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被中国古珠界推崇的战国“红缟王”,器形庄重,品相一流,缟丝徐丽多姿,富于变化。 战国时期的紫水晶之冠,见证了古珠高超的钻孔、打磨工艺。 战国玛瑙组件。 长沙7月23日至27日,全国首届古珠精品展将在湖南大麓珍宝古玩城举行。价值一千多万元的战国红缟玛瑙,两千多万元的战国玛瑙、黄金、玉组合配饰,三千多万的战国紫水晶等100多件秦汉以前的古珠将给长沙市民带来一场古珠的时尚盛宴。此次...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战国青铜剑的模拟实验,论述了青铜剑的模、范工艺技术,以及战国剑在铸造过程中形成了刃部硬度值高、脊部硬度值低的自然规律。通过模拟战国时代的熔炼工艺,提出了对“削杀矢之齐”一种新的解释。通过铸后加工,讨论了战国青铜剑的铸后加工技术问题。 关键词 范铸,熔炼,中间合金,古代机械 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抵御外强、巩固政权,各大诸侯国都曾铸制大量的青铜兵器,其中相当数量为...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476年这三百六十几年诸侯的力量逐渐强大,周天子已经徒有虚名,无力控制各诸侯了。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共24...
1992年,老河口市“霸王坟”古墓群一、二号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战国时期漆木器和24枚竹简。漆木器经过了保护修复,部分被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但具有更高文物价值的竹简,由于修复要求标准高、难度大,只得长期在封密环境下保存。 多年来,老河口市博物馆一直寻求国内文物保护机构对24竹简护修复,经过多轮筛选,最终和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鉴定修复协议,负责24枚楚简保护修复工作。经过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筹备建成二战国际博物馆联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提出,希望将26个国家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级纪念馆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联盟,共同维护历史事实,维护历史成果。 树立抗战14年概念 肯定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作用 在中国,抗战题材类纪念馆很多。据统计,2014年中国已建成抗日战争题材的博物馆、纪念馆130余座,还有一大批新馆在建设中。...
7月2日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学术厅召开《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规模罕见、系统展示湖北地区从商代早期至战国时期礼乐文化的122件(套)精美文物7月3日至9月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此次大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 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为主,其中商代的“天兽御”青铜尊、西周的兽面扉棱提...
中国的青铜器艺术,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神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并营造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极浓厚的神秘氛围,这不但反映在当时的青铜器繁杂多样的纹饰上,而且对中国后来的文化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里岗时期至殷墟早期 早期的人类社会...
玛瑙一词源自佛经,被誉为古代七宝之一。古代印度人看到玛瑙的颜色和美丽的花纹很像马的脑子,就以为它是由马脑变成的石头,所以梵语称它为“马脑”。我国汉代以前称玛瑙为“琼”、“赤琼”、“赤玉”或“琼瑶”。自佛经传入中国后,“马脑“被巧妙译成“玛瑙”。玛瑙纹带美丽,不仅可用作首饰摆件,还广泛运用于药学、研磨工具、仪表轴承等领域。佛教密宗认为,拥有和佩戴玛瑙可以驱邪避灾、护身平安,玛瑙是活力、财富、尊贵的象...
如今的和田玉和翡翠,身价已让很多藏家高不可攀,除了投资成本高之外,其升值空间也十分有限。于是藏市开始关注玉髓、碧玺等市场价格低洼的藏品,其中,一种名为“战国红”的玛瑙进入了藏友的视野,因其具备色彩绚丽、产量低且潜在储量不大、市场认知度不高,而成为一个投资和收藏的机遇。 藏家态度:战国红成为收藏配搭 记者在市内多家古玩城发现,专营战国红玛瑙的业主并不多,但不少店铺都将其作为一个搭配品种出售。盛京...
外形:青铜,锯嵌在木柄上,以三穿卯固,握柄处弯头,压锯木条已松,漆略有脱落。 文物藏品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流传历史:1980年四川省博物馆在新都马家公社发掘出土,发掘人为匡远滢。
外形:青铜,叶狭窄,前聚成锋。圆銎直达矛尖,凸脊,长骹双系,系间饰牛鼠纹,近銎处饰云雷纹一周。 文物藏品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流传历史:1980年四川省博物馆在新都马家乡发掘出土,发掘人匡远滢。
外形:青铜,直口,宽肩,腹略鼓,浅圈足。肩腹之间对称象鼻形衔环双耳,颈及腹部饰变体蟠螭纹。 文物藏品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流传历史:1980年四川省博物馆在新都马家乡发掘出土,发掘人匡远滢。
外形:青铜,平肩,折腰,銎为圆形,钺身上阴刻有该墓出土铜器的特殊符号。 文物藏品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流传历史:1980年四川省博物馆在新都马家乡发掘出土,发掘人匡远滢。
外形:青铜,矩形内,饰蛙纹,柄中部饰菱形纹,勺部呈桃形,内凹,饰饕餮纹,周围饰云雷纹。 文物藏品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流传历史:1980年四川省博物馆在新都马家乡发掘出土,发掘人匡远滢。
外形:青铜,甑与鬲分体,双耳,甑底为条孔圆箅。鬲为三兽足,素面,甑饰三角纹、雷纹。 文物藏品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流传历史:1980年四川省博物馆在新都马家乡发掘出土,发掘人匡远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