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参与 3月中旬。媒体曝光在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的“肉身坐佛”初步认定系我国福建被盗文物,这让国人再次关注流失海外的中国古董。近年来人们在欧洲各大博物馆和古董旧货市场随处都能看到不少中国珍宝。而十几年前的情况并非如此,这主要是归因于国人近年来在欧洲“收购”中国古董需求旺盛。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中国古董来历不明,要防止中国珍宝外流。恐怕主要还是要扎好自己家的“篱笆墙”。 博览会上的中国...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近期,关于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事件再现:福建被盗“章公六全祖师”肉身像亮相匈牙利、法国枫丹白露城堡的中国文物被盗等。就在2012年4月,英国杜伦大学东方文化博物馆和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也连续发生珍贵中国文物失窃案件。 此中国海外流失文物再次引发热议之时,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大型丛书第一卷,并由此勾勒出中国文物如何流失的路线图。 数次流失浪潮...
青岛市博物馆《融贯中西—馆藏近现代中国画作品展》将于周六开展。 展览汇集了中国近现代名家的40余幅艺术精品,其中不乏艺术价值、收藏价值都非常高的稀世之作,堪称名家名作荟萃。所展作品均从市博物馆馆藏近现代中国画作品中选出,其中包括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潘天寿、李苦禅、傅抱石等大家的上乘之作,涉及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 市博依据近现代中国画发展的脉络,将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流派画家及同...
2014年11月28日~2015年3月22日,国博举办“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藏品来源于德国包豪斯 国博馆藏有近4000件“非洲雕刻作品” 3月22日,“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谢幕。4月1日,装箱完毕的“罗丹”离开国博,下一次再来中国不知何日,而上一次还是1993年。有观众替在中国待了4个月的“思想...
3月中旬。媒体曝光在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的“肉身坐佛”初步认定系我国福建被盗文物,这让国人再次关注流失海外的中国古董。近年来人们在欧洲各大博物馆和古董旧货市场随处都能看到不少中国珍宝。而十几年前的情况并非如此,这主要是归因于国人近年来在欧洲“收购”中国古董需求旺盛。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中国古董来历不明,要防止中国珍宝外流。恐怕主要还是要扎好自己家的“篱笆墙”。 博览会上的中国古董令人震惊...
博物馆内景。 你想了解翡翠是怎么形成的吗?你想看看翡翠是如何开采而来的吗?你是否知晓古人是怎么加工翡翠的?想知道这些,来瑞丽吧!记者8日获悉,全国面积最大、设备最全、藏品最丰的云南瑞丽珠宝翡翠博物馆将在4月12日隆重开馆。 瑞丽珠宝翡翠博物馆位于金星石木文化城内,由云南瑞丽金星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博物馆使用面积25000平米,内有珍贵翡翠、珠宝藏品近3000件,价值连城。而高...
中国的传统家具到明代发展到巅峰,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继后的清式家具,在康乾时期,仍具有很高的艺术品味,随后就每况愈下,走入了尺度厚重但用料过大、装饰格调低俗而且过度的误区,出现了颓势。其社会原因是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吏治腐败,暗无天日;贪污已呈结构性,统治者骄奢淫逸,争阔斗富;经济上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已无法养活不断膨胀的人口,生产力凋蔽,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实际上,东方文明正...
人们赞美紫檀,从古至今没有停止过。直至今日,在朱良志先生给《紫檀》一书的绪言中这样赞美紫檀,他说:“紫檀色彩是那样的沉静,时愈久,而色愈显,愈有光亮。在中国人的色彩观中,紫色象征着尊贵”。胡晓鹏先生在他的名为《说紫檀》的博客中也这样讲述:“紫,寓意着祥瑞,在加上紫檀特有的优良木性及稀有程度,所以在明清两朝,紫檀木便倍受皇家所珍视。两朝的皇帝都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打造各种紫檀家具、饰物。这些东...
花卉一直是中国瓷器装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代开始,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花卉作为植物装饰题材的一部分逐渐在装饰艺术中崭露头角,诸如莲花、石榴花、牡丹花等花卉纹样广泛运用于陶瓷、金银器、漆器、丝绸等各种工艺品之上。宋元时期,花卉装饰纹样受到兴盛的花鸟绘画影响一改唐代豪放风格,装饰的花卉种类更加繁多,并且造型丰富写实,体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内涵。明清两代,中西文化交流处于鼎盛时期,中国瓷器上的...
在中华文明史中“丝绸之路”几乎是妇孺皆知的。二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从长安(今西安)起程,经甘肃、新疆到达中、西亚并联结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地区。从此这条欧亚大陆的交通大动脉,成为中国、印度和希腊三种主要文化交汇的桥梁。由于中国通过这条路运到欧洲的商品主要是丝绸,故十九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其誉为“丝绸之路”,并得到世界公认。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张骞所走的这条“丝绸之路”恰是...
《中国收藏者》书封 卡尔 梅耶(Karl Meyer)和莎朗 布莱赛克(Shareen Brysac)合著了一本书,记叙了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美国人来到中国,从洞窟、宫殿和画商的密室搜刮了大量艺术品的史实。 在这本名为《中国收藏者:美国人对亚洲艺术的世纪寻宝》(The China Collectors: America's Century-Long Hunt for Asian Ar...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编著的图书《平天下——中国古典治理智慧》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正式对外发行,这也是这个知名微信公号品牌第一个出版的图书产品。 《平天下》由去年5月份在海外版上连续刊登的《习得——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扩充而成,当时6个彩色整版连载,系统梳理习近平讲话、文稿中引用的古典名句,成为舆论焦点。 此次面世的图书,依然延续版面上“修身”“为学”“民本”“官德”“治...
最近,研读了魏义霞教授奉献给学界的又一部力作《中国近代国学研究》(以下简称《近代国学》)。在我看来,《近代国学》的贡献和特征是多重的。 其一,它以历史还原的方法,真实再现了近代国学称谓及内涵的演变轨迹,从而积极回应了时下国学热潮中关于概念起源及意义等的争议与疑惑。国学一词在古代思想家那里,指官学、国家之学,相对于私学、民间之学而言;在近代思想家这里,主要指中国本土固有文化,相对于西学、异质...
中国传统史学的发达举世公认。西周初年,就产生了内容极其珍贵、编纂体例高明的经典史籍《尚书》。此后,经过历代史家不懈努力,史学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中发达的学术门类,不但鸿篇巨制不断涌现,而且内容丰富多样、编纂形式各擅其长、体裁种类琳琅满目。与西方史学相比,历史编纂是中国史学最为优长和最具特色之所在。 历史编纂决非简单技术问题 《四库全书总目》将历代史籍区分为15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
纪录片引发中国游客涌入英国帽子博物馆 据英国《镜报》4月5日报道,一部中国电视纪录片近日在英国掀起了一场游客小高潮,吸引远东的游客簇拥踏入曼彻斯特帽子艺术博物馆。 据悉,该博物馆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市的斯托克波特,由一间纺织厂改造而成,其历史辉煌,珍藏有从世界各地收集的逾400件帽子作品。英国媒体称,15年以来游客只是低调参观这座帽子博物馆,但这一场面被一部中国电视记录片打破,远东游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