以来成都地区重要考古遗址出土的300多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