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其古建筑群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庙房1182间。 中新社发 任海霞 摄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三日电(记者 于立霄)中国文物保护部门将建立遗产地监测巡视制度,定期组织专家了解遗产地的情况后上报,并向社会公布巡视结果,以加强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 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官员十三日在此间举行的首届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上做上述表示的...
北京八达岭长城出售经营权的风波刚刚平息,近期,在国有文物保护的问题上又起波澜:我省某景区欲购买二七纪念塔;北京一公司取得了新疆7处重点文物的经营权……一方面是市场规则的冲击;一方面是国有文物需要特别保护。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待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成了国人高度关注的话题 企业瞄上国有文物经营权 6月26日清晨7时,伴着东方的朝阳,巍峨的郑州二七纪念塔迎来了新...
文物保护项目共计278处,全面完成了156米水位线以下的文物抢救性保护工作 长江三峡三期移民工程终验专家组文物保护验收组9月1日在重庆宣布,三峡三期移民工程阶段文物保护任务全面完成,能够满足三峡工程156米蓄水的要求。 据文物保护验收组介绍,此次文物验收范围为三峡工程坝前156米水位接20年一遇回水线以下的地下文物及地面文物的抢救工作,文物保护项目共计278处,包括地下文物168处,地面文物1...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一期穿黄工程开工以来,为保护文物同时又不影响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同时进行,这是南水北调文物保护记者考察团今天在河南薛村看到的新的合作形式。 薛村遗址位于河南荥阳市,遗址地处邙山南麓,北距黄河约零点八公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将从遗址中部穿过。遗址现存面积为五十万平方米,干渠占压面积二十万平方米,计划发掘面积两万平方米。 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吴尚之介绍...
今天,“文物保护世纪行——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宣传大行动”考察团与河南省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 会上,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介绍,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河南是所经线路最长、涉及面积最大、文物点最多的省份。河南省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已确认各类文物点170处,总干渠涉及文物点160处,共计330处。丹江口库区文物是研究楚文化起源、楚都丹阳地望、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9月25日,湖熟镇上窑村7号汉墓清理工作基本完成,这标志着我市考古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宁杭高速公路二期南京至溧水段沿线考古发掘工作基本结束。这一年间,当宁杭高速按照原定建设计划从宁东南的城镇乡村间穿行而过的时候,考古人员在沿线16个点、63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及时清理了历代古墓葬85座、遗址19座、窑址4座,获得了3万多件出土文物标本,取得一大批重要的考古收获。 近千人参与文物保...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的优劣,已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素、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物保护状况如何,同样与环境质量密切关联。 据报载,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的河南少林寺塔林,由于受附近水厂管道漏水的影响,20多座佛塔已受损,其中9座塔基下陷、塔体开裂,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同为国保单位的内蒙古阿尔寨石窟,为世界上已发现的唯一一处位于草原地区的大型石窟,窟内现存的约1000...
散落在京城各处的3万余件石质文物,13%风化严重。北京石刻博物馆承担的《石质文物保护研究》项目日前结题,为石质文物找到新的“救命药”——纳米复合材料。故宫太和殿、天坛、颐和园等世界文化遗产将率先进行保护试点。 ●纳米材料不改变文物外貌 石质文物大部分常年在田野中风餐露宿,而以往防风化腐蚀材料会堵住石刻的孔隙,造成石头吸收的水蒸气无法排出,最后导致文物表层剥落。纳米材料...
邵武大修宝严寺原结构、原构件修复将尽量采用传统手法 始建于唐代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邵武宝严寺大殿即将动工进行修缮,重新恢复其当初精巧的构件和美丽绝伦的彩绘,这是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的。据悉,修缮工程预计投入500多万元,目前修缮方案已经由安徽省文物保护中心拟定完成。 大殿没用一颗钉子体现各朝代建筑风格 宝严寺大殿位于福建省邵武市新建路,气势巍峨。令人称绝的是,如此巨...
记者从福建省泰宁县博物馆了解到,泰宁尚书第建筑群中的世德堂修复工程已经启动,将恢复明清泰宁民居的历史面貌。 世德堂于2001年并入尚书第建筑群,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德堂是明清建筑群宅,建于明万历末年至天启年间,距今有370多年历史,是一处典型的按当地传统的“三厅九栋”形式建造的木构架建筑群。 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拆修翻改,使世德堂现存建筑留下了不同历...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今年将启动三大文物保护工程:遇真宫围堤筑堰保护工程、玉虚宫维修工程和五龙宫维修工程。 濒临丹江口水库的遇真宫建于1412年,其主体建筑毁于2003年的一场火灾,现存建筑面积1459平方米,现存庙房33间。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正在进行。到2010年,丹江口水库水位将由现在的156米升至170米,这14米的水位将使水库周边方圆300公里的部分区域永久淹没,...
中国考古学会等单位评选的“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5月9日晚在北京揭晓。 “十大考古新发现” 已经举办了十六年之久。今年考古新发现评选,是在2005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的一百多个发现中,由中国考古学会专家及各省市考古专家从中筛选出二十四项,再联合推荐入围的项目。这些遗址涵盖了从新石器时期到北魏时期的文化遗存,时间跨度超过8000年。...
昨日,“文物保护世纪行——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宣传大行动”在武昌正式启动。今天,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将赴南水北调工程源头——丹江口库区实地踏访。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作出的又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文物保护工作是这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丹江口库区发现和发掘的系列文化遗存显示,这一区域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数量众多、价值极高。文物保护...
在进入丹江口市必经的公路上,挂着一幅醒目的标语:让北京人喝上清甜的丹江水。为了这个其实并不属于丹江人的梦想,丹江人要为南水北调做出第二次牺牲。南水北调丹江库区淹没区域涉及的移民有十几万。 无论是从中受益的北京人还是那些即将迁离家园的丹江人,与三峡工程相比,人们对南水北调即将开工的中线和东线工程显得麻木而冷漠。但是,对许多从事了一辈子文物工作的老专家来说,这成了他们心头的剧痛。 “南...
世人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在给人们未来生活带来无限美好愿景的同时,也给沿线的历史遗产带来相应的威胁。这种“双效应”,对于地处南水北调中段的燕赵大地来说更是扣人心弦。 南水北调工程主干渠自漳河进入我省,沿太行山东麓北行,途径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的25个县(市),于涿州市西疃村穿拒马河进入北京,全长464公里,涉及古代文物点15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