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日上午,著名文化学者文怀沙书法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 本次展览汇集了文怀沙近年来创作的书法精品70余幅,内容、形式、书体丰富多样,其中有些作品是第一次公开展出,如“道德经随想录”系列。该组作品全文实录了文怀沙为《道德经》出版而撰写的序文,共1400字,皆以极周正字体写成,装裱成9幅八尺画轴,成组集中展出。同时,此次展览中有30件作品曾在巴黎“东方艺术情韵大型展览”上展出,本次展览结束后...
2015年4月7日上午,由河南省文化厅、周口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淮阳县羲皇文化广场顺利闭幕,河南省13个省级以上非遗项目集中演出。此次淮阳展演活动历时一月,以11个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表演类项目为主,主要表演形式有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曲艺等,展演分6场,共有2个联合国项目、22个国家级项目、10个...
在新《神雕》中,欧阳锋的嫂子站在雪山上、屋檐下思念着欧阳锋。但那个屋檐在宋朝压根儿没有。 新《神雕》经过于正的改编,里面增加了好多人物,比如特别贴心地为洪七公洪老爷子和欧阳锋欧老爷子都安排了情侣,尤其是后者,这应该是金庸影视剧里,第一次正面表现欧阳锋叔嫂之恋吧。当我们看到欧阳锋的嫂子站在雪山上、屋檐下、桃花旁思念欧阳锋时,不禁感慨,谁说魔头没有人性呢? 当然,剧作方也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感...
近日,经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的集中评选,全国共计十余个村落档案入选中国优秀传统村落档案,浙江省入选的两个古村落都位于松阳,分别为石仓六村与横樟村。 据了解,松阳县至今完整地保存着“山水-田园-村落”的格局,全县有100余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是华东地区保存较好、代表性较强的传统村落聚集地,现已有50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月,松阳县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中国传...
4月2日上午9时,山西.临汾帝尧古都文化旅游节“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襄汾县陶寺遗址隆重开幕。 陶寺遗址位于襄汾县城东北7.5公里的崇山西麓,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是龙山时代晚期超大型都邑聚落遗址,是从时空上考古探索中国文明核心形成、最初中国诞生的重要节点,为探索中华文明核心的形成提供了关键证据。1988年,陶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展展览时间...
日前,由国家博物馆启动的《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丛书编纂项目的首卷《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馆卷》发布,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请他介绍这本新书与整套丛书项目的来龙去脉,以及国家博物馆的战略思考。 十年摸底,为海外合作奠基 记者:据说本次丛书的发布是我国启动海外文物摸底工作的首批成果,能否请您大概介绍一下海外文物摸底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出版这套...
国家博物馆历时十年的学术研究工程——《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丛书的首卷《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卷》日前发布,海外博物馆藏中国古代文物从此有书可查了。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成立于1852年,收藏有超过450万件的各类文物和艺术品。本卷遴选该馆藏中国古代文物精品195件,包括瓷器102件、青铜器31件、漆木器22件、铜胎画珐琅器10件、金银器8件、玉器7件、陶俑6件、石造像...
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以前人们把用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称作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我国的陶瓷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史。 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夏、商、周时期的陶瓷文化款式众多,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
红星瓷厂 青花花卉10寸圆盘(一对) 直径23厘米 所谓“新中国瓷”,是指自1949年至上世纪90年代近半个世纪来,全国各主要陶瓷产区创作、生产的各类日用瓷、陈设瓷、国家礼品瓷等陶瓷器,其中尤以瓷都景德镇制瓷为主。随着收藏界对新中国瓷历史和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新中国瓷这个已经断层的收藏板块将会迅速崛起。 三个阶段,完成市场化蜕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景德镇的瓷业发展百废待兴。1...
1670年,凡尔赛宫花园里,法王路易十四与情妇蒙特斯潘夫人正耳鬓厮磨,金屋藏娇大抵是东西方帝王的共同爱好,他决定建造一间宫殿送给情人。 什么样的宫殿才配得上我的宠姬?看着收藏的大量中国瓷器正缺一个好展厅,那就仿建一座中国瓷宫吧。这一年,用软陶制成的特里亚农瓷宫建成,白底蓝花的风韵宛如在凡尔赛宫内立起了一座巨大的青花瓷器。 此时,路易十四喜爱的中国瓷器正源源不断地运出中国的沿海港口,...
在山西平顺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云院的大佛殿内,保存有中国现存寺观殿堂中唯一的五代壁画遗作。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现存壁画画面残损严重,急需加强保护与修复。 平顺县文物旅游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申鹏介绍说,1962年大佛殿殿顶漏雨进行勘察保护工作和1993年大佛殿落架大修时,两次共发现壁画46平方米。整组壁画在绘制技法上承袭了晚唐时期“焦墨薄彩”的风格,线条浓淡分明,转折有序,设色丰富,并在重要部位施...
床的发展历史 床作为一种基本的家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床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商代,也有传说是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发明了床。 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或兽皮等,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席子出现以后,床就随之出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像床形的文字,说明商代已有床,只是不为睡觉专用。从实物来看,最早的床是在信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的,上刻绘着精致的花纹,周围有栏...
榻这种类型家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最终形成如今我们看到的床的形制。 榻的衍生要从古人的起居习惯讲起。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无栏杆、无围子、一个平面、四足落地的坐具,就是榻。榻是狭长而较矮的床。春秋以来,床往往兼做其他家具。鞋子、读书、饮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几。到了汉代室内生活以床、榻为中心,床的功能不仅供睡眠,用餐、交谈等活动也都在床上进行,大量的汉代画像...
中国传统红木家私是一部以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历史悠久,自成体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随着垂足坐生活方式的流行,椅、凳家私开始普及。到宋代,桌、椅、几、案等高型家私的工艺技术日臻成熟。明清两代,家私制造多以高级硬木为主材,籍其自身的天然纹理和光润色泽,运用精湛的工艺,使家私的造型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产生了我国家私史上成熟显赫的明式红木家私和丰富卓越的清式红木家私。 ...
对于陶瓷窑炉的变迁,作为瓷器的诞生地,中国有着无可争辩的发言权。 而对于工业化大生产下建筑陶瓷窑炉的变革史,作为相对西方来说陶瓷工业起步较晚的国家,中国的陶瓷窑炉变革历史,是一部不断对外学习、引进的历史。 大产量、低售价、毫无标准可言,成为了长期以来中国陶瓷行业窑炉产品需求的代名词。长期以来,中外陶瓷市场需求的不同,造就了中外陶瓷生产模式的不尽相同,更造就了中外陶瓷窑炉需求的各不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